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最新任命,国家公务员和各省份公务员哪个好?
语嫣姐姐陪伴10万同学,从事公考10年,多次参加命题和阅卷
那么多复制粘帖的回答也是醉了。心竺公考语嫣姐姐的经验分享下。
国考和省考,就是一个是国家组织的,一个是省里组织的,岗位和报考资格上可能会有些差异。但是其他的影响就不大。
那接下来讲重点的,语嫣姐姐的小伙伴们的实际经历
绝大多数的参加考公务员的同学,一般会参加省考,还有不少事业单位的考试。大多数同学会这么做。
为什么呢?因为公务员考试这个往往不是一次就能上岸的,很多人都是几次战斗了。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同学国考真实的是练练手。应届生往往第一次考公务员,国考一方面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应届生没经验,复习不充分,或者考试没经验,导致国考有练兵一说。而到了省考,经历过国考的同学,有了痛,有了经验,加上省考的招生名额会多很多,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于是省考上岸的才是大头。对于很多考公务员的同学,省考是一定要争取的。
而复习省考,一定不能等到国考结束了再开始,而是应该在复习国考时开始。为什么呢?因为省考和国考的内容不会差异很多。比如申论,行测,都很多类似的,复习一定要从这里准备开始。
总结下,心竺公考语嫣姐姐觉得,既然想考公务员,就别纠结考哪个了,而是都考,然后复习的时候就从复习国考开始准备。
附上一些学习资料,需要全部的可以私信语嫣姐姐领取啊
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年羹尧最巅峰的时候,身兼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等数职,不但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员,还是超品的一等公,可谓权势熏天。
不过,后来雍正帝跟年羹尧闹翻,将其调任杭州将军,很多人认为是贬职,其实不是的,因为杭州将军品级很高,只不过实际权势不如抚远大将军大罢了。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杭州将军是个什么官,究竟有多大的权势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先得知道年羹尧当抚远大将军的时候有多大的权势。年羹尧最开始其实是个文官,在翰林院任职过,跟张廷玉是同事,后来外放为地方官,由于政绩好,逐渐做到了四川巡抚、四川总督的高官。
康熙六十年,康熙帝任命三十九岁的年羹尧为川陕总督,后来他因为给抚远大将军胤禵提供后勤保障有功,而得到了参与军队事务的机会。
从那个时候开始,年羹尧就开始逐渐分走了胤禵的军权,但他当时其实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雍正帝的心腹之人。
年羹尧之所以能成为雍正帝的心腹,其实还在于他的身份,他是汉军镶白旗人,而雍正帝被封为亲王之后,得到了镶白旗部分佐领,年羹尧恰在其中。
也就是说,年羹尧是雍正帝的包衣奴才,这层身份到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跟雍正帝是天然的同盟关系;再加上后来雍正帝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为次福晋(也就是回来的年贵妃),两人因此成为郎舅关系,两人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
虽然,年羹尧一开始跟八爷党走得很近,但后来雍正帝为了拉他回头,让他将家人都送到京城当了人质,他这才转而支持雍正帝。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去世之后,雍正帝一方面操办登基事务,另一方面让年羹尧接管了胤禵的军权,由于年羹尧表现很好,因此雍正帝继位之后,就让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
雍正元年,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雍正帝让年羹尧出征,同时下令他兼管川陕甘云四省军政事务,相当于他一个人当了四个省的总督。
并且,雍正帝还将西安八旗兵力交给年羹尧统辖,年羹尧的权势因此大得超乎想象。
后来,年羹尧平定了叛乱,雍正帝十分高兴,封他为一等公爵,让其参与最高决策,并将很大一部分人事权给了他,年羹尧趁机将心腹之人安排到各地任职,垄断了多个省的官场。
可以说,当时年羹尧的权势是非常之大的,他在西宁的时候,要求蒙古王公跪拜,对其他督抚也都是以上级对下级的态度,生杀任免也都是他一人说了算;他入京见雍正帝的时候,许多督抚都跪着迎送,王公贵族给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
甚至在见到雍正帝之后,年羹尧也“无人臣礼”,还对怡亲王指三道四。
可以说,由于雍正帝太过放权,导致年羹尧逐渐做大,成为可以左右朝局之人,当时很多人都说他功高震主,但他不听。
