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一年考几次,职场中你有遇到哪些低调的底层大神?
出身底层的人为什么会被瞧不起,或者说不喜欢?可以说,没有多少人真心喜欢出身底层,包括为底层辩护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出身底层是有原罪的。底层的生活常常不是生活,而是直面生存这个课题。
所以,身为底层容易突破下限,容易不讲规则,因为残酷的生活太容易让人暴露人性中的恶,底层的人性太容易被考验,而人性本恶,考验人性是危险的,人又是一个很有惰性的动物。即使从底层跃迁,很多毛病也很难改掉,对于危险敬而远之是作为生物的本能。所以不喜欢底层出身的人是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个道理并不总是正确,因为底层的原罪是如此容易发现,以至于人们忽略了一点,出身上层同样是有原罪的,而且更加呃。出身上层的人有个特点,喜欢讲道德,喜欢谈奉献,喜欢强调义务。出身上层的人追求成功是因为兴趣爱好等正能量,而这正是出身上。曾阶级的原罪,那么如此正能量何罪之有?罪过大了,因为这个世界不是靠正能量运转的,这个世界应该是等价交换的,比如说最坏的老板是什么样的?跟缺钱的人谈理想,跟缺理想的人谈钱,这就是问题所在,在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情况下,要求卖白菜的人操卖白粉的心,动不动跟你扯业界理想宏伟蓝图,却罔顾里吃住都没有着落这个现实,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耍流氓,而这种上帝视角的人多是。曾出身的这样的人做事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错的,觉得这就是正能量,他们的道德优越感远超于常人。我以前看过一个名人的采访,这位名人他就自称自己如何勤奋,说独自一个人去那个英国留学,而且呢他特别强调了独自,在他的眼里呢,他自己是一个独立勤奋啊,刻苦的,对吧,他从来呢也不可能去想,很多孩子在他这个年纪可能连县城都没去过,就这种人,我告诉大家根本不会关心这个下层是。怎么想的?只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我这么优秀,我获得现在的一切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所谓下层人从生下来那天起就知道洋葱是分层次的,而所谓的上层人却吃着料理后的洋葱圈,转手把生洋葱塞进下层人的嘴里,好奇地问,你们为什么流眼泪?你看我就不留。他们不去追求洋葱,反而在心里形成一种观念,果然是下层人的忍耐力差。确实啊,上层也会努力奋斗,他们特别。正能量特别喜欢心灵鸡汤,也真的相信,但是她不知道,同样是灌鸡汤,她又吃肉又补维生素,穷人只灌鸡汤,买不起别的就会营养不良。最后得到一个结论,下层人没救儿出身,上层人特别容易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摄取了社会资源,然后理所当然的制定有利于他们社会规则,要求所有人遵守,当规则不利于他们时,他们又理所当然地改变规则,这样做他们没有任何道德负担,因为这样对。会有下层人当作饿的时候,他们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做噩梦,而上层做的时候会行善的面目出现。如果说出生下层的人突破规则的下线的原罪不可原谅,那么出身上层的人本身制定了不符合人性的规则,使下层的人时时面临人性的考验,岂不是罪恶之源?但凡肯让下层分一杯羹,谁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贫穷之外再灌下曾以罪恶之名,简直就是无耻之有啊,洋葱可以分层次,怪物也可以分层次。但事情以学识、才华、品德来驱动,而不是以生于沼泽还是生于王宫。零基础如何逆袭CPA?
