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今天我在公司搞财务报表时,撞上个头疼的事儿。我们刚付了全年的办公室租金,好几万块现金就出去了,但才一个月过去,这事儿咋在报表上处理?我就琢磨着,这笔钱不是全部该算在今年花费里?得慢慢分摊到每个月才对。
开始动手查资料
我二话不说,打开电脑,上网搜了一圈。结果信息太杂,乱七八糟的,啥说法都有。我直接打电话给我们公司的老财务,这大爷干了三十年会计,经验丰富。他直接笑出声儿:这玩意儿简单,就是提前扔出去的钱,还没用完。比如你去年买保险花了12000元,但保险保到今年整年,你只能每个月算1000元当花费。你得把这笔钱分成12份,慢慢记账。
然后,我坐回桌前,拿出excel表格开始倒腾。先把那笔租金12万元一股脑儿输进去,然后咔咔分成12个月,每个月算出10000元。我对着资产负债表反复琢磨:右边是欠别人的债,左边是自个儿的东西,这笔钱不该放右边?它是我提前花的,但能换来办公室使用权,跟现金差不多。老财务电话里还叮嘱我,这类事常见得很,别搞乱在"花费"那一栏,直接塞到左边第一部分的"待摊费用"项下就行。我心里踏实了,动手在报表左边加了一行。
实际记账验证
我马上在系统里新建了个分类,叫"租赁预付款",把那12万元全划进去。每月自动扣10000元转到"运营花费"栏。月底结账时,我一点一点核对:左边总数涨了那12万,但右边没变,整张表就平衡了。搞了三个月后,我才发现这事儿的好处——它能让每月成本稳定,公司不瞎花钱了。我还在本子上写了条提醒:以后类似的费用都这么办,千万别一股脑儿算到当月。我在公司例会上分享了这个做法,团队都说简单实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