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区别,所得税申报表中的账载金额与税收金额是什么意思?
账载金额就是你的会计账上的金额,税收金额就是按照税法规定的金额,因为有些事项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不一致,因此导致税收申报的时候税收金额与账载金额不一致,比如业务招待费,账上如果是100元,税法规定只能列支60%,而且不能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0.5%,因此税务申报时只能列支60元,故账载金额为100元,税收金额就为60元,剩下的40元就需要在所得税申报时做纳税调整。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还有综合税负率分别怎么算?
税负率很好计算,但是,我觉得正常的税负率水平在什么范围内以及如何防范税负率低带来的风险,这才是企业需要关注的!
整天听人说税负率,税负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所谓的税负率,就是指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税收负担的大小,一般用税收占收入的比重来进行衡量,比如:你有100块钱的收入,需要交税10块,那税负率就是10%,这只是简单的算法,实际上,各个税种的税负率计算又各有不同:
1、增值税税负率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
比如:当期不含增值税的应税收入1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3%,购进材料80万元,增值税税率也是13%,不考虑其他因素。
当期应交增值税=100×13%-80×13%=2.6万元,增值税税负率=2.6/100×100%=2.6%;
2、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销售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比如:当然应税销售收入100万元,各项可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为8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
当期应交企业所得税=(100-80)×25%=5万元,企业所得税税负率=5/100×100%=5%;
3、综合税负率在实务中,虽然增值税和所得税是目前最大的税种,但是其他税种也不可小视,比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等,所谓综合税负率,就是要交的税合计占应税收入的比例。
比如:取得100万元的收入,要交的各种税收合计20万元,那综合税负率就是20/100×100%=20%。
既然知道了税负率的算法,企业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计算出自己的税负率。
那可能有人要问了,税负率的算法虽说不是太难,但是我有必要去计算它吗?计算税负率是不是多此一举?答案是:非常有必要计算税负率。实务中,税务机关为了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力度,采取了税务预警措施。税务机关设置了多项指标,通过对纳税人的大数据分析,若指标出现明显低于行业水平的,会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面对税务机关的询问若无法说明合理理由的,将会面临税务机关的检查/稽查,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咱们计算的税负率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那税负率是多少才算正常呢?各个行业有所不同,我搜集了网上的资料,行业税负率如下所示,仅供参考
1、增值税平均税负率
2、企业所得税平均税负率
那如果我公司的税负率低于上述平均水平,被税务询问或者约谈了,该怎么办?
一、所谓的行业税负率只是个参考指标首先,纳税人对这一点必须要清楚,别一提到税负率低就如临大敌、不知所措,既然是平均税负率,那肯定有高有低,所以没什么可怕的。
二、企业有没有必要去迎合税负率如果企业的税负率低于行业水平,有可能会接到通知,要求作出合理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为了应付过关,往往会多交点税以求拉高税负率。
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现在的税负率虽然低,但是却是我公司的真实情况反映,我总不能为了让数据好看点,而多缴税吧;另外,多交了税款,很可能带来其他方面的预警
比如:企业为了满足税负率要求,材料进项发票不认证,会有以下情况产生:
1、如果企业库存材料不入账,进项发票不认证,后期择时入账认证抵扣。
这种做法,不仅仅造成企业账实不符,还会增加无谓的工作量;
2、如果企业库存材料不含税入账,进项发票不认证,计入“待认证进项税额”,后期择时认证抵扣。
这种做法,一方面容易造成后期进项发票忘记认证以至超期;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企业在后期认证时,存货扣税比指标出现异常。
所以,企业只要是真实情况反映,没必要提在意税负率,更不需要去刻意迎合。
三、税负率预警来了,企业该怎么办?很好办,首先查找原因,有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该交的税没缴足,那就尽快缴足;如果经过仔细检查,未发现问题,那就如实回复,预警解除。
综上所述,税负率不可怕,只要企业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就“神马都是浮云”,管它呢!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的差异是什么?
