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规模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小规模企业一年开发票超过100万会变成一般纳税人吗?
-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分界线在哪里?
-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企业判定小微企业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是什么?
- 如何界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小规模企业一年开发票超过100万会变成一般纳税人吗?
小规模企业一年开发票金额超过100万不会变成一般纳税人,按规定小规模纳税人连继年度内年销售额超过500万,试为一般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分界线在哪里?
一般纳税人作小规模纳税人的分界线在哪?
我理解,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分界线,就是两者之间的界限,越过界线,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就会发生转化。
我认为,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分界线,有以下两条:
一是客观的分界线。
客观的分界线,就是不依的意志为转移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就是,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除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外,必须登记为一般纳税人。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如果不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就惨透了,既要按一般纳税人的适用税率计算增值税,又不给抵扣进项税额。这种“待遇”谁也受不了。所以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在连续12个月之内达到500万元以上时,一定要及时登记为一般纳税人。
二是主观的分界线。
主观的分界线,就是自愿选择登记为一般纳税人或自愿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分界线。
小规模纳税人自愿选择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主观的分界线是,在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的情况下,如果小规模纳税人愿意,可以自愿选择登记为一般纳税人,享受一般纳税人的待遇。
一般纳税人自愿选择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主观的分界线是,在有专门文件规定的情况下,某一个年度内,一般纳税人在转登记之前连续12个月销售额低于500万元条件下,可以自愿选择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综上,客观分界线与主观分界线的区别在于,客观分界线纳税人没有选择的余地,主观分界线纳税人有选择的余地。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企业判定小微企业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小微企业是小型微利企业的简称,它是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管理的一个常用名词,按照最新的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就是335的要求。
雇佣职工不超过300人,年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是增值税管理上的分类,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管理时,这一种分类方式,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不予认可,只是作为一种参考。
只要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是否是属于小型微利企业,如果属于小型微利企业,就可以享受。
如果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0万内,可以减按25%计算,适用优惠税率20%。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0万到300万之间的,可以减按50%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还是适用优惠税率25%。并且在申报时,税务局系统自动进行判断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自动审核,自动给你享受。
撰文:左刀三爷 要是你觉得我写得还有点意思,敬请审阅我其他的发文,期待你的批评指正!☎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是什么?
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国家无论课征什么税,要由一定的纳税义务人来承担,舍此就不成其为税收,因此,纳税人是税收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特点/区别
认定条件不同
1、主要从事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特指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100万以下的为小规模;
2、主要从事货物批发零售的:年销售额180万以上的可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180万以下为小规模。工业企业年销售额在100万以下的,商品流通企业年销售额在180万以下的,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反之,为一般纳税人。
帐务处理上区别
(一)在购买商品时,如果对方开具增值税发票,两者处理存在不同
1、一般纳税人处理为
借 库存商品等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银行存款等
2、小规模纳税人为
借 库存商品等
贷 银行存款等
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税。
(二)在销售商品时,采用的税率不同。
1、一般纳税人: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小规模纳税人: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税收管理规定的区别
1、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可以作为当期进项税抵扣;计算方法为销项减进项。
2、小规模纳税人:只能使用普通发票;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即使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抵扣;计算方法为销售额×征收率。
税率与征收率不同
1、一般纳税人:基本税率17%,税法还列举了5类适应13%低税率的货物,还有几项特殊业务按简易办法征收(参照小规模)。还有零税率应税劳务和货物。
2、小规模纳税人:商业小规模按4%征收率;商业以为小规模按6%,(免税的除外)。
如何界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认定,所得税优惠,纳税等级,这4个常识,会计要记牢
1、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怎么认定?
根据《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的规定: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应税行为的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标准的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未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其他个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但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成为一般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是指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纳税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根据2018年4月4日发布《关于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通知》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
2、单位进行会计核算不能有哪些行为?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违反国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或者不当的审计报告。
3、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哪些最新规定?
根据《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的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前款所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4、纳税信用等级采集纳税人信息主要包括哪些?
根据《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纳税信用信息包括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外部信息。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税务内部信息包括经常性指标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
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涉税申报信息、税(费)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非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税务检查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不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
外部信息包括外部参考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外部参考信息包括评价年度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外部评价信息是指从相关部门取得的影响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的指标信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