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控的三个精髓?
1、内控的目的,在于协调好组织内各部门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互相支持、互相牵制、内部监督、提前识别并防范各类风险的作用,最终提高企业价值。
2、传统的内控大多属于事后监督,典型的比如会计事务所的外部审计。目前大多数企业也只能做到事中监督,比如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等等,还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3、所谓很高的层次,换个说法就是您提问所说的“内控的精髓”。 个人认为,防范于未然,将控制措施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前端,是达到高层次内控的必备条件。 具体的方法主要是依靠预算控制,但是实施的前提是要求企业要有较高的预算控制能力,具备相应的部门和专业人才。
内控非标是什么意思?
审计意见类型一般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五种,除标准无保留意见外,其他统称为非标准审计意见,即“非标”,严重程度依次增加。
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至少意味着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如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其财务管理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从哪里了解?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标准是合理保证:
(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目标与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密切相关;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即经济有效地使用企业资源,以最优方式实现企业的目标;
(3)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即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从事经营活动。之所以是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参见本准则第四章第五节对内部控制局限性的说明。
会计准则要求哪些企业制定内控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分公司及子公司可以参照本制度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公司内控制度包括哪些?
公司内控制度包括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合规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信息技术管理制度等公司内控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公司管理行为,保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防范公司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司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其他的内控制度,比如员工管理和行为规范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以切实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增加利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