10年财务专业人士为您做答,请加关注,日后有财税问题,可以免费咨询!
首先,普及一下知识,税法规定,合法有效的凭证才可以入账,条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其次,你的销项和进项都应该开具发票。条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
第二十二条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第三,合法有效的凭证包括合法正规的发票以及财政非税收统一收据。
如果你的收据不是财政非税收统一收据是不可以入账的。而且你未开具增值税发票,一般来说不涉及到增值税的问题。但是税局也要求只要有收入就要申报纳税,所以你的情况就是进项不可以入账、不可以抵税,销项按未开票收入全额申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有点亏哦😊)
第四,下面说一下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区别。
通俗的讲,企业所得税是按照你的所得交税,你只要有盈利就要交所得税。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你只要卖东西、有收入就要交增值税。
(一)、比较分析一下
1.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企业所得税税率25%。
2.增值税=不含税价款*17%;企业所得税=(收入-成本-费用-纳税调整额)*25% (简单介绍,实际还要考虑其它一些收入、支出等)
(二)、结合案例分析一下
假如你销项(也就是你的收入)、进项(也就是你的成本)都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假如你的销项是1万,进项是8000,那么你的增值税就是(10000-8000)*17%=340元;你的企业所得税就是(10000-8000-其他的费用支出)*25%
希望能帮到你!
喜欢请关注!
公司一年利润一百万要交多少税?
公司一年利润一百万要交25万企业所得税。公司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是以利润总额(即应税所得额)为基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所以公司一年100万利润要缴25万企业所得税。
但若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公司,一年利润100万一300万的可按20%减半征收,即按10%征收企业所得税,所以小微企业一年利润100万,需要缴纳10万元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要怎么计算?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很多老板又非常关心,下面咱们以举例的方式,尽可能用最通俗的语言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让老板们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有个大致了解。
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以企业的利润表为基础
企业所得税最基本的计算公式:
应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
通过上面的公式推导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税收相关政策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乘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应纳企业所得税金额。
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举例
假设某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营业成本4000万元,税金及附加100万,销售费用100万元,管理费用400万元,财务费用50万元,营业外支出10万元,利润总额340万元。
该公司2020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呢?咱们下面慢慢地通过举例的方式,就最常见的纳税调整项目做出说明。
1、该公司2021年度发生业务招待费30万元整。
根据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时,按发生额的60%予以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上述两个标准计算出的哪个金额低,就按哪个金额扣除。
30*60%=18(万元);
5000*5‰=25(万元)。
结合上述规定,该公司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时允许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18万元,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为30万元,那么就需要纳税调整12万元,增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2、该公司管理费用中,有一万元支出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发票。
根据规定,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应当取得税前扣除凭证,作为企业所得税汇算时税前扣除的依据;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之前,没有取得税前扣除凭证的,就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该项业务,企业需要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一万元整。
3、该公司在年末计提年终奖50万元,在汇算清缴结束之前,实际发放了45万元,另有5万元没有支付。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4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年度工资薪金,准予在汇缴年度按规定扣除。企业实际发放的45万元可以据实税前扣除,没有发放的五万元,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增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
4、该公司营业外支出中,有税收滞纳金1万元,行政罚款5万元。
根据规定,税收滞纳金和行政罚款不得税前扣除,该事项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
5、该公司职工中有残疾人一名,与公司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并为该职工缴纳了社保费用,当年支付给该职工工资8万元。
依据财税(2009)70号文件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该公司当年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8万元,可以加计扣除8万元,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假设该公司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计算得出。
应纳税所得额=340+12+1+5+6-8=356(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356*25%=89(万元)。
以上只是通过几个最简单的例子,让大家对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有个大致了解,企业所得税汇算业务本身很复杂,很专业,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实际计算过程可能要比咱们举的例子复杂得多。因为企业可能涉及到的纳税调整事项还有很多很多,还可能适用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可能还会涉及到弥补亏损等等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因此,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涉税风险,将企业所得税汇算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来办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