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面试完暗示不合格,面试完给了意见但没说要不要?
你好,我是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也是一位外企资深HR。
关于“面试完给了意见但没说要不要,要怎么问?”我来谈谈职场上面试官不会告诉你的三点做法:
面试官的表情不会暗示“你通过了”。作为职场懂心理,面人如吃饭一般日常的资深HR,通常在面试的过程中的肢体语言或者面部表情不会有明显的暗示“你通过面试了”。
为啥?如果在面试过程中因为HR的明显暗示给应聘者,会让应聘者有错觉,接下来的面试,应聘者很可能不能反映出真实的能力和想法。会影响HR的判断。
遇到面试完会给建议的HR,要懂得感恩。如果当天安排很多位应聘者面试,HR与你的交流仅限30分钟以内,通过的还要给部门面试官。
在有限的时间内,必然不会跟求职者说与工作岗位无关的信息。
我记得有一次,我面试一位应聘设备技术员的毕业生,大概面试了15分钟,他连我公司的产品都一无所知,还迟到10分钟。
但是他家里条件不好,非常渴望得到一份工作。我公司的职位,是他在网上海投的,接到面试电话, 第二天毫无准备就跑过来了。穿的是T恤,牛仔裤,球鞋。胡子也没刮。
在面试最后,我忍不住还是告诉他以后面试的建议:
先整理自己的形象,刮胡子,穿得正式点的商务装;面试前务必要对应聘的公司,产品有所了解;不熟悉交通状况,最好提前1小时出门。我并且鼓励他,虽然这次没通过,学会面试的技巧和礼节,让自己能顺利拿下offer.
他非常感激,连鞠几个躬,才离开。
愿意给意见的HR,绝对是真诚而友善的。
多年的毕业生面试经验 ,让我非常感慨,未踏入社会的毕业生对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还停留在学生身份的认知里。
面试官的当场不公布结果也是对应聘者应有的尊重一般HR都不会当场公布面试结果,除非真的是离岗位要求相差甚远。
这也是中国式的含蓄表现。不说结果是对应聘者的尊重,如果有些应聘者当场知道结果,有些可能会情绪化,比如哭。
想知道面试结果的方法:
面试完后询问HR大概多久知道结果;一周内主动联系HR,询问面试结果。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茉糖J说职 ,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一位资深外企HR,面试超过1万人为职场人助力。有任何职业问题,欢迎私信我。面试后一直收不到回复怎么办?
如果你面试的是较高的职位,中层管理或以上的等一个月的都有,因为用人单位需要做背景调查。
但是,面试时明确说是一周内给答复,基本就是没希望,暗示你:没戏!这是人力资源较委婉的拒绝。 既然发邮件答复:要2-3周才能给答复,那么给答复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你要做好没通过的准备。这算是比较正规的答复,如果是你打电话过去询问,他说:要2-3周给答复,就是纯粹的敷衍了。还有点希望,别急,你还有点希望。在等的同时,你那还要继续找,因为有可能没通过。在等等吧,但在等的同时一定要再继续找,作美被录取的准备。你看过哪些极度虐心的电影?
《恐怖直播》
世界上最绝望的景象,莫过于看也看不见的黑暗,与无力抗争。
困境中,人的本能是抗争。黑暗里,我们想要找到光。
电话中的恐怖分子说:“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抗争。”
【公众与个人】
当主播尹英华一个人被抛在演播室的时候,当工人朴鲁圭一点点淹没在自己亲手建造并修复的大桥之下的洪波中,却迟迟等不到救援的时候,当恐怖分子朴鲁圭之子一个人挂在广播大厦外面,除了手腕上挂着的引爆器之外,一无所有的时候,所有的抗争都已无济于事,所有的情绪都变成了绝望。
被不理解,被孤立,无法发声。当强权者用人为手段将一个个体与庞大的公众群体相隔绝时,微小的当事者就只剩下了无力感。没有人会在乎你真正的处境,比如坐在家中的电视机前,正在看着这场“恐怖直播”的观众。
这种所谓的以大局为重,实际上是社会体制缺乏对每个个体的足够关怀。
世界上最大的绝望就是,被整个世界所抛弃。
【协同与对立】
看电影的时候心里摇摆不定,总是在想自己究竟应该站在哪方。在这场事件中,除了无辜牺牲的民众,没有一方是完全没有错的。
恐怖分子本是一名朴实的公民,却亲手造成了大量无辜的与自己一样的民众伤亡。政府代表人民,却为了将恐怖分子推向最极端的负面形象,故意拖延时间,不惜牺牲人质。电视台局长作为领导出卖本是工作伙伴的主播。
媒体主播和恐怖分子本是身份迥异,立场相对的两个人,没想到剧情走到最后,他们两个人共同成为了被抛弃的孤独者。最后,只有这二人真正互相理解了彼此的感受。
“一句道歉真的就那么难吗?”从开始到结束,始终没有一个人向“朴鲁圭”哪怕就只是说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只有尹英华努力拉着已经中枪,快要从高空坠落的朴鲁圭的儿子,“我真心地向你道歉”。
在整场“恐怖直播”中,镜头前的尹英华不仅仅是代表他个人,而更是媒体的“传声筒”。如果不是被安装了假炸弹,人身安全受威胁,他应该也必须按照提示板上的指示来说话。
那么,媒体又究竟应该代表谁?媒体为谁发声?媒体由国家控制,媒体的话语权是租借而来。
“今天的新闻结束,我们会为公众带来客观公正的新闻。”这场直播,终究没有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立场,是极大的讽刺。
【利益与人性】
回到大桥被炸的最初,男主角说“我们做一个大新闻”――与恐怖分子实时对话的现场直播。
“他本来想自杀,和我通话后改变了想法,最后用他想要自首作收尾,他被我说服,被戴上手铐。”一个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充满信心的脑洞。
只是,后来事件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想象。
因受贿被降职,坚定地想利用这个机会翻身的主播,为了提高电视台收视率,获得升职的台长,蔑视恐怖分子,扬言树立威信的警察局厅长,拖延时间的反恐中心的队长,负责栽赃恐怖活动罪名的青瓦台办公室主任,拒不道歉,事后出现的总统,每一方,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抗争”,所有的谎言都是在为利益服务。
直播进行中,心里一直有个强烈的声音,“总统,快来吧”。可是同时心底却很清楚地明白,“不可能”。这种渺茫的希望与冰冷的现实的强烈对比,最令人寒心。
尹英华一直都在尽其所能地控制局面,努力抗争。直至最后,广播大厦倾斜,恐怖分子被击毙,孤身一人,被迫成为“替罪羊”,爱人死亡,自己性命不保,抗争之中,终是无能为力。
按下引爆按钮的最后一幕,是男主角最帅的一刻,是全片最令人感到振奋的一刻。这是自我解脱,这是华丽的毁灭,这是最后的抗争。但是,却终不是救赎。
玉石俱焚,从来都是最坏的结果。
明明知道,却无力改变,不是不敢相信,只是不愿相信。
这不是一部恐怖片。
恐怖的,从来都是直击人性,震撼人心的真实。
电影最终结束在爆炸的一声巨响后的一片黑暗里。
只是突然想到,明天,太阳仍会照旧升起。
心里的绝望感就像是洪水涌起,却堵在了身体里。
涨的发疼……
面前最后走的时候我说再见?
不一定,主要看面试官在面试中对你的态度和你表现,一般公司面试过后,都会有一个流程, 可以在这段时间继续面试其他公司,如果3天之后还没有消息,那基本上是没戏了。如果心里还有想法,可以打电话问问。祝你应聘成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