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艺术vip,年轻女护士在处理泌尿科问题时会很尴尬吗?
所谓泌尿科问题,理解就是手术前会阴部的备皮、置导尿管、包皮手术后换药等。
尴尬的应该是病人,在接受相关的护理治疗过程中,有的病人多少有些紧张,甚至尴尬。
对于训练有素的年轻女护士而言,在当实习护士时,都见识过带习老师示范相关操作过程,以及指导自己的操作经历。
面对病人,护士非常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时规范完成护理操作是自己的工作内容。职业素养是护士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无论男女病人,护士在操作中是不存在任何私心杂念的,根本没有必要尴尬。见多了,习以为常,那就是给病人护理的过程而已。
反观病人,经常去医院住院的毕竟是少数,躺在病床,感觉和躺在家里完全不一样,让一个比较陌生的年轻异性在自己的隐私处进行护理操作,有的病人就显得有些紧张甚至尴尬。护士操作中难免不触碰到某些敏感部位,尤其遇到年轻小伙子,就可能出现紧张、尴尬,甚至出现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护士都会视而不见,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除非出现影响操作的情形,才会以适当的语言干预。
话又说回来,年轻女护士会出现尴尬情况吗?非常少,即使是病人无意间因为受到操作过程中的刺激出现了生理反应。而现在的年轻护士一般都知道如何处理这一类比较少见的情况,实在不好处理时,会请同事来帮忙处理,从来就没有哪一家医院因此而出现什么严重的不愉快事件。
现在,不少规模大一些的医院都配置了男护士,但是不可避免的由女护士进行相关护理操作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
如果病人提出由同性别护士来进行相关护理,只要科室能够安排,还是可以临时调换一下的,不过,一般男病人都没有提出此要求,说明还是治病要紧,其它的事儿都没有那么不得了。
我是康医生,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最经典的骂语当然是毛泽东的“不须放屁”。 这句话厉害了,堪称是石破天惊。
因为毛泽东骂的是当时最强大的三个国家——美国、苏联、英国。
毛泽东不仅酣畅淋漓的骂了,还将这句“不须放屁”写进了词里,再次书写一首经典的不朽词作——《念奴娇·鸟儿问答》!
这是怎么回事呢?毛泽东为何会一次性痛骂美苏英三国,又为何将一句骂人的“不须放屁”写进词中呢?
一切就从这首传奇的《念奴娇·鸟儿问答》开始说起。
准备好了吗?
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现在奉上!
01、重上井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辟著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从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率领红军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历经20多年的奋斗,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井冈山因此名垂青史,成为革命胜地。
1965年,离开井冈山已36年的毛泽东说:
“我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看……”
5月21日上午10时,毛泽东在长沙住了21天后,时隔38年,再次启程前往井冈山。
毛泽东一行人途径醴陵、攸县、茶陵、永新进入宁冈。
宁冈是什么地方,宁冈龙市有个会师广场,这里就是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会师的地方。
5月22日,毛泽东来到了龙市,来到了当年传奇开启的地方。
龙市再往山上走,就是茅坪村。
茅坪有个八角楼,那是当年毛泽东住过的地方,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分析了革命形势、预言革命前景。
随后,他又来到了黄洋界,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毛泽东在黄洋界
毛泽东停了下来,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驻足观看,只见碑文上写着毛泽东当年写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一刻,毛泽东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兴致盎然地向随行人员详细讲解当年战斗详情。
随后,毛泽东在黄洋界停留40分钟后,来到了井冈山核心地区——茨坪。
36年前,茨坪只不过是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家家户户食不饱腹,衣不蔽体;
36年后的此时,茨坪已经通电,万家灯火,一片辉煌,老老少少喜笑颜开,精神振奋。
稀落的行人在路上自由漫步,喇叭里播送着当年中央苏区的民歌《十送红军》。
毛泽东见到这一幕欣喜若狂,高兴地说:
井冈山有电灯啦!”
“这可和当年太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这一千多公里走了半个多月,这次坐汽车两天就到了,还是机械化好。”
“没有井冈山人民支持,没有井冈山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今天!”