雍正二年年初,年羹尧的权势达到历史最巅峰,此时他手握十几万精锐军队,掌握着四个省份的军政事务,还是西安八旗驻防军队的最高掌管,而且门生故吏及亲信遍及北方数省,甚至在朝廷都有他的亲信,其权势之大,没有几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如果年羹尧安分守己,倒也罢了,可他胃口特别大,大肆以权谋私,态度还很不好,最终触碰到了雍正帝的底线,雍正帝决定对他下手。
但是,要扳倒年羹尧谈何容易,雍正帝决定釜底抽薪,他对年羹尧的部将及政敌进行拉拢,让他们揭发年羹尧的罪证。
这其中,有个比较关键的人物,正是年羹尧的部下岳钟琪,雍正帝为了拉拢岳钟琪,说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是年羹尧害死的,让岳钟琪暗中帮助自己,夺取年羹尧的军权。
最终,雍正帝在搞定年羹尧的羽翼之后,于雍正二年四月罢免了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及川陕总督之职,改任为杭州将军。
那么,杭州将军究竟有多大权势呢?当时,雍正帝担心打草惊蛇,年羹尧会狗急跳墙,所以该任年羹尧为杭州将军,给的理由也很充分,他说自己听到一个谶语,“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他想让年羹尧去当杭州将军,验证一下是否属实。
杭州将军,也就是清朝十四个八旗驻防将军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分军区司令,品级是正一品,比总督品级还高。
品级高,意味着待遇好,因此雍正帝将年羹尧任命为杭州将军,个人待遇并未减少,但权势却大大降低了。
首先,杭州将军统治的范围,不过浙江一省而已,这跟他之前一人兼管四省的差距很大。
其次,杭州将军麾下不过数千八旗兵而已,这跟他之前手握十几万精锐将士无法相比。
关于这一点,雍正帝在任命年羹尧为杭州将军的时候也说了:
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这句话是结合前文所述的谶语说的,雍正帝的意思是,如果真如谶语所言,年羹尧可以在杭州称帝的话,那就是天意,雍正帝也认了;但如果年羹尧不愿意称帝,就统帅数千兵力,到三江口驻守去吧。
从雍正帝的话我们可以得知,杭州将军麾下只有数千人,这点人马也就只能防守一个城,干不了太多事情。
第三,杭州将军只能管理军务,且是个地方性职务,跟年羹尧之前的权力简直也没法比。
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的时候,除了管理十几万军队,还可以管理四个省的政务,并对蒙古有很大的管辖权,甚至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但是,自从成为杭州将军之后,他就只能管理几千兵力的军务了,浙江的其他事务,他是无法插手的,因为这是浙江巡抚的事情(当时的浙江巡抚不是别人,正是雍正帝的另一亲信李卫)。
当然了,以上三点只是明面上的,其实他在其他方面的损失更大,比如个人利益。清朝历史上,抚远大将军一直都是有皇室成员或者皇亲国戚中的重臣担任的,因为这个职务是专门应对北方战事所设置的,关乎着国家安慰,拥有极高的权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战事,皇帝一般会给抚远大将军许多其他权力,比如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的时候,康熙帝同时还封他为大将军王(不是王爵),让他节制文武百官,掌生杀大权,也就是代天子出征,当时康熙帝在诏书中是这么说的:
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此,雍正帝给了他极大的权限,让他的职权瞬间就大大超出了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本身的范畴。
我们可以发现,年羹尧当抚远大将军的时候,不但要带兵打仗,还要管理政务,甚至连粮草转运等事务,都是他负责的。
权力大,意味着地位更高,还可以给他带去大量的资源,在年羹尧的几十款大罪当中,有几款罪比较引人注意,比如贪污腐败、非法经营、僭越之罪,等等。
可见,年羹尧有了权力之后,就可以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除了贪污腐败之外,他还通过做生意赚钱,有了钱之后就开始挥霍了,以至于使用了不该用的东西,又犯了僭越之罪。
当然了,抚远大将军这个职务给年羹尧带来的好处,还远不止于此,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来说一下年羹尧去杭州时候的场景,大家就都明白了。
据记载,年羹尧得知自己被任命为杭州将军之后,很不高兴,也不愿意赴任,甚至动员西安百姓挽救自己,还跑去找岳钟琪,让岳钟琪替自己说情,但终究于事无补。
年羹尧为何不愿意赴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生财之路就此断绝了。
雍正二年七月,年羹尧来到了杭州,但如何安置他这个问题,让当地官员十分为难,当时有个官员给雍正帝写了个奏折,说年羹尧带着上千名随从来到杭州,携带的财宝、物品,需要建造几百间屋子才放得下。
年羹尧的财宝,需要几百间屋子才装得下,这简直太恐怖了,光靠他的工资及雍正帝的赏赐,有这么多吗?
