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非流动资产账务处理,如何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谢谢邀请!
有一个张姓老板,他文化不高,但是喜欢学习。有一天,他报名参加了一个名家举办的企业管理讲座,虽然他听得似懂非懂,但他充分利用了他“知识不够,悟性来凑”优势,把老师讲的知识都用自己能理解的概念总结出来了。
当讲到如何区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时,老师说固定资产是非流动资产的一种,在企业里,机器设备、厂房等属于“固定资产”不会马上变成现金,而材料,产品等属于“流动资产”会马上变成现金。听到这里,这位张老板是这样总结的:老婆是“非流动资产”,情人是“流动资产”。老婆慢慢“折旧”不能轻易抛弃,情人不喜欢了随时可以抛弃。当然张老板的理解是片面的。
其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是企业的内部运营中涉及到两种资产。流动资产显示企业运营中短期内现金流的情况,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相对于流动资产而言,非流动资产具有占用资金多,周转资金慢,变现能力差等特点,尽管这样,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非流动资产显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它显示了企业运营中长期的资产情况。包括: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质、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
真正区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主要还是看能不能在一定的周期内把资产转变为流动的现金使用。流动资产指的是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则是在这个周期内不能变现使用。同时,在会计核算企业成本和利润时,流动资金是不用计提折旧,非流动资产则要计提折旧。
商品破损怎样做账?
库存商品损坏的入账方法:
1、对于正常损耗及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损耗,在扣除处置收入、保险赔偿、过失人赔偿后计入管理费用;
2、对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损失,在扣除处置收入、保险赔偿、过失人赔偿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企业应设置"库存商品"科目,核算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商品验收入库时,应由"生产成本"科目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对外销售库存商品时,根据不同的销售方式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在建工程等领用库存商品,应按其成本转账。
公司账面上的未分配利润越来越多?
从会计的角度解释,利润就是从收入中扣除成本、费用、分红等等各项必要的或者选择性的支出后还剩下的部分。这部分利润会从某一期间的利润表转到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累计,从而形成未分配利润,是权益的组成部分。
以上是单纯从会计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未分配利润的内涵,想要知道处理这一现象的思路,个人认为首先要明确以下两点。
1、未分配利润的本质是什么刚刚有提到未分配利润是资产负债表上的权益科目,权益是什么?是属于股东的利益,说白了账上未分配利润越来越多就是公司在持续的赚钱,股东的钱袋子越来约满,从表面来看至少不是一件坏事。
2、未分利润的虚实需要进一步考证股东的钱袋子是充气的还是确实装满了财富,这个就需要结合其他会计科目来看。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应收账款。一般企业卖东西给客户,客户很少当场给钱,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后付款。但是企业在把东西卖出去后就会认为已经有了收入,进而产生利润。但是钱是否真的会到银行账户还要看回款情况。所以就算未分配利润越来越多,也未必是实实在在赚到钱。
在明确一以上两点后,基本上就可以明确出未分配利润的两个作用。首先是真金白银,其次是风险准备金。
一、真金白银如何利用?分配!如果未分配利润已经过多,分配掉就是最好的选择。根据分配对象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1、分配给正在进行的项目分配给企业正在急需资金的项目,这种主要是公司为了扩大在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
2、分配给员工主要是以年终奖、节日津贴、购买补充保险、赠送股权等等,作为员工福利来激励和留住对企业有长期贡献的人才。
3、分别配给股东这里不单单指的是企业创始人,还有很多在创业期间的机构和自然投资人,有可能是为了执行合同中的条款,比如企业达到一定盈利水平就需要付给对方报酬等;也有可能是为了维护关系,有助于以后投融资的发展。
一、风险准备金如何处理?留存!既然是做为风险准备金,主要就是为了防范未来利润不能做实而发生的风险,因此绝大部分要留在账上。
1、对基础权益进行保护如果把股权权益看作一个球,那未分配利润就是这个球的外罩。如果未来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作为坏账核销,对应的利润也会因为发生费用而被冲抵。在多年累积规模很大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调动以往积累的未分配利润进行补充,这就可以保护股东的原始出资——股本、股本溢价等等不受损害。
2、适当进行对外分配对于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公司,很多项目都需要融资,外部筹钱成本高,最好还是用自己的钱;还有就是对外部股东和员工有个交代,账上利润这么多,却一点分红都没有,难免让人觉得有点铁公鸡的味道,正所谓一分也是爱。
以上就是对于账上未分配利润过多的一些处理办法。当然根据每家企业的不同,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总的思路就是先弄清楚这些累计的利润未来可能存在的状态,根据不同的情形和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来做合理规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