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哪些?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
1、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2、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收入、费用、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 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等于利润。在不考虑调整因素(比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投资收益等)的情况下,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即,收入-费用=利润。它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会计要素五种计量方法?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但是这些会计计量属性与现行税法规定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何进行协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会计六要素为什么没有成本?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可以分为6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其中:前3项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确认直接联系。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反映;后3项要素,与利润表中的经营业绩的确认计量联系,是从动态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这六要素主要是反应财务之间的关系:权益=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利润。
在这六要素中,成本包含在费用内。
费用是指在收入赚取过程中企业资产的耗费。
费用和成本,有时作为同义语来使用,有时又有某些区别。在强调“耗费”时两者可不加区别,或者称为“成本费用”。在强调取得特定资产的耗费时,经常使用“成本”。
支出成本使企业得到资产,支出费用使企业得到收入。购入的商品一旦售出,原来的进货成本就转为费用。
会计六要素之间的恒等关系有哪些?
可以用三个公式来表示。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静态等式,反映企业特定时点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表。
2收入-费用=利润,是动态等式,反映一定时期获利能力,即利润表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反映企业期末结账之前,第1个等式和第2个等式之间的辨认关系
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口诀?
会计六大要素借贷方向口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同一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称作本期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二)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三)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四)收益类账户的结构
收益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如果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