显然是没那么多的,这些都是他当抚远大将军时收敛的钱财,但如果他当了杭州将军,那他的生财之道就彻底断绝了。
不仅如此,年羹尧成为杭州将军之后,虽然位居一品,但职权还没有总督大,那些被他提拔为总督、巡抚和将军的人,以后还会为他效力吗?
显然是不会的,自从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之后,大家就知道他失宠了,权势也大为削弱了,于是纷纷上书弹劾他,将他犯的罪告诉雍正帝,正所谓人走茶凉,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当杭州将军跟当抚远大将军,从掌握的资源上来说,就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年羹尧的个人利益将大大受损。
不过,年羹尧最后连杭州将军这个职务也没有守住,雍正帝将他一撸再撸,直到将其处死。据记载,年羹尧来到杭州之后,依然一副大将军的样子,四处吆五喝六,根本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
当地官员当然很不爽了,于是将年羹尧的情况报告给雍正帝,雍正帝此时还未动杀心,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雍正帝不能忍。
清朝时期,官员职务变更,一般要上奏折谢恩的,年羹尧倒是写了个奏折,但他明显心中有气,只在奏折中说了下自己的情况,没有任何关关于谢恩的话。
这让雍正帝认为,年羹尧这是不服气啊,竟然连谢恩的话都不愿意说,就感到非常生气。
事实上,此前几天,接替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并接管军权的岳钟琪,也曾将他与年羹尧的谈话告诉雍正帝。
那时在年羹尧离任之前,他找岳钟琪,让岳钟琪替自己说情,岳钟琪当时说:
皇上天高地厚之恩,不即加罪,调升将军,从此若能悔罪改过,诸事安静,自然无事了。岳钟琪认为,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其实是升官(按照官职来说,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不过是从一品),只要年羹尧老实本分一点,也就没什么事了。
但是,年羹尧感到很失望,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还让岳钟琪照顾一下盐商傅斌(可能与年羹尧有利益往来),又被岳钟琪拒绝。
这件事一方面可以看出,年羹尧对雍正帝确实不满;另一方面,年羹尧在抚远大将军任上,有着太多的利益关系,他不愿意离任。
雍正帝得知这件事后,本来就很生气,再加上年羹尧在奏折中不谢恩,因此以此为借口,将年羹尧贬为闲散章京,去看守杭州的庆春门,爵位也全部革去。
到了十月,随着严惩年羹尧的呼声越来越高(年羹尧得罪的人太多,比如怡亲王允祥、隆科多),雍正帝最终于当年十月下令将年羹尧抓捕回京,十月底将其赐死。
最后一个问题,既然雍正帝要杀死年羹尧,为何要先将其调任杭州将军呢?
这其实是一个烟雾弹,为的就是麻痹年羹尧及其党羽,让其不但轻举妄动,毕竟杭州将军是正一品大官,年羹尧不至于狗急跳墙。
事实上,年羹尧一直不相信雍正帝会杀掉他,因此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到杭州赴任,甚至在雍正帝派人去抓他,以及对他进行审讯的时候,他也不肯交代,坚持自己无罪,他自认为跟雍正帝是亲戚关系,又是大功臣,不至于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而雍正帝也看透了年羹尧的心思,也做出一副不杀他,只是给他挪挪位置的姿态,试想如果雍正帝一开始就派人抓捕年羹尧,年羹尧会不会反抗呢?
也就是说,任命年羹尧为杭州将军,只是个缓兵之计,雍正帝的最终目的,还是将年羹尧这个隐患彻底除掉。
总结一下,年羹尧被调为杭州将军,其实也不算是降职,只不过杭州将军的权势跟抚远大将军没法比,这是雍正帝刻意为之的,让年羹尧没有拒绝的理由。
试想,如果杭州将军级别太低,那年羹尧不就是被贬职,那他还会乖乖就范吗,所以也只有给他升职,雍正帝才能达到目的。
股长的待遇标准是多少?
听说过“股长治县”吗?
这是体制内一种极为不好的现象,是指群众办事卡在各县直单位的股长手里,县领导的施政也停滞在各县直单位的股长手里。
现在各地都在提升营商环境,“股长治县”的现象将被严厉打击。
回到问题。
一.什么是股长?
