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制造费用三差异,利润过大就要多交企业所得税吗?
利润过大不一定就要多交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取决于两个因素: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
1.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可以直接计算得出,或者通过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得出。通常我们会选择用会计利润进行调整。
那么这个时候,多交税可能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会计利润本身很大,二是需要调整增加的项目很大。
对于会计利润本身很大的情况,说明企业的业务做得好,毛利可观,成本控制得当,这时候可能要多交企业所得税,但不是必然。
(1) 注意看看企业是否有纳税调减的项目。如果碰巧有不征税或者免税的项目,那么可能就能做纳税调减,少交税。
(2) 注意看看企业是否有加计扣除的项目。比如研发费用、雇佣残疾人等等。
(3) 注意看看企业是否有可调节的项目。比如税法规定的可以选择性的政策,不超过500万的设备、器具折旧可以一次性扣除。
对于会计利润本身不大,但是有很多纳税调增的项目,比如,好多成本都没有发票,很多项目超出了税法规定的范围,那么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要从经营管理上找问题进行改进了。
2. 税率的确定:
所得税的税率大致有以下几种。
会计利润大了,应纳税所得额也高了,那么更要看看企业是否能够有优惠的税率。
(1) 企业是否是特殊行业,特殊地区,可以享受到低税率。比如你是西部地区,又是鼓励的行业,又比如你是广东横琴的鼓励类产业。注意,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更加严格,企业要认清标准,不能生搬硬套。
(2) 企业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利润高,但是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控制到300万以内,税率还是显著降低的。
3. 其他项目也能减税。
除了控制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还有一个大大降低企业所得税的途径,就是税收返还。所得税如果有地方财政部分50%以上的返还,那么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税负。
所以,利润过大未必就要多交所得税。
至于如何计算差多少成本票的问题,这个一般不建议去倒算,因为倒算容易让人怀疑目的性。
以下提供几个方法,用于企业自查自己的成本票有没有问题以及有多大的问题。
(1)对进项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
比如,进项的来源是成本和各项费用,分别统计成本是在哪里缺了票,费用是为什么缺了票。这个方法逻辑简单,但可以了解缺票的源头,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用成本率/毛利率和费用率/净利率进行匡算。
一般企业对自己的毛利率和费用率等水平都是知道的,可以适当参照同行业。那么毛利率高或者费用率低,是因为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控制得好,还是因为有些成本没办法准确核算?这个企业可以通过报表的整体进行核算。
(3)通过税负率的比较进行匡算。
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所得税税负率与同行业进行比较。看看是否存在偏高的现象,是否是因为缺票,纳税调增,所以导致了税负率高。
总之,如果企业利润高,也可以通过一些综合的方法,来尽量降低所得税税负。如果知道自己成本费用票有缺口,那么最好的方法是逐项统计,深入分析原因,解决这个差异。
我是财会小童,与您分享我的观点,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铁路职工年终奖发放为什么差异很大?
作为国企考试的中坚力量中国铁路携带18分局多次成为考生心中的白月光那么你知道各个分局的薪资待遇情况吗?自己所在分局薪资出于什么水平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要说铁路局员工的收入就自然离不开它的营业收入了。铁路局营业收入与员工的年终奖的发放上涨下跌变化大概正比关系的,类似于盈利性质企业员工奖金福利,要知道铁路局是有年终奖一说的。营业收入要说员工的薪资福利处于什么档位,还要看当下分局的日吞吐人流量以及营业收入了!以去年数据为例吧。排在最前位的要数沈阳局和北京局了,据2019年数据显示都是5600亿起的,其次就是广州铁路了。说到沈阳局和北京局,周六的时候可是正好出了招聘公告的,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大家想进入铁路系统排名靠前的分局,沈阳局、北京局和广铁局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的。工资待遇再来说一下铁路局职工的工资待遇。工资待遇的话,小编最近也是浏览了各大铁路局的论坛贴吧等资源交流平台,也是获得了不错的消息,总体上数据和描述的相差不多。铁路局招聘是有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岗位区分的,这个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吧,本科生的话相对于专科生在入职第一年的见习期每月工资高出300-1000不等,具体看大家表现和职级了,如果没有职级差别的话是只有生活补助的,3K左右的标准。当然具体还是跟地区、在职站段等来定的。员工分享:月薪的话以上海铁路局待遇最优,据员工的描述有7K左右,而广铁局6K左右,其次是北京局、西安局、呼铁局、成都局等,呼铁局的话刚入职2.4K左右,转正后也是可以达到6K上下的。从现金红利上来对比上海局同样高于其他各局,其次广铁局,补助上差距不大就不多说。接着再来说一下上海局一名专硕学历工务段工程师的分享,毕业三年左右,税后达到1.2万,该员工描述中提示了铁路局比较偏爱高学历的看法。影响工资的因素当然影响铁路局员工的工资因素还是有很多的,所在地区、所属岗位、所属级别等是有所差距的,政治经济文化越发达,人流量越大的地区营业收入肯定也是相对要高的,岗位职级和从事工作的危险系数等都在考量范围内。接着就是工龄上的差别带来的不同了。顺便说一下,工务段、机务段、供电段的岗位工资相对是比较高的了。上边的表格给大家一个参考吧,原因已经备注在表格中了。同样是内部员工分享的经验贴:上海局和北京局某机务段的奖金在2K左右的,兰州局某机务段在实习期获得奖金1.2K的也是司空见惯的。什么叫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1个门类):指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4个门类):
⑴采矿业;
⑵制造业;
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⑷建筑业。
第三产业(15个门类)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包括:
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⑵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⑶批发和零售业;
⑷住宿和餐饮业;
⑸金融业;
⑹房地产业;
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⑼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⑽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⑾教育;
⑿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⒀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⒁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⒂国际组织。
我国第一产业人口较多,6亿农民;劳动生产率很低,不到美国十分之一。
第二产业是中国的核心产业,最有竞争力。
第三产业中国正在发展,现在已经超过GDP百分之五十。认为第三产业不创造价值,是错误认知;美国把设计研发、渠道规划、市场推广等留在本土,把工厂建在世界各地,美国一个人顶得上7个中国人创造的财富。
未来,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第一产业可能只要5%劳动力,第二产业只要20%劳动力;也就是说25%的劳动力就可以满足全社会的物品制造工作;其实发达国家目前就是这个人力资源分配比例。
七日年化率3?