第二天,毛泽东还问服务人员要了一碗当地的红米饭。
此后,在井冈山的每一天,他都要吃红米饭。
他深情地说:
“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6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心情特别激动,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早就想回井冈山看一看,没想到一别就是36年。”
“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36年前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楼房,吃饭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
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
但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是的,这就是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目的,井冈山不仅是一个革命胜地,更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
5月29日,毛泽东启程下山,临行前,他特意让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去找井冈山会计雷良钊结账。
雷良钊也坚决不肯收,他觉得如果收下这些钱和粮票将使他无法向井冈山人民交待。
吴连登急了,解释道:
毛主席最反对搞特殊化。前几年,主席身边的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跟随主席外出巡视的机会,向地方上索取了一些东西,主席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立即将那名工作人员调离中南海。
为了挽回影响,他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笔钱,派人分别到这些地方进行退赔和道歉。
你们说,今天这钱和粮票没交清,我能离开井冈山吗?”
最终,雷良钊在发票上写道:
“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计17.50元”(首长指毛泽东)
这张发票是雷良钊仔细核验了四个小时得出的结果,没有少算一分,也没有多算一毫。
36年前,毛泽东在井冈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6年后,毛泽东重回井冈山,依旧不占百姓半点便宜。
02、《念奴娇·鸟儿问答》这次重上井冈山,毛泽东总共在山上住了7天时间。 这7天时间里,每到夜阑人静之时,毛泽东总在宾馆寓所里来回踱步,沉吟不已。他以忆往昔、抒豪情的海阔心胸、浩然情愫
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三首著名的词——《念奴娇·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水调歌头·重上井冈》。
当毛泽东回到北京后,正好邓颖超很久没有看到他有新作问世,就亲自催稿。
9月25日,毛泽东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一起送给邓颖超。
1976年1月,这两首词首次在《诗刊》上公开发表。
而食堂今天要讲的就是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毛泽东采用寓言的方式,借用鲲鹏和雀儿的对话、问答的形式,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毛泽东一如既往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睥睨六合的恢宏气魄一览无遗。
但是,有的专家在解读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认为,这词很有争议,争议点就在于最后一句“不须放屁”!
很明显,这是句骂人的脏话,一首词怎么能有脏话呢?
这是一个败笔,太俗了,与前文格局、格调格格不入,分外突兀。
一般来说,人们对生活中的不雅总会有所忌讳,涉及时尽量委婉一些。
古代文人一般都不会在词中写“屁”字,就算写到了,也会将其文饰得十分之高雅,比如“依稀丝竹之声,仿佛麝兰之气。”
专家一翻古代诗词,除了一些打油诗,好像只有晚清小说家张南庄著名讽刺小说《何典》的一首《右调如梦令》直接出现了“放屁”一词
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放屁放屁,真是岂有此理。
但这首词本就是出自讽刺小说,不够正经,上不了档次,难登大雅之堂。
像毛泽东这样写正经诗词,直接以“屁”入诗确实非常少见。
更何况还直接说“不须放屁”?
老实说,古人写词骂人不是没有,可像毛泽东这样,骂的这么粗俗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现在问题来了,毛泽东身为一个大词人,为何会如此一反常态呢? 这其实和当时国际形势有关。
03、国际形势1965年是什么时候?
