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国内重大审计舞弊案例,财务造假经典案例分析?
有一个商贸公司给国内一个可可粉加工厂做可可进出口代理的业务,商贸公司先是替加工厂把可可豆从南美买进来再转手卖给加工厂,其实产品都是加工厂指定的,但从商贸公司过了一次手,就可以增加一笔销售收入。
加工厂拿到可可豆可以生产出两种产品,一种是可可粉,是蛋糕、巧克力等食品的原料;
一种是可可油,国际市场很畅销;可可油是出口的,可可粉可以出口也可以内销,生产出来也都交给商贸公司销售。
正巧有一年商贸公司经营出了问题,利润指标完不成,老总就要求财务造假,手法如下:
我们假设一斤可可油的成本价是200元,一斤可可粉成本价是100元,正常销售出去毛利就是2-5%,也赚不到几个钱。
为了做利润,商贸公司要求加工厂配合,把发票平均开,压低可可油的进价,提高可可粉的进价,这样二个产品的成本价都变成了150元一斤(为了举例方便,实际没有这么明显)。
因为可可油销售快,当年就可以增加几百万的利润。
可可粉销售慢,就放在库存商品里,市场价100元的商品,成本价是150元,实际一斤就有50元的潜亏,但放着不动,这亏损一般人也看不出来。
这个造假手法的高明之处在于所有的表面证据都齐全,而且是真实的,商贸公司可以对外声称公司找到了好客户(凯子),把可可油卖了个好价,由于销量很大,毛利加几个点就可以做出很大利润。
但发现问题其实也不困难,只要把最基础的审计程序执行到位就行。
比如可可粉有潜亏,只要把商品的成本价与市场价做个对比,就可以按差价计提跌价准备。
当然,商贸公司也早有准备,事先造好了假的入库单,把可可粉的入库量增加一点,摊薄了可可粉的成本单价,让对比价这一招失效了。
这时审计师只能靠执行盘点程序来发现问题了,但在实务盘点程序执行起来要远比想像中难得多。
首先盘点的商品地点往往很分散,浙江有、广州有、搞不好新疆、东北都有库存,一个年报期本来时间就有限,如果不是有很大的疑点,审计组不会搞全面盘点,最多只是抽盘,有时盘也不盘,只发个函了事。
就是全盘也不一定能发现问题,只要花点功夫,改下库存记录,把别人的货当成自己的让你盘也是很好操作的事。
所以书上往往会强调突击盘点的重要性,但现实中除了公检法,中介机构想突击盘点根本无法操作(让人打出来到很有可能)。
我说这个案例是想说明一件事:事关利益,财务造假往往比审计要用心的多,而且审计程序也有时间成本和费用支出,往往审计结果不会那么理想,最后给财务造假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有人可以分析一下辅仁药业造假审计案例吗?
知网上,找论文下载
分析这个案例的论文非常多的
别人在这答的话,也不可能分析的那么透彻
看论文比较好
普华永道审计恒大承担责任吗?
1 普华永道审计恒大应该承担一定责任。2 普华永道作为恒大的审计机构,应该对恒大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对其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确认。如果恒大存在财务造假或者虚报的情况,普华永道作为审计机构应该对此负有一定责任。3 审计机构的责任是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果审计机构未能发现或者未能及时揭示恒大的财务问题,那么普华永道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4 此外,普华永道作为国际知名的审计机构,应该具备专业的审计能力和道德操守,如果其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失职、疏忽或者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也应该对此承担责任。5 总之,普华永道作为恒大的审计机构,在恒大财务问题中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需要对其审计工作进行评估和追责。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其履行审计职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何看待疫苗事件案发5个月后?
长生也算是为中国股市做了贡献,贡献在于,退市规则因它而得到了修改。11月16日,交易所发布了退市新规,可以说是为长生生物量身定做。然后,长生生物就由于违反了退市新规(存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深交所启动对长生生物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从这一刻起,就已经宣布了长生生物的命运,那就是退市。而在停牌前的7个交易日,长生生物连续涨停,股价从最低的2.8元涨到3.94元,涨了40%。而之前看到连续涨停而冲进炒作的资金,则全部活埋。在此之前,长生被罚了91亿元。疫苗造假,如今真的被罚的倾家荡产,股票退市,这样的结果,已经对造假者起到了震慑的作用。退市只是资本市场的处罚形式,根本在于对造假的威慑。一方面,对造假造成的重大危害表明了零容忍态度,另一方面,也完善了退市制度。这件事总体处理的还算不错,还算是有点实际的结果。为政府的强执行力点赞。
证监会调查坐实财务造假?
当初修正公告出来之时在一个问答上我就怀疑是财务作假,一到这个窟窿大到无法掩盖了只好找个合适机会曝光出来,这不刚好贸易问题影响产业萧条不就正好是个绝佳机会了。一个上市公司用这么拙劣的手法做假也是没谁了,说什么300亿财会错误?哈哈,,我最初以为是300元呢,一个公司年营收总额才多少?一错就可以错上300个亿?这会计水平也是没谁了,估计是跟学校门卫学的。
上面截图就是当初的猜测
把300亿的差错全推给财会人员背锅太不公平了,辛辛苦苦领份工资到头还得背这么大一个锅,真冤。再说这根本也不会有人相信,自己智商低还以为全天下人就都是傻子,掰着脚趾去数也不可能出这么大的错,不信可以让康美的老总2按我的办法试试看我说的是真是假。
4月29日晚间康美发布一根公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震惊全国舆论哗然,连监管部门都给惊到足足10几分钟回不过神来,康美的这一纸公告刷新了股票史上的最大差错,我们来看看这份当初震惊“朝野”报告的真容:一份年报就可以出现十几个财会错误,厉害了我的哥,300亿就这么没了说得多轻巧,迫于舆论压力最后康美老总连夜发布致歉书,还说300不是没了,只是变成了货堆在那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鬼话连篇也只有鬼才信。
2018年12月28日因康美虚增利润和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经调查发现康美药业账面存在大量“闲置”资金高达399亿,而负债却高达300多亿这明显不符逻辑。5月17日下午证监会称:
“现已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
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
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
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康美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第63条等相关规定,可能被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证监会还表示对康美药业审计机构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涉嫌未勤勉尽责立案调查。
从2001年起,正中珠江连续为康美药业审计财报,长达18年之久,出现这么大的窟窿不应该只是失误吧?或许。。。同谋也难说,别怪我想象力太丰富,而是证券市场本身就充满狡诈欺骗。其实早就该追究协助者的连带责任了,美国“安然”事件知道吗?就因为财务造假,安然被罚到破产,连带协助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被市场终身禁入而破产倒闭,另外还连带到银行也被处于巨额罚款,只有这种严厉的手段才可以真正的震慑到莫些人,违法成本太低人人都想试试,成功了发财,不成功也就顶格罚款60万还不够吃顿饭呢。
只是康美这次可坑苦了一大片中小投资者,下礼拜也许康美即将开启“天梯”之旅,持有该股的可要坐好扶稳了,车马上就要开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