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持有一只基金十年感受,买基金靠谱吗?
买基金靠不靠谱这事儿,要分两个方面[灵光一闪]
基金靠谱,但是买基金的人靠谱就一定要做到“三别”(别狂、别怕、别贪)
基金投资作为一种理财的方式还是很靠谱的。在2022年5月1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报告中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的基金投资者已超过7.2亿。这就意味着已经有一半中国人投资基金。
买基金的人如果靠谱,那这7.2亿基民早就跑步进入富豪队列了[做鬼脸]可事实上并没有[哈欠]
要做到买基金靠谱,就必须要做到三个方面:1.不要预测市场;2.定投瘟基开始;3.止盈赎回。请记住投资是反人性的(别狂、别怕、别贪)
不要预测市场(别狂)有的人总是蜜汁自信地相信自己下次一定可以预测出市场走势,屡败屡战的坚韧到头来只感动了自己[微笑]
预测市场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进行波段操作,幻想着能够低买高卖。请敬畏市场,如果市场能够被轻易预测,巴菲特就不应该只有一位了!忘掉投资过程中最低点和最高点吧,她不配值得你拥有[流泪]
市场分析师结合历年数据分析发现,在市场中的波段操作准确率达到了70%以上,才可能跑赢定投操作。预测市场一时爽,一直预测一直爽。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收益亏成狗[泪奔][泪奔]
定投从瘟基开始(别怕)作为不具备没有任何理财知识的工薪族来说,如果坚持定投,完全可以无脑投资。因为定投开始的时候压根就不用在乎当前是牛市还是熊市。
定投前请一定要选一只“瘟基”!“瘟基”的标准就是以前业绩好,但是最近的业季不妙。并且反差越大越好。在坚持定投的路上,在基金被“低估”时才能守得花开见月明[玫瑰]坚持完一轮微笑曲线,不仅会有丰厚的收益,还实实在在地攒下来原本要被用去买买买的钱[泪奔]
止盈赎回(别贪)如果基金盈利了没有卖出,那这样的盈利只能算是浮动盈利,真正的投资收益是落袋为安,才是稳稳的幸福。
当基金达到理想的收益率后,请一部分一部分慢慢赎回,这样既能跟住了市场的节奏,又可以收获到真实的收益。
以上三点就是达到靠谱的最低要求。在反人性的市场中,一个新手赚钱永远比亏钱更可怕。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玫瑰]
2020你们买的基金赚钱了吗?
首先我是赚了点零花钱的,先放个收益:
本金不多,但是小赚一点,下面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对自己投入的基金了解基金有很多种类:混合型、股票型、债券型、指数型、FOF型、QDII型
以我短暂的基金投资经历,我挑选一只基金(入门级:指数基金)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行业一只股票型指数基金会有明确行业指向,比如说“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连接”,这只基金主要持仓为消费类企业,比如白酒,乳制品,超市等,我们可以通过基金的持仓来看一只基金的重仓持股,以此选择。选择指数型基金时要看这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比如国家有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该行业是不是目前热点行业等等。
基金经理一只基金的操刀手,或者说基金的灵魂其实是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基金的持仓调整,基金亏损与盈利都是由他(她)确定的。曾经有个段子“想象一下你们班上那个学霸,本科复旦数学系,研究生清华五道口,毕业后来到基金公司,跟着十年前的学长基金经理们学投资干了6年终于自己成为了基金经理,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白天盯八块屏幕,晚上研究新闻联播夜里爬起来看特朗普推特,头发都快掉光了。他深入跟踪调研数百家公司,口吞塑化剂,亲测马应龙,还有一堆研究员围着他,你给他10万块钱让他帮你投资,他一年只收你1000块钱。这难道不香吗?”
