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举例,计入合同成本的有哪些?
一、合同成本是指为建造某项合同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合同成本包括从合同签订开始至合同完成止所发生、与执行合同有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1.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人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直接费用包括四项费用:耗用的人工费用、耗用的材料费用、耗用的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用。其中.其他直接费用包括有关的设计和技术握助费用、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撤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脸费、工程定位复侧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演理费等。2.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企业下属的施工单位或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临时设施摊销费用和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昌摊销、取暇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二、企业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1、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或类似费用)、明确由客户承担的成本以及仅因该合同而发生的其他成本;(强调成本是因合同面发生)2、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3、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三、企业应当在下列支出发生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1、管理费用;2、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或类似费用),这些支出为履行合同发生,但未反映在合同价格中:3、与履约义务中已履行部分相关的支出;4、无法在尚未履行的与己履行的履约义务之间区分的相关支出。四、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但是,该资产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的,可以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增量成本,是指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如销售佣金等)。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除预期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之外的其他支出(如无论是否取得合同均会发生的差旅费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明确由客户承担的除外。总的来说,只要是因合同而发生的正常成本,且能从客户得到补偿,就应该确认为一项资产。五、会计分录实例例:某建筑公司第一项目经理部同时承建A、B、C 三项合同工程,已知A合同发生人工费280 万元,B 合同发生人工费320万元,C 合同发生人工费400 万元。第一项目经理部当期共发生间接费用100万元。间接费用分配率=100÷(280+320+400)=10%A 合同应负担的间接费用=280×10%=28(万元)B 合同应负担的间接费用=320×10%=32(万元)C 合同应负担的间接费用=400×10%=40(万元)其账务处理如下:实际发生的间接费用:借:工程施工—间接费用100贷:银行存款等 100资产负债表日将间接费用分配计入各合同成本: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A 合同28—B 合同32—C 合同40贷:工程施工—间接费用 100
期间费用包括哪些项?
直接费用是指能够分清产品归属,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间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产品归属,不能直接计放产品成本的费用,这些费用要用一定的方法和比例分摊计入产品成本中期间费用是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表分配金额怎么算?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它包括生产部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机修费、停工费等。它具体的分配方法、分配标准和分配率是什么呢?
对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等进行的分配。应按照各生产单位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计入成本按单位分别归集后,月终就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该生产单位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成本间进行分配。确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可根据各行业生产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分配标准:
(1)直接人工工时,各受益对象所耗的生产工人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数
(3)机器工时,各受益对象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4)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
(5)直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6)标准产量,将各产品实际产量换算成标准产量,以各产品的标准产量数作为分配标准。
因为制造费用是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因此常用直接人工工时来做为分配标准,所以,分配率计算方式为: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产品总耗用直接人工工时
结转制造费用的分配率有几种计算方法:
1.按产品生产的总数量计算分配率
2.按产品生产的总工时计算分配率
3..按产品别生产的工资总额计算分配率。
4.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
制造费用每月归集后在月末要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中分配,方法主要是按产品的标准工时分,如果有实际工时统计准确的话也可用实际工时,如果标准和实际的工时都没有的企业那只能用产品的数量来分了。
工时比例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工资比例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机器工时比例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年度计划分配率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举例:制造费用本月发生100元,本月完工产品有两个A和B,A的标准工时3小时,B的标准工时是2小时,分给A产品的制费是100*3/(3+2)=60元,分给B的制费是100*2/(3+2)=40元,如果有在产品道理是一样,只要有工时标准就行了。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A产品 60
-B产品 40
贷:制造费用 100
制造费用结转是在月末有在产品情况下,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后,在产品的制造费用应结转到生产成本的在产品科目中,制造费用科目期末应无余额。例如本月完工产品A和在产品B的标准工时是3小时和2小时,制费100元在其分配的结果如上例是完工产品工60元,在产品B40元,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A产品 60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产品 40
贷:制造费用 100
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支出计算所得的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常见的实际成本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直接成本计算: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直接成本的计算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支出进行累加计算。
间接成本计算: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费用等。间接成本的计算常采用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如按比例分配、按产能分配等。
分配成本计算:分配成本是指将企业共同的或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关联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分配成本的计算可以根据分配规则来进行。
综合成本计算:综合成本是指将所有相关的成本综合计算得到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综合成本的计算可以将所有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汇总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企业和产品可能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因此具体的实际成本计算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成本的计算还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全费用定额基价中费用包括哪些费用?
应该是包括:其它直接费,间接费,法定利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