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如何填写最划算?
个人所得税如何填写最划算?其实答案只能是如实填写,否则就会涉及偷漏税的问题。我们唯一所能操作的空间只能是吃透国家的税收政策——也就是说国家所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只要是我们符合的一定要充分享受到,但绝不能靠弄虚作假去逃避纳税义务。从2019年1月1日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就已开始正式施行,现在大家都可以在手机上下一个个税APP,在里面填写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事项。那么具体都有哪些事项可以进行抵扣呢?我们究竟可以通过哪些合法的途径将我们的税负降到最低呢?
首先相比原来的老税制:新的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升到了5000元,也就是说月薪在5000元以下的人是不需要缴纳个税的。月薪超过5000元的部分实行的是累进税率——按收入高低分为7级税率:超过5000元而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实行3%的税率,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3万元就需要缴纳900元的个税;超过36000元而不超过144000的部分实行10%的税率,然后扣除25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140000元就需要缴纳11480元的个税;超过144000元而不超过300000元的部分实行20%的税率,然后扣除169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200000元就需要缴纳23080元的个税;超过300000元而不超过420000元的部分实行25%的税率,然后扣除319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400000元就需要缴纳68080元的个税;超过420000元而不超过660000元的部分实行30%的税率,然后扣除529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600000元就需要缴纳127080元的个税;超过660000元而不超过960000元的部分实行35%的税率,然后扣除859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900000元就需要缴纳229080元的个税;超过960000元的部分实行45%的税率,然后扣除1819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1000000元就需要缴纳268080元的个税。
现在我们假设您的月薪为1万元,如果在老税制下就超过3500元的起征点6500元,而当时10000元所使用的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是210,也就是说需要缴纳6500*10%-210=440元个税。而在目前的新税制下的起征点是5000元,也就是说10000元的工资只超过起征点5000元,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这样一来需要缴纳的个税金额为5000*3%-0=150元,比原来少交290元。除了税率的变更之外本次税制改革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租金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赡养老人支出等六大可以税前抵扣的专项附加项目。之所以增加这六项扣除项目的目的在于实现税负公平——个税征收的目的之一就是调节社会公平,避免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那么现在假设如果两个人的月薪都是6000元,然而其中一人是单身汉,一个是上有老下有小,请问这两人的生活压力是一样大的吗?既然生活水平不一样,那么承担一样的税负公平吗?正是考虑到这样的因素,所以有必要允许纳税人在税前对赡养老人、教育子女、住房贷款等费用予以抵扣。需要注意的是:六大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之中的住房贷款和住房租金两项只能享受其一,也就是说享受了房贷抵扣就不能享受租金抵扣,享受了租金抵扣就不能享受房贷抵扣。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部分人一方面在交着房贷,但另一面却在租房住,对这种情况只能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项进行抵扣,这就意味着对另一抵扣项目的放弃。问题在于:不同的家庭用于赡养老人、教育子女、还房贷等项目的费用各不相同,那么在填报个税时具体如何抵扣呢?
根据目前的新税法对子女教育费用的规定: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所谓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技工教育、大学及以上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同样参照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在具体扣除时可以选择全部在父亲一方扣除或母亲一方扣除,也可以选择由父亲和母亲各分摊50%的扣除比例。这样说比较笼络,那我们就举个例子:如果一对夫妻生育有两个孩子,那么按规定就享有每月2000元的子女教育费用扣除。如果孩子的父亲月薪为10000元,而孩子的母亲只有3000元,那么就可以选择将孩子的教育费用全部从父亲的工资收入中予以抵扣,这样可以实现减轻家庭税负的目的,因为母亲反正不到起征点。如果夫妻俩的月薪都是6000元,那就由夫妻俩各自分摊1000元的子女教育费用扣除,这样就都不需要交税了。当然也有可能一开始夫妻俩一方工资高、另一方低,于是选择由工资高的一方抵扣孩子的教育费用,后来工资低的那位收入提升了,于是两夫妻一合计决定变更原来的子女教育费用扣除方式,那么这样可不可以呢?答案是如果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之内是不可以的,这也就是说在下一年度就可以变更了。
新税法关于继续教育支出的规定是: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3600元定额扣除。国家对于成年人参与专业技能培训以自我提升是持鼓励态度的,所以在接受完学校教育后如果再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的费用也是可以予以抵扣的。不过继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接受学校教育的多是无收入来源的未成年人,而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就相对复杂了——有的人是自己打工挣钱支付继续教育费用,有的人是父母拿钱支付继续教育费用,那么国家税法也考虑到了这方面的情况,所以继续教育的费用支出既可以由纳税人本人予以抵扣,也可以由其父母予以抵扣。当然在具体抵扣的过程中如果纳税人本人或其父母一方达到起征点而另一方没有,那自然就由达到起征点的一方予以抵扣,因为未达起征点的一方本来就不交税,只有由达到起征点的一方抵扣才能起到少交税的作用。
人活在世上没谁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在医疗保障领域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客观上我国公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并未完全彻底扭转。那么如果一个人的工资收入超过了起征点,本来是应该交税的,可他生了一场大病,结果弄得自己家庭生活已比较困难,这时再向其征税就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对此新税法的规定是: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这里需要注意几点:首先可以抵扣的必须是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其次80000元是最高限额,不是说可以直接抵扣80000元,否则如果工资还不到80000元就没得抵扣了,最终的抵扣数据还是以医院开据的医疗费单据上的金额为准。在具体抵扣过程中纳税人可以选择由其本人或配偶一方予以抵扣,未成年人的医疗费用可以由父母一方抵扣。
新税法关于住房贷款的规定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需要注意的是: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的利息扣除,如果纳税人拥有两套以上的住房则不能再享受贷款利息扣除。至于在具体扣除过程中夫妻双方可以约定由其中一方予以扣除,但扣除方式一经确定之后在一个纳税年度之内不得进行变更。相比之下新个税法对住房租金的规定相对复杂一些:如果纳税人是在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居住,那么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如果纳税人在上述以外的城市居住,那么就要视其居住地的户籍人口数量多少而定——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的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的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夫妻双方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那么住房租金支出只能由在租房合同上签字的人予以扣除。另外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享有住房租金支出和住房贷款利息支出两项扣除,纳税人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予以扣除,但一经确定之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进行变更。
新个税法关于赡养老人的规定是:如果纳税人是独生子女,那么可以按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赡养老人费用支出。那么如果纳税人不是独生子女呢?这种情况可以由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具体每个人的分摊比例可以由兄弟姐妹协商约定,也可以由被赡养的老人指定,一般来说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约定或指定分摊的必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具体的分摊方式和额度一经确定在一个纳税年度之内不得变更。如果同时赡养了两位及以上的老人,那么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具体而言:被赡养人包括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年收入90万如何筹划个税?
