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公式一览表,会计电算化交补计算公式?
会计电算化交叉补账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用于通过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对账目进行核对和调整。其计算公式如下:
交叉补账金额 = 应收账款余额 - 已开发票未到账金额 + 已到账未开发票金额
其中,应收账款余额指的是企业应该收到的客户账款余额;已开发票未到账金额指的是企业已经开具发票但是尚未收到客户支付的金额;已到账未开发票金额指的是企业已经收到客户支付但是尚未开具发票的金额。
通过计算交叉补账金额,可以核对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是否准确,并及时调整账目,避免因为账目错误导致的财务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交叉补账金额的计算需要依赖于企业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因此需要保证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也需要对交叉补账金额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会计科目公式?
一、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以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以者权益+利益(亏损)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或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会计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五、销售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2、售价金额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
年折旧率=(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额
2、工作量法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
年折旧率= (2 ÷ 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率=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
七、完工百分比法劳务收入及费用公式:
1、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2、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
八、企业利润的计算公式
第一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二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其中: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第三步: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步: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其中:所得税=应税所得*所得税税率
九:利润分配
1、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
2、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包括公益金)-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
会计恒等式有哪几种表达式?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包括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
2.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3.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运杂费分配表中分配率怎么写?
会计分配率公式:分配率=运杂费/各项材料的重量之和;某项材料应该分摊的运杂费=该材料的重量*分配率。分配率主要有劳动分配率和成本分配率这两类。
劳动分配率是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增值是由折旧、税收净额、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等四部分组成。其计算公式为:劳动分配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根据劳动分配率推算人事费总额
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附加价值(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劳动分配率关系附加产值是通过人的因素与产值和固定资产发生关系的,对于工人的个体而言,体现了他的工资水平。
会计月帐薪资核算公式?
工资会计计算方法
(一)、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可享受的节假日天数 =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公司福利性假期天数)
(二)、固定应发工资=固定工资/计薪天数*(计薪天数-缺勤天数)
(三)、加班工资=固定工资/21.75/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工资/21.75/8*2*周 末加班工时+固定工资/21.75/8*3*法定节假日加班工时+固定工 资/21.75/8*1*福利性假期加班工时;
(四)、转正当月工资=试用期工资+转正工资
(五)、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应扣工资
=(固定应发工资+浮动工资+加班工资+补助)-(考勤扣款+伙食扣款
+罚款+其他扣款)
注:1、应出勤天数指周一至周五的总天数。
2、福利性假期指公司额外给予员工的带薪假期,福利性假期加班享受1倍加班工资。
(如,2014年公司春节放假17天,除春节法定假期3天以及周末的7天外,剩余的7天为公司的
福利性假期,福利性假期加班计发1倍加班费,可以实现内部的平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