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霸世界,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进行得如火如荼,影响全世界。 中国深受影响,并且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不一样的是,我们国家同时遭遇苏联和美国的针对、敌视、打压。
美国不多说了,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就和美国是死对头,相互隔绝多年,并且在朝鲜和越南大打出手,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双方结仇不少,因此美国一直对中国进行封锁、制裁。
一直到《念奴娇·鸟儿问答》面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66年7月,美国因为在冷战处于下风,美国总统约翰逊才发表《亚洲和平的要素》的讲话, 对新中国做出的最为和解的姿态。
但也只是释放态度而已,此后一直到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访华,实现了其对中国的破冰之旅,两国关系才开始正常化。
在此之前,美国就是中国的大敌。
至于另外一个大敌,就是苏联。
赫鲁晓夫访华
其实,中国和苏联曾经是哥俩好,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外号“社会主义老大姐”,一个外号“社会主义老大哥”,。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向苏联阵营靠拢,毛泽东此生仅有的两次出国访问,去的都是苏联莫斯科。
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正式结盟。
苏联开始对中国提供大量技术援助,支援了新中国建设。
然而,自从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1958年,中苏开始翻脸。
毛泽东曾回忆称:
“事实上同苏联闹翻是1958年,他们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1960年6月,赫鲁晓夫开始在报刊、决议、声明、文章中攻击新中国,而后,苏联相继撤走全部在华的专家,撕毁协定和合同,制造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活动。
在苏联再三挑衅下,中国从1962年12月至1963年3月连续发表7篇文章,展开反击,旷日持久,长达十年的“中苏大论战”正式开始,中苏两国实际已经反目。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发动政变,将赫鲁晓夫赶下台后,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结果发现苏联并没有改变对中国敌视态度,反而变本加厉地压制中国,苏联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敌人。
也就是说,中国此时正面临着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局面。
而在这首词中,就有很多词说的就是当时的事件。
比如,“蓬间雀”指的就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
比如,“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是赫鲁晓夫在1961年提出的“福利共产主义”。
1964年4月1日,赫鲁晓夫在访问匈牙利时,演讲中说:“‘福利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
这话成为当时国人讽刺苏联的的口头禅。
04、原子弹爆炸而词中提到的“三家条约”更是直接威胁中国国防安全的一件大事!
说到这个,首先就得说到核武器的研发!
原子弹爆炸
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太不容易了,我们是遭遇美苏核威胁最多的国家。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接受公开采访中就宣称,美国正在考虑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
这是什么,这是中国人民赤裸裸的恐吓!
1955年1月15日,我们正式启动代号为02的核武器研制计划。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当时苏联还曾援助过我们,可赫鲁晓夫打心眼里不愿中国掌握核武器,因此苏联根本就靠不住。
1958年6月21日,毛泽东又在会议上说:
“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1959年6月20日,苏联突然宣布将停止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的有关技术资料等。
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
“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为了向苏联人、向全世界人证明我们中国人也能搞出原子弹,为了铭记这份耻辱,为了记住那个撕毁合同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名为“五九六”。
原子弹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包括科研、设计、制造、生产、试验等许多环节。
原子弹不是搞搞实验就能搞出来的,参与的人有科技工作者,部队指战员,工程师,工人,民兵……
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参与人员超过50万,而苏联仅首次核试验就动用了20万军民。 当时只有美国(1945年)、苏联(1949年)、英国(1952年)三个国家成功试爆原子弹,就连法国也是在1960年才试爆成功。
此时的中国一穷二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外部,美英苏引导的国际舆论限制中国,导致国际形式严峻,研究举步维艰;
国内缺乏的专业人员,经济一片萧条,根本支撑不起巨额的科学研究开销,更加没有专业先进的设备,实验环境极其艰苦。
在世界所有研发核武器的国家里,我们是条件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的一个。
这样的条件下,要搞原子弹,无异于天方夜谭。
可我们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难,沉睡百年之后的中华民族已经站了起来,没有任何困难可以打倒我们。
我们的科研人员,昂首挺胸,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罗布泊原子弹爆炸现场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随着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声龙之怒吼,贯彻云霄,让所有人见证了中国奇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中国人民的腰杆子终于挺直了!
05、三家条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我们成功研发原子弹胜利前夕的1963年8月5日。
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
这个条约看似是美、英、苏三国呼吁全世界禁止进行核试验,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条约只是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水下进行核试验。 全文只字不提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美英苏三国倡议不能在大气层、外层空间、水下进行核试验,但是地下就没问题了。
而当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并没有掌握地下核试验技术,只有美、英、苏等国掌握了。
这个条约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完全就是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其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掌握防御美苏核打击的防御能力,从继续进行核讹诈,继续称霸世界。
苏联、美国、英国签订协议,狂欢的背后,是在玩弄世界
毛泽东当时一眼就看穿,这个条约的本质就是想剥夺其他国家为抗拒少数核大国的核讹诈而进行核试验的权力,并进而维护几个核大国的核垄断地位。
事实上,条约签订后,从1963到1973年这10年间,仅美苏两国就共进行了400多次地下核试验。
这是何其的无耻啊!
