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内部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什么?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服务的内向性
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而内部审计既是本单位的审计监督者,也是根据单位管理要求提供专门咨询服务者。服务的内向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内部审计一般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只向本单位领导负责。
2.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都必须具有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独立地检查、评价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与此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维护国家利益。
3.审计程序的相对简化性
内部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终结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都大为简化。
4.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内部审计主要是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必然要涉及到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既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又可进行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既可进行防护性审计,又可进行建设性审计。
5.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经营管理情况的检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本部门、本单位改进经营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服务,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体现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特征。
6.审计实施的及时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职工,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问题进行审查。
扩展资料:常见的内部审计对象
以实物为对象。对存货、固定资产或货币资金的时点状态或期间状况进行审计。如:存货清查审计、固定资产构建及处置审计、资金收支审计。
以账务为对象。对因提供、销售商品或劳务产生的债权债务的产生依据,期间过程和时点状态进行审计。如:账期审计,回款期审计,坏账审批审计。
以规则为对象。对制度、计划、任务、标准、流程等的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审计。如:目标完成审计,采购审批流程审计,供应商入围政策执行审计,折扣权限与审批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以责任人为对象。对经济责任人进行的期间责任、期末状态进行审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责任人目标成本审计。
总体审计策略什么意思?
“审计策略”是“审计计划”的高层部分,底层部分是“具体审计计划”,所以“审计策略”也被称为“总体审计策略”。 简单说,“(总体)审计策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调动审计资源,明确审计范围和审计方向,实现审计报告的目标。 “具体审计计划”处于底层,是对“总体审计策略”的具体化和细化,但反过来也会影响“总体审计策略”,尤其是风险评估程序的评估结果会影响“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者共同构成“审计计划”。 高层“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审计资源:注册会计师可以调动的人、财、物、时间。审计范围:从大而笼统的角度来看待审计背景,比如:· 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 审计准则· 行业规定· 监管要求· 含有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其他事项,比如母子公司关系、内部审计、信息技术等。审计方向:从小而具体的角度来看待审计背景,比如:· 此次审计的重要性方向· 此次审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账户余额· 此次审计的指导监督与复核· 人员的选择· 时间预算· 审计人员的内部沟通· 对被审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评价和依赖程度· 该企业发生的重大变化(业务变化、行业变化、法律变化)· 会计准则本身的变化。底层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就是此次审计中具体要干什么事情,一般包括: 如何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性质、范围、时间进一步审计程序:性质、时间、范围。(这也是“具体审计计划”中最重要的事)其他审计程序:报表外特殊事项。计划审计工作是一项持续、不断修正的过程,所以一般以下事项会导致对审计工作的适时调整,贯穿审计工作的始终: 重要性水平的变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修改和更新内部审计在公司安全与发展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公司安全与发展的作用是:
一是预防与保护。内审机构通过对会计部门的工作监督,能对单位内部的管理进行提升,发现问题后纠偏纠错,查堵企业流程漏洞,帮助企业减少经济损失,为企业加强资产安全性管理。
二是服务与提高。内审机构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协助、帮助相关内部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企业管理效能、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三是借鉴与评价。通过设立内审机构,就可以对各个部门做出客观、准确、公正的审计结论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算是比较具有权威的了。
穿行测试和控制测试是两个概念?
控制测试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
穿行测试(walk through testing)是指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这是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及其相关控制时经常使用的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目的:是证明过程中控制点的执行有效;样本量与执行频率和固有风险评价相关,一般样本量较小;测试手段除了证明控制点被执行之外,还需要证明执行是有效的,一般情况下不涉及金额、数量。执行顺序一定是在穿行测试之后,实质性测试之前。
穿行测试测试目的:是了解整个过程,识别控制点;样本量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就够;测试手段就是看一下有哪些程序,能证明有就行,不涉及金额、数量。执行顺序一定是三个测试中最先执行的。
通常需要实施哪些目的的审计程序?
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目标:
(1)证实营业收入的真实性: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审查、证实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记录的金额是实际发生的。
(2)证实营业收入计价与分类正确性:对企业营业收入进行审查时,应严格审查各项收入的分类是否合规、合理,查明有无相互混淆、影响应纳税额及利润正确性的情况。
(3)证实营业收入的完整性:查明有无混淆不同会计期间营业收入界限,人为调节企业营业收入的现象等。
主营业务收入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1.取得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查明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方法,注意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实现条件,前后期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
对产品销售收入确认的审查,主要是采用抽查法、核对法和验算法。
3.选择运用以下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作比较分析:
(1)将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由结构和价格的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2)比较本期各月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并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3)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各类产品毛利率的变化情况,注意收入与成本是否配比,并查清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原因;
(4)计算重要客户的销售额及其产品毛利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有无异常变化。
4.获取产品价格目录,抽查售价是否符合价格政策,并注意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低价或高价结算以转移收入的现象。
5.抽取企业被审计期间内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审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运凭证、销售合同等一致,编制测试表。
6.实施销售的截止期测试。截止期测试是实质性审计测试中常用的一种具体审计技术,其目的主要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业务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应计入本期或下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否被推迟至下期或提前至本期,防止利润操纵行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