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式,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计价方法其实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影响不大,损益表来说会影响到主营业务成本,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和其他计价方法相比会有少量差额,或多或少,或正或负,当然会间接影响其他的如利润总额,净利润,本年利润.未分配利润等等 资产负债表主要是存货 存货的影响和损益表是相反的
加权平均法单价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法分为两种: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两种方法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对于平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都是按照加权平均单价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是用总金额/总数量计算出来的。 比如: 月妆有存货10件,单价10元;1月1日购入10件,单价12元。则加权平均单价为(10×10+10×12)/(10+10)=11。如果1月2日发出5件,则成本为多少呢?5×11=55元。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与移动加权平均的不同在于,前者只在月末计算一次单价,平时都不计算的,也就是平时不算发出存货的成本。而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每购入一次都要算一次平均单价。
加权价怎么计算?
加权价的含义:
1、一次加权平均价是指一个月只计算一个加权价,公式: (库存商品期初余额+本月购入库存商品金额)/(期初库存商品数量+本月购入库存商品数量)
2、移动加权平均价是指每购入一次库存商品就计算一个新的加权平均价。 加权价与原价有着不同的含义: 加权价分为一次加权平均价与移动加权平均价,也就是会计实务中的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 1,加权平均法公式: (本月全部进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本月全部进货数量+月初存货数量)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2.移动平均法: (每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成本)/(每次进货数量+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与结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请问加权平均法发货单价怎么计算结存单价怎么登?
加权平均法包括: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