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季度报表模板,所得税季报报表怎么填写?
营业外收入照实填写就行,因为没有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不影响填写企业所得税申报表(A类)季度报表。 全部计入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账户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视同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财务会计报表(损益表或利润表)上的【利润总额+或—应纳税调整的增加或减少】。 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中:
1、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季度累加)
2、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季度累加)
3、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季度累加)。
季度报表怎么填写?
首先需要明确,季度报表只有哪些“时期”表在填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如:损益表、期间费用表,而“时点”表,如资产负债表、银行存款明细表则无须特别填法。
二、季度报表填写时,本期数就填写本季度各个月份发生数之和,累计数则是从年初月份到本季度末的累计数。
三、第一季度的季度报表本期数与累计数是一致的。
汇算清缴会匹配第四季度报表吗?
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在年度结束后,根据年度所得计算出应纳税额并缴纳税款的过程。在汇算清缴过程中,需要匹配前三季度申报的纳税申报表和实际纳税情况,如果存在差异,则需要进行调整。第四季度报表在汇算清缴中一般不会被直接匹配,因为第四季度报表是在汇算清缴之前申报的,所以在汇算清缴中需要匹配前三季度申报表和实际纳税情况。
但如果第四季度报表的内容对前三季度申报表有影响,也需要加以考虑和调整。因此,在汇算清缴中,需要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规定,进行合理的申报和纳税。
财务报表三大表季度怎么填写?
财务报表三大表季度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确定每个每个报表相应填的数据及期末金额,来确定季度末金额
企业所得税季度报表的填列方法?
企业所得税季度报表,结构分为两部分:;
一、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
其中: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行至第9行,实行“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行至14行;实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6行。
二、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由实行汇总纳税的企业填写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行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行至22行。
每行具体填写如下:
首先填写“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
4、第5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8、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时,填0, “本期金额”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11、按季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4按月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12、第14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的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依据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应缴纳所得税额。
14、第18行“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5、第1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6、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当期总机构申报表中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数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