我们再以“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连接”为例,这只基金有两位基金经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以往的任期回报,以此来评判基金的潜力。
看基金走势看大盘走势,及时调整仓位一般是不建议频繁的买卖基金的,基金是靠中长期投资来获得回报的,一般交易周期是1-3年为主的。但是,由于大盘会受到黑天鹅或者灰犀牛事件的影响,出现短期急剧下跌。也可能受到利好消息影响大幅上涨,这时候需要稍微的调整仓位,适当的加仓或者减仓以此获得收益和避免过度损失。但是在此一定要再此强调:不要频繁买卖!不要频繁买卖!不要频繁买卖!
看行业走势虽然有专业的基金经理替我们管理,有研究团队帮我们做智囊团,但是每一个行业都是有自己的周期的,尽可能的逆周期买入,顺周期卖出。但是这个是要靠你自己积累经验,自己通过操作和了解来判断。
风险控制风险的控制需要根据每个人自身资产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判断,很多app和银行app都有相关风险测试,在投资前可以做一下,了解一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一定要设置止盈止损线,并严格执行我给自己设置的是20%,一只基金只要上涨或下跌20%我就卖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设置。
设置定投这是有系统设置的定期智能买入固定金额的基金份额,以此来规避受心理因素所带来的损失。我亲生经历来说通过定投确实帮助我赚了点小钱,但缺点是会将获得回报的周期拉长。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基金投资想法,目前正在这条道路上慢慢摸索,欢迎大家交流。
股票型基金适合长期持有吗?
#理财大赛第三季#
如果无法做到相对精准的“抄底”与“逃顶”,那么股票基金肯定是长期持有更加合适。
01股票型基金的涨跌幅相比较指数型基金来说,股票型基金的涨跌幅要表现的更加明显。虽然说股票型基金也是投资的一个股票组合,但是一些比较激进的基金经理会明显的偏向于某个板块的某几只个股,所有有些股票型基金单日的涨跌幅能够高达7%甚至8%以上,但是很少有指数型基金单日的涨跌幅能够这么高。
以网红基金诺安为例,基金大涨的时候投资者会比较喜爱的称其经理为“蔡经理”,一旦大跌则马上变名“经理菜”,主要原因就是基金经理非常看好A股市场的半导体,重仓半导体板块,重仓的时候就会出现单日的涨跌幅非常明显。如果仔细看一下诺安基金净值近一年的走势,就会发现波动比较大。
02波段处理对于成熟的投资者来说,如果不太愿意炒股,更喜欢进行基金投资,针对这种重仓某一板块的基金完全可以选用波段的方式来进行投资。
还是以上述提到的诺安基金为例,近一年的走势中有两个明显的峰值,如果对市场比较敏感,能够在峰顶进行赎回,或者是接近峰顶的位置赎回,那么都是能够获得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的。
如果在投资基金的时候想要短线持有,并且想要获得不菲的盈利,前提就是个人对市场非常敏感,能够相对准确的进行申购与赎回的操作。不过实际上这类投资者大多都会选择自己参与股票市场的博弈,而不是投资基金。
03长期持有事实上,不管是哪类基金,都是建议长期持有的,其中包括的就有股票型基金。建议长期持有有三个原因:
第一:大多数投资者不能准确把握买点和卖点。如果无法在低位买入基金,并且在高位进行卖出做一个完美的波段,那么很可能个人操作还不如长期持有的收益高。第二:惩罚性费用。为了便于基金经理进行资金统筹操作,一般基金都会存在一个惩罚性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赎回费用。如果持有时间比较短,赎回费用就会比较高,使得投资收益缩水。第三:基金经理的操作。实际上很多基金团队和基金经理在预期到市场风险之后就进行调换仓来降低投资风险,如果能够长期持有,基金经理的操作是可以抹去市场波动带来的净值下降的。就像有人说诺安就适合做波段,的确,诺安的走势是比较适合做波段,但是真正有能力用诺安做波段的又有几个人呢?大多数在诺安身上做波段的人或许在收益上还不如长期持有的人,仔细看看诺安近一年的收益会发现收益率也是在50%以上的,长期持有回报也不低。
综上:没有金刚钻,咱就不揽瓷器活。没有非常高的投资能力去做波段投资,那么投资股票型基金最好的方式就是长期持有,相信基金经理会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
挣钱不易,将本求利。我是@易将学财,欢迎转发关注一起学习更多通俗财经理财知识吧!