年收入很高,又不想吃亏多缴税,那就提前做好规划,让自己的口袋不会变憋吧!
90万可以分为工资和年终奖来进行规划
首先先了解一个政策:
2022年开始,我国将废止年终奖单独计税的政策,年终奖也将并入综合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年终奖几个要点:
1、税法规定以发放时间为准,2019年1月起发放的年终奖按财税〔2018〕164号计算;
2、全年一次性奖金优惠算法2021年12月31日前有效;
3、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抓住机会,好好节省一大笔钱吧
假定小明同学每年收入扣除基本免征额60000、三险一金和专项附加扣除后是900000,也就是个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900000。年终奖和工资怎么分配最划算呢?
我们开始来帮小明同学筹划吧,Let's go~
第一步:900000/2=450000,45万作为年终奖,45万作为工资,计算个税。
(全年一次性奖金税率表:全年一次性奖金/12,查找对应税率)
年终奖:450000/12=37500,对应税率30%,扣除数4410
年终奖个税=450000*30%-4410=130590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全年工资个税=450000*30%-52920=82080
全年个税总计=130590+82080=212670
税后收入=900000-212670=687330
第二步:
将年终奖降低一档税率,重新分配。第一步中年终奖450000时对应的税率30%,降低一档到25%的税率,意味着年终奖最多420000,工资就是480000,计算个税。
年终奖个税=420000*25%-2660=102340
全年工资个税=480000*30%-52920=91080
全年个税总计=102340+91080=193420
税后收入=900000-193420=706580
第三步:
第三步,将年终奖再降低一档税率,重新分配。将年终奖再降低一档到20%的税率,也就是年终奖最多300000,工资就是600000,计算个税。
年终奖个税=300000*20%-1410=58590
全年工资个税=600000*30%-52920=127080
全年个税总计=58590+127080=185670
税后收入=900000-185670=714330
从表格中得知,个税总额最低的是第三步的情况,年终奖300000,工资600000。
经过筹划,多取得了收入,给爸妈买点好东西,关爱长辈,下次旅游可以去更好的地方,了解更多的文化,给女朋友买个包包,买个口红,给男朋友买个游戏机,买个香水都能使生活多姿多彩。
个人所得税缴了770元能退多少?
首先,需要明确你这770元是已经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还是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如果是已经缴纳的,那么要退多少要根据你的实际纳税情况来确定。
如果你纳税时有未抵扣完的专项扣除或者其他可抵扣的项目,那么这些抵扣部分也会被退回。退还的金额将在你办理退税时以银行卡或者现金的形式返还给你。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工资收入在免税额内,那么你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所以也就不会有退税的情况发生。总之,个人所得税的退税金额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不能单纯地以缴税金额为标准来计算。建议你具体咨询当地税务部门或者专业财务人员,以获取更准确的答案。
个体户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是多少?
2022年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为每月5000元。
对于从事饲养业、捕捞业、养殖业、种植业的个体工商户,其取得的收入时可以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于个人工商户经营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享受现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可以再享受个人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
个体工商户税务起征点是5000元-20000元,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是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也免征。
全年一次性奖金申报可以修改吗?
全年一次性奖金申报可以修改。
理论上,所有的申报错误是支持可以更正。 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并入工资(综合所得)计税,也可以不并入。如果已经按照不并入进行预扣申报的,可以不用更正申报,可以在年度汇算时选择并入综合所得就可以了。
现行政策下,深圳不支持以个人名义办理上述更正申报,需要作为扣缴义务人的企业去办理。这样一来,贵司需要就2021年度6月~12月这7个月的全部员工的工资及全年一次性奖金假设不分国籍,所有员工奖金发放时间相同进行更正申报。如果产生滞纳金,可能对企业的纳税评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