因此,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以前无古人的睥睨六合的恢宏气魄和后无来者的雷霆万钧之力予以敌人当头棒喝,无情地嘲讽了美英苏极其无耻地行径。
毛泽东闲庭信步间,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嬉笑怒骂,视强敌有如草芥。
试问世间谁有如此勇气?
试问世间谁能如此豪迈!
结语、《念奴娇·鸟儿问答》这句的精华就在这句“不须放屁”。
这句是毛泽东愤怒的感情喷发,全词本就是一首讽刺意味的政治寓言词, 该词的一个特点是化俗为雅,雅俗相宜。
“不须放屁”,看着挺俗,实际上却粗俗无饰。
如果毛泽东刻意遮遮掩掩,反而失却气势,不够自然。
直言其事,反倒给人一种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之时言不择辞的愤极之感。
这四个字读来,读者拍案叫绝之余,又会生出一丝笑意。
据说周恩来后来在听到医护人员念到这句“不须放屁”时,嘴角也绽出几丝笑纹,甚至忍不住发出隐隐的笑声。
这就是这首词的魅力。
既然你这么无耻,我就骂你咋地?
抨击中国,欺骗中国,都是放屁;
挑衅中国,欺压中国,送你个滚字!
毛泽东这句“不须放屁”,用得恰当,骂得好,骂得石破天惊,骂得惊世骇俗,骂出了中国人的骨气。 这句“不须放屁”,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必将永载史册!
为什么文化人扎堆的评说西方绘画和雕塑作品中的裸体?
西方世界的艺术起源是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开始,他们的地理环境位置大都是海洋岛屿性城市。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冲破以血缘关系纽带的束缚,进行了开放型交流生活。而中国的地理位置处在大陆框架性,加上历史朝代的统治者都以农牧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这样大大地禁锢了人们交流方式。在思想方面又以喧化儒家一种经典思想,虽然古代中国也有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外交融的时期,但最终被中原历史发展放弃。导致古代中国的艺术文化思想被禁欲,特别朝代更迭迫使艺术者只能寄托于客观的外部世界激发自己内心情操。
面对我们自身的结构,古代文人艺术家们都是才用隐晦的手段,比如:金瓶梅的真正作者是谁,后人只知兰陵笑笑生,而在西方绘画雕塑作品突出裸体,公开姓名的作家比比皆是:米开朗琪罗、罗丹、毕加索等等。因为,在古中国这样的作品第一个当政者不会接受,第二个普通老百姓难以接受,他们受传统思想灌输,即便在现在也是。
西方人在裸体艺术性事方面的成就远超于中国乃至东方世界,主要还是他们处在的地理环境给他们的文化起源、政治导向、生活习性等文明带来了积极因素的影响。
但这样就能肯定他们的优越吗?
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未必!每种文化都应该有其适合于自身民族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随着传承人在历史长河中积淀,有优势的也有劣势的,不好的始终会被时代变迁发展而屏弃。
新文化运动以来,国门洞开流进了很多外来科技文化,特别是受千年禁锢的裸体性事文化,我们的国人无论是相关的方面从业人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保持客观清醒的态度对待。裸体构造无非就那么一些,如果欣赏者只停自我狭隘的情愫,是很难真正体会读懂裸体艺术创作者的心情!
想做摄影模特的女生?
想做摄影模特的女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现在从事模特行业的女生比较多,模特的种类也比较多,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摄影模特儿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的摄影模特其实都是兼职的。
摄影模特儿和其他行业的模特还是有区别的。首先身高的限制,其他行业的模特如服装模特,车模等等,他们对身高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而摄影模特相对来说,对身高没有严格的要求。
摄影是一门艺术,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对模特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一般来讲,身材比例好,五官娇美的女生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这类模特儿比较适合拍摄一些常规的人像题材。所以说如果女生的天生条件好基本上也就符合了摄影模特的标准。
然而在艺术创作中,很多时候摄影师需要更有表现力的模特。比如摄影师想表达一些情绪,或者想赋予照片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这时候,模特就需要去揣摩理解摄影师的意思,通过自己的一些喜、怒、哀、乐以及情绪的表达来赋予作品更多的含义。一般来说这个层面上的模特儿会对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且还会善于表达情感。所以这类模特是比较难得的。
还有一些特殊的人像摄影,比如人体艺术摄影。这类题材对模特的要求更高。这类模特不但要有专业的职业态度,还要能根据摄影师的拍摄要求,做出各种各样高难度的形体动作,必要的时候还要有情绪的表达能力。所以,这类模特儿,应该算是摄影模特中最专业的。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的模特以外,现在还有一些从事商品摄影类的模特儿,比如手模,腿模,胸模等等。对于这类模特,只要身体的这些部位长得好看就可以了。
好了,关于摄影模特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苏州三忆影像。
你认为有哪些令人惊奇的事?