基金一直跌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一组业绩数据来证明: (统计样本采用银河证券基金分类体系,时间段为2005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 长期来看,股票方向基金取得了很好的投资收益。
过去的11年半,主动混合偏股型基金累计收益率为545.05%,年化收益率17.60%,同期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率为215.38%,年化收益率10.50%。过去11个完整年度中,仅有2008年和2011年投资收益为负,其余9个年度均取得了正收益。而同期基础股票市场沪深300指数有5个年度收益为负。过去11年半里,债券基金累计收益率147.49%,年化收益率8.20%。作为主要投资债券市场、风险较低的基金产品,债券基金的收益率大大超过了定期存款收益。虽然债券基金相对于无风险收益,承担了一定的市场风险,但风险较小可控,且带来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在11个完整年度里,仅2011年小幅亏损,其余年度均取得了正收益,有8个年度的收益率超过7%。所以,越跌的厉害越要找准时机加仓,只要坚持长期投资,最终就会有好的回报,现实就是很多人坚持不了,亏了一些就受不了了,基金投资本身就适合长期投资的,避免捞一把就走的心态。指数型基金可以长期持有吗?
先说结论:
指数基金可以长期投资,但并不是任何一支指数基金,都适合长期持有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指数基金可以长期投资?1、风险可控
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社会财富也在不断累积,我们回过头去看前10年、20年、30年,人类的生活水平整体也是在不断前进的。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水平整体向上,股市必然整体向上。
但具体到具体到股票而言,其涨跌的不确定性较大,也存在个体的不确定风险,如果只买一只股票,万一其出现经营状况导致长期亏损,甚至退市,那损失可就大了。
“股票指数”则不同,它代表着经过筛选的、一系列股票的平均价格。比如A股的沪深300指数,由沪深两市最具代表性的、规模最大的300家上市公司组成,而且定期做动态调整,谁不符合入选标准,就被剔除——这就保证了沪深300指数的足够优秀。
如果说“股票指数”本身做到了风险的分散,那么“股票指数基金”则利用专业化的分析手段,将股票指数的风险再次做了分散,并将收益做了优化。
2、收益可观
股神巴菲特是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师,过去20年资产做到了近万倍的回报。
很多人都询问巴菲特的投资秘诀,但巴菲特在公开场合,只推荐了唯一一个品种,那就是股票指数基金。
“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的专业投资者”——巴菲特。巴菲特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也是适用的。
曾有专业机构统计,2004年~2017年,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内指数基金的整体收益,甚至高出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的指数基金1~2倍之多。
指数基金虽好,但并非任何一支指数基金,都适合长期持有1、非潜力与景气行业的基金,不适宜长期持有
具体的指数,可以按照行业、规模、概念、地区、经营状况等等分类,这就衍生出众多的股票指数。仅我国A股的相关股票指数就有上百种之多,而摩根斯坦利公司MSCI指数甚至有数千种之多。
指数型基金跟踪的具体指数,决定了其能否长期持有。
每个行业都是有景气周期的。比如重工业,在20~30年前可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现在“去产能”的影响下,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如果持有相关行业指数基金,长期而言收益不会太高;
而大健康、互联网、人工智能、养老等行业,则是典型的潜力与景气行业,长期持有相关行业指数基金,取得可观盈利的概率也相对较大。
2、当指数价值被高估时,伺机卖出,待回落后接回
股市的运行,长期来看实际上是一种钟摆运动,当运行到顶峰时,必然回调。
基于这个原理,当股市持续上涨,甚至疯涨,手里持有的指数基金会被过度高估,这时候应考虑暂时卖出,落袋为安,待市场冷却,回调之后在低位投资。
总之,指数基金是一种不错的长期投资标的,但傻傻的只买不卖、长期持有也并非投资之道。我们可以采取定投的方式,不断摊低成本,在市场相对高位择机卖出,这样长期下来,收益才能最大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