七日年化收益率3%和存款利率3%哪个划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七日年化收益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能低也可能会更高,而存款利率却是固定利率。除非是某基金在今后一年的收益情况都能维持前七日的水准不变,那么就可以得到3%的整体收益。但实际当中不太可能出现基金收益持续一年不变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具体案例分析解释一下。
什么是七日年化收益率?所谓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对货币基金最近七日的平均收益水平具体体现,进行年化以后得出的数据。
举个例子,比如天弘余额宝货币(000198)基金2019年5月7日当天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3160%,并且假设余额宝在今后一年下来的收益情况都能始终维持前七日的水准不变那么持有余额宝一年就可以得到2.3160%的整体收益(如下图所示)。
但是,余额宝货币基金的每日收益情况都会随着基金经理的操作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而不断变化,因此在实际当中不太可能出现基金收益维持一年不变的局面。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吧,今年年初的时候余额宝收益率一度回升至3.0%以上,但接下来的日子里一降再降,直至现在的2.3160%,而在5月初的时候余额宝收益率为2.3140%。
显而易见,七日年化收益率只能当作是一个短期内的指标来看,我们最多就是通过它可以大概计算出近期的盈利水平,但不能完全反映出这支基金的实际年收益。如下图所示:大家可以发现就算是短短几天内,余额宝收益率都不断变化。
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在谈定期存款利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定期存款?
所谓的银行定期存款,是指储户将现金存入银行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开设的定期储蓄账户内,按照银行与存款人双方在存款时事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
一般情况下,定期存款期限最短为三个月、最长5年,还有六个月期、一年、二年、三年等几种。客户的选择余地大,利息收益相对来说更为稳定。
定期存款利率,就是指存款人按照定期的形式将存款存入银行,作业支付报酬,银行给存款人按照定期存款的期限给付存款额的报酬率。
比如说,当前央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那么存款人选择一年期定期存款的话,就意味着一年下来的利率不变,储户可以得到1.5%的利息收益。
七日年化收益率和存款利率相比通过以上的分析来看,如果是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不代表持续一年下来的收益可以达到3%,而存款利率3.0%则是一年下来维持不变的。
那么,就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3%可能会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二是也可能会低于存款利率。
关键就看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如何随市场进行波动。我们还拿大家最为熟悉的余额宝货币基金来看,最高时曾经达到了7%以上,而现在跌破3.0%,并且在央行全面降准之后,收益率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总之,将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对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几年没有变了。而七日年化收益率不要说一年下来,就是一个月下来都是波动不定。
乒乓球胶皮省套要比普通的好吗?
那还用问吗?
省套肯定比普通套胶好。而国套又比省套好。那马龙,许昕,樊振东等大腕量身定制的套胶更是超好了!
关于乒乓球的“套胶控“,“底板控","器材控",真的可以休矣。
作为业余的乒乓球爱好者,大可不必在球板和胶皮上大费脑筋。而如今的底板也好,套胶也罢,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和性能水准。
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有便宜的好,贵有贵的妙。就说那套胶吧:其弹性,其抓球性,其暴发性,其持久性,都在价格中体现。
作为业余的乒乓球爱好者,最最重要的还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的乒乓技艺。把乒乓球的综合能力提高,把单板的杀手锏练出特色。
至于底板、套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能力大小,买最喜欢的即可。
用着那高级底板和高级套胶,可能打不出其高妙之处。那既重要也无所谓,只要心里舒坦就行。
有人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话不无道理。
不过话说问来,只要手感正确,动作合理,相反还能适应任何球板。那世界高手拿着锅铲跟咱打,咱也打不过呀。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不要成为器材控。反而要成为能控器材。
功夫在手,器材助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