从法律层面上说,并没有关于股长的规定,但实际上却真实存在。
股长广泛存在于县直单位里面(乡镇街道也有股级干部,但一般称为XX办公室主任),属于县直单位的中层正职干部,比如县教育局的基础教育股股长、县财政局的预算股股长等。
虽然法律里面没有股长这个级别,但在县区一级,各县直单位本身才是正科级,局长是正科级,副局长是副科级,其他全都是科员级别。
每一个县直单位的工作业务也分为很多个领域,要向下对接各乡镇街道,向上对接不同的市直单位,这种情况下,只能在各县直单位里面设置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的业务,就是我们说的股室了,股室的负责人就是股长。
二.股长的工资待遇。
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股长的工资待遇进行规定,有规定的是科员的工资待遇,而股长一般都是一级科员,拿的就是一级科员的工资待遇,个别股长由四级主任科员担任,工资待遇则为四级主任科员的工资待遇。
除此之外,股长一般会比普通的一级科员多一项职务补贴,每月金额在100元以内。
三.股长的政治待遇。
股长作为单位的中层干部,在阅读涉密文件、参加会议等方面有一定的权限。
一些核心的股长可以受邀参加单位的班子扩大会议,对一些涉及全单位的重大但非核心事项有表决权,但这个表决权影响不大,一般都按照班子的集体意见来,不会有不同意见,就算有不同意见,也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另一个政治待遇是指提拔晋升方面。虽然股长和一级科员的职级相同,政策上都可以直接提拔副科级职位,但在实际工作中,提拔副科级职位往往要求担任股长或正股级职务满两年,因此股长的提拔概率远高于一级科员。
四.股长的工作待遇。
一是办公场所。大部分股长有独立的办公位,少数股长有独立的办公室,普通科员最多有自己的办公位。
二是人员分工。股长对自己负责的股室内,有业务分工的权限,可以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工作分工。
三是对下属的提拔晋升有建议权。单位在提拔自己股室的干部时,一般都会问一下股长的意见,如果安排其他股室的工作人员过来担任副股长,也会问一下股长的意见。但这个权力只是建议权,最终决定权在单位。
四是审批权。
很多县直单位都有审批权,一些非重要的审批,审批权在股长手上,重要的审批也需要股长核实相关情况,签字之后再由领导审批,这也是导致“股长治县”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务员是不是就是干部?
国家公务员是国家的干部。公务员就是在各级政府机关中,代表国家行使相应的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公务员需要依法履行自己的公职,被国家纳入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待遇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的义务:
1、身为公务员需要遵守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这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公务员,应当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维护法律权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
2、公务员应当按照国家的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依法办事,公务员的各项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遵循法定程序,不得超出法律范围。
3、公务员身为国家国家干部,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做好行政工作。
4、公务员应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要把国家的安危以及利害牢记心中,并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还是市税务局公务员好?
肯定是省委政法委的事业编要比市税务局的公务员好,理由大概有以下三点:
省委政法委的事业编一般是参公参公的话也是走职级,也就是一级科员、一级主任科员、一级调研员这种,由于省委政法委规格高,而且人员编制和职数充足,基本上一级调研员到退休时都能解决,那可比正处实职的职级还要高,而市税务局本身是个正处级单位,人员队伍庞大,到退休能弄个四级调研员都是很困难。就算省委政法委走的是纯事业编,那也基本是管理岗,很少有工勤岗,职称评选和工资晋级都是有保障的。
工资待遇省委政法委有优势市税务局是垂管单位,市税务局的公务员严格来说是国家公务员,发的是国家公务员的工资,要知道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并不高,在发达地区尤其如此,比起省直的省委政法委,工资待遇肯定是要偏低的。
工作及地位问题这个十分尴尬,两者的地位都一般,省委政法委名义上领导公检法,事实上也就是个牵头协调的作用,碰到大事还得出面解决。税务局的地位也比以前大打折扣,可以说真的是纯为人民服务了。至于工作强度,一般市税务局也要更忙碌些,省委政法委的工作一般没那么忙,但是忙起来就很要命,尤其是发生大事件的时候,那真是忙的四脚朝天,而且压力山大。
综上,还是选择省委政法委更合适,而且省委政法委的待遇一般还能有住房、孩子上学等优惠,要知道,去省会发展,对下一代肯定是好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