史上最悲惨皇帝,遇刺拒绝护驾,执意单挑刺客结果遭反杀
说起刺杀一国之君,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了,先不说皇帝住的地方一般人进不去,就算能进皇宫,面对皇帝身边的无数护卫,只怕还没到目标面前自己就先挂了。
一般来说,只要君主自己小心谨慎一些,基本没有刺客能要了他的命,历史上真正被刺杀的君王并不多,但要说最悲惨的,无疑是塞尔柱帝国的第二位苏丹阿尔斯兰。
而和其他君主最大的不同在于,阿尔斯兰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阿尔斯兰全名哈桑·本·阿尔普·阿尔斯兰,他是塞尔柱帝国的第二位苏丹,当时的塞尔柱帝国非常强大,其领土在鼎盛时期囊括了整个伊朗、伊拉克和高加索等地区。
而阿尔斯兰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相反的,作为一个强大帝国的第二任君主,他英勇善战,有着非常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他在公元1064年即位为皇帝,此后带领塞尔柱人对开不断扩张,就连当时的东罗马帝国都不是他的对手。
但是不得不说,阿尔斯兰终究不是神,连续的胜利确实让他有点膨胀了,他开始觉得自己是无敌。
在击溃东罗马帝国之后,他开始进军准备征服盘踞于小亚细亚西部的罗姆苏丹国。
双方在奥克索斯河展开了一场激战,最终阿尔斯兰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大败对手,并且还俘虏了他们的主将优素夫。
实际上在被阿尔斯兰击败之后,优素夫是准备投降的,因为此前阿尔兰斯在打败东罗马帝国时,也曾俘虏了他们的主将罗曼努斯四世。
但阿尔斯兰并没有伤害罗曼努斯四世,反而还释放了他,并且派一支军队护送他回国。
或许是看到了罗曼努斯四世受到的待遇,优素夫觉得自己投降后,阿尔斯兰也会善待自己,但没想到这次阿尔兰斯却下令要以酷刑处死优素夫。
这下优素夫不干了,这剧本不太对啊!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何况是优素夫这样的悍将,只见他突然挣脱了枷锁,并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想要和阿尔斯兰同归于尽。
而这时阿尔兰斯的士兵见状也是一窝蜂围了上去,纷纷拔出弯刀护卫在君王面前,原本阿尔斯兰只要一声令下,他的部下就能立刻把优素夫剁成肉酱。
但阿尔斯兰偏不,他要秀一下操作,说他自信也好,膨胀也好,总之他大手一挥让其他人退下,表示要自己亲自解决优素夫。
面对冲过来的优素夫,阿尔兰斯镇定自若地援弓搭箭瞄准向他冲来的优素夫。原本以他的射术,可以轻易射杀对手的。
但这一次他出现了失误,他不小心踩到了一颗石子,导致脚下一滑,射出去的箭没能击中优素夫,而就在这时,优素夫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前。
众目睽睽之下,优素夫的匕首刺进了阿尔斯兰的胸膛,士兵们都惊呆了,等他们回过神来,连忙冲上去将优素夫剁成肉酱。
但他们国王此时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四天之后,这位天之骄子以这种极其憋屈的方式结束了他的一生。
后来史学家们说,如果阿尔斯兰不是因为虚荣心和刚愎自用丢了性命,可能会创造出亚历山大大帝那样的功绩。
但是现在,他却成为了一个反面教材,时刻提醒着人们,做人做事千万不要膨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