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本会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产品成本分配的当生产周期较长,且月末存在大量在产品时,直接将生产费用分配给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显然不合理。这时,约当产量法就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法。
何谓约当产量法?
约当产量法是一种将月末实际结存的在产品数量,按照其完工程度折算成相当于完工产品产量(即约当产量),并以此为基础分配生产费用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尚未完成生产的在产品,按照其完工程度换算成等效的完工产品数量,然后将生产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之间的比例进行分配。
约当产量法适用的场景:
约当产量法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生产周期较长: 当生产周期较长,月末存在大量在产品时,使用约当产量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分配生产费用。
2. 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大: 当月末在产品数量波动较大时,约当产量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生产情况,避免因简单分配而造成成本偏差。
3. 生产过程连续性强: 当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难以区分各个环节的成本时,约当产量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成本分配。
约当产量法的计算步骤:
1. 计算在产品完工程度: 首先需要根据在产品所处的生产阶段,确定其完工程度。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每个生产环节的工时定额作为判断依据。
2. 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将在产品数量乘以其完工程度,得到在产品约当产量。
3. 计算完工产品产量: 将本期完工产品数量加上在产品约当产量,得到本期总产量。
4. 分配生产费用: 将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举例说明:
假设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需要经过三个工序加工,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10小时、16小时和20小时。本月生产产品10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为200件,其中第一工序完成的100件,第二工序完成的50件,第三工序完成的50件。
| 工序 | 在产品数量 | 完工程度 | 约当产量 |
|---|---|---|---|
| 第一工序 | 100件 | 100% | 100件 |
| 第二工序 | 50件 | 100% 10/36 | 13.89件 |
| 第三工序 | 50件 | 100% 26/36 | 36.11件 |
| 合计 | 200件 | 150件 |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为1000件 - 200件 = 800件。
本期总产量 = 800件 + 150件 = 950件。
假设本月生产费用为100000元,则完工产品的成本为:
100000元 800件 / 950件 = 84210.53元
在产品的成本为:
100000元 150件 / 950件 = 15789.47元
约当产量法的优缺点:
约当产量法作为一种成本分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缺点。
优点:
1. 较为准确: 约当产量法考虑了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能够更准确地分配生产费用,避免简单分配带来的偏差。
2. 易于理解和操作: 约当产量法的计算步骤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操作,适合大多数企业使用。
3. 适用范围广: 约当产量法适用于各种生产类型,包括连续生产和离散生产,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需求。
缺点:
1. 需要确定完工程度: 约当产量法的关键在于准确地确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 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在确定完工程度时,可能会出现主观判断,从而影响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3. 无法完全反映实际成本: 约当产量法是一种基于假设的分配方法,无法完全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成本变化。
约当产量法是生产费用分配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够将生产费用更合理地分配给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完工程度判断依据,避免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
您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使用约当产量法的?您认为约当产量法还有哪些改进的空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