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结转的会计分录,结转累计摊销分录?
结转累计摊销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自用无形资产摊销)
其他业务成本(出租无形资产摊销)
制造费用(用于产品生产等的无形资产摊销)
生产成本等(专门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其他资产的无形资产摊销)
贷:累计摊销
累计摊销结转会计分录?
我的答案累计摊销结转会计分录?
累计摊销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自用无形资产摊销)
其他业务成本(出租无形资产摊销)
制造费用(用于产品生产等的无形资产摊销)
生产成本等(专门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其他资产的无形资产摊销)
贷: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时起至终止确认时止。即无形资产摊销的起始和停止日期为: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
在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其应摊销金额,存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直线法、产量法等。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
无法可靠确定其预期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如何通过举例通俗地解释会计中的计提和结转?
记得在上学期间,老师讲到计提和结转时,同学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问老师,有些费用为什么需要预提啊,直接计入成本费用不行吗?而随着对会计核算业务的理解,以及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对计提和结转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实质上,会计中的计提和结转,源于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就是按照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解决收入和费用在哪个会计期间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原则,而不是以收到或付出来确认当期的成本和费用。
一、举例说明需要“计提”的会计处理。
应该说,会计的计提是权责发生制区别于收付实现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例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企业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购置了价值500万元的机器设备。按照准则的规定,这部分固定资产不能一次性计入到产品成本,而是需要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即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将固定资产成本计入到产品成本。
例2,原辅材料暂估入库。企业当期购入原材料一批,因多种原因企业没有付款,也没有收到对方开具的发票,但本期耗用了该物料。为准确反映当期的成本费用,企业将采购的这部分物料办理了暂估入库,及时计入当期的原材料成本。
例3,计提工资和附加费用。还有员工薪酬也是计提的性质,当期没有支付的员工薪酬,需要在月末的时候预先计入的成本费用中,还有计提福利费、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等。
在企业核算中,计提性质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计提贷款利息,无形资产摊销、大额广告费摊销、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等,都是属于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业务的性质计入到当期的成本费用和损益当中。
二、举例说明需要“结转”的会计处理。
会计核算的结转,是企业在核算中按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以及计算经营结果的过程。以制造型企业为例:
比如,某企业有两个生产车间,其中甲车间生产加工制作A、B两种产品,期末时企业将甲车间发生的全部费用归集到甲车间,甲车间将归集的各种原辅材料、包材、燃动费、工资及附加和车间费用等全部成本费用分别在A、B两个产品进行分配,其分配的过程就是车间发生的成本费用结转至A、B两种产品的过程,进而计算出A、B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再将生产成本结转至库存商品。
我们知道,企业核算的目的之一,是准确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进行结转和核算。比如,在会计期末,企业将营业收入结转至本年利润的贷方,将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结转至本年科目的借方,最终计算出企业的盈亏。
总之,会计中的“计提”和“结转”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及会计要素确认分期和计量的原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系统核算的过程。会计中的“计提”和“结转”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被广泛的应用。
我是智融聊管理,欢迎持续关注财经话题。
2021年2月25日
结转本月各项费用会计分录?
借:营业利润,贷:销售费用,贷:管理费用,贷:财务费用
银行存款结转下年会计分录?
答:结转下年 不用做 凭证。
在电脑财务账套上,12月份 “结账”后,账套会自动 进入 新的年度。上年度各科目的期末余额 会自动转作 新年度的 期初余额。
如果是 手工记账,进入新年度 要新立会计帐簿,将上年度的期末余额 登在 新账簿的期初余额 一行。上年度的会计账簿 要装订成册,作为 会计档案妥善保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