报屁个班,你钱多到当卫生纸?财务报表做完了?这个月的帐算完了?就算是零基础其实我也不太建议报面授班,坑子太多了,直接中华网校+南文文CPA红宝课,最便宜的才几百块钱一门,买正版的中华网校还附带答疑服务,就是有答疑老师时刻给你解答疑问的那种。还有不要和我扯自己自制力差,面授班能有老师监督学习?....你要是连这个自制力都没有,那你就不要浪费时间了,注定和CPA无缘.... 至于零基础,我本人就是非财务专业的,用了三年时间拿到了CPA证书。中间备考有感到很难,但现在的网课和资料很全面,有问题去问答疑老师,不懂的地方反复去看网课,一点点去琢磨,CPA专业阶段六科想要拿到60分不是特难,至于综合阶段更简单一些,是专业六科的综合内容,依然跟着网课一点点学,不怕拿不下。 网课中华会计网校和南文文CPA红宝课。 中华是会计培训市场上资质最老的网校之一,名师也多,个人推荐财管的达江、税法的杨军或者叶青都行,讲的很好,公式什么的易于理解。除了这些老师外,我最喜欢的是答题服务,网校有专门的答疑群,有什么疑问直接在里面问老师,二十四小时内一定给到回复,不耽误自己的备考进度。 南文文一直是CPA提分最强课,老师对CPA科目考点的精准把握和对实战做题方法的讲解都是提分最有效的点。备考中把南老师课上强调的考点和做题方法,通通记在笔记本上,后期回顾和复盘的时候笔记本上内容一点都别落下,全都得达到能熟练运用的程度,最后六科拿个及格难度不大。
教材方面,轻1和课程讲义。 中注协的教材我有买,但只是简单翻了几页就彻底放弃了,内容很乱,没有重点划分。轻1上面有清晰的章节重点划分,课后也有例题可以练习,要比中注协的教材好用很多。 中华和南文文网课都有讲义可以打印出来,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着网课看讲义,在上面画出重点。
真题卷、模拟卷都是必备
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的重要性不多说,多揣摩多研究,每套卷子多做几遍,另外,各个网校会出一些押题卷,我觉得更多的作用是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能押中原题的几率可能有吧,但在前期学习时把全部的希望寄于这些押题卷上,它们的本质作用还是刷题,不要本末倒置。
笔记很重要 听课一定要边听边做笔记,同时还要对笔记进行整理,特别是财管,有非常多的公式,一定要对它们进行整理和总结,这样更加方便记忆。 考前要把所有的笔记再进行一次整理,特别是会计这门课,分录这部分内容如果你是死记硬背的话,真的很容易忘,一定要通过不断整理笔记进行理解,我在考前还特意把分录总结到一个文档中,然后留下每个分录的小标题,再对这些内容进行默写,一系列步骤下来,很快能对会计分录理解记忆。关于科目搭配和科目特点: 第一:如果是全职备考,4+2(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管+战略)或3+3(会计+税法+经济法,财管+审计+战略)的两种报考策略。 第二:如果是上班族,同样2+2+2(会计+审计、财管+经济法、税法+战略)或3+3(会计+税法+经济法,财管+审计+战略)两种报考策略。 注会六科中,难度第一梯度的是:《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第二梯度的是:《经济法》、《说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会计》不管怎么考,都要放在第一门学习,没基础的借一下别人大学的会计书本或者买一本初级的书看一下,入个门。很多人裸考CPA,连借贷都不知道什么意思,那样去学只是更难。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是难点,千人说万人说,考之前我也有所准备,但依然在这两章上卡了很久很久,还有所得税再考虑进去就更复杂了。最终方法,还是做题吧,主要是做题,大量做题。 《审计》是天书,我觉得和世界名著一样难理解,比如把人绕晕了的《百年孤独》。配合讲义看视频吧,700多页的教材起码有400页废话,难怪让人看不懂。教材重点看审计基本原理、审计测试流程、 特殊项目的考虑、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这几章。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这遍,可以不看。 看了,你还是不会审计,这个要通过做题和看题目来找感觉。审计的综合题,就是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的题目,一定要做题,多做这样的题目以及看这样的题目,慢慢的你就能有感觉了。审计的选择题一定要保证正确率,大题分数有时比较悬。审计还有简单题,还需要背。 《财务成本管理》计算量很大,计算器选个好点的吧。计算NPV是每年必考的,载体是项目的投资决策;成本会计每年必考,平行结转,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不过是小学数学应用题: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平衡点的题也是热点话题;管理用财务报表;存货最佳持有量;加权资本成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内容是重重之重,每年的考题都逃不出这些内容。具体比较每年的真题,就是换了个数字而已。财管的大题都是死题,不需要刷太多,但是需要力求准确,算错一个数,整个题目可能就得不到分数了。
《税法》应该是我考的时候最没底气的科目,因为减免税的税收优惠永远都不知道会考什么。知识点混乱,各种通告都会成为考点。这科的核心是舍去不重要的内容,重点放在核心知识点上。 核心知识点:如果某一条税收的规则是法律、暂行条例里面的规则,那么这些一定是核心知识点。 可以舍弃的知识点:如果某一个优惠政策附上了期限,比方说2015年至2018年,XX行业的增值税减半征收,这种内容是不会考察的,因为该规则不具有稳定性。 《经济法》像法律课,但是体系不健全,毕竟CPA主要还是财务体系。背就可以了,难度不高。简单识记公司法的规则,背住证券法中一些和会计指标相关的内容,诸如上市条件,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收购与要约豁免等即可,不需要研究原理,因为这些规则本身页没有什么法律原理可言。 合同法,物权法的内容大概了解法律条文字面的含义即可,在一些重要的制度上,记住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比方说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是无权处分、受让人为善意、动产已经交付、受让人支付合理价款,法律后果是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所有权。 虽然看起来民法的制度很多,但是经常考的也就是担保物权、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和借款合同等常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基于法条的表述,进行简单考察。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最简单,教材也很薄。综合题就是用PEST分析,还有运用其他一些分析工具。模型主要有SWOT,PEST,波士顿矩阵,生命周期理论,并购战略,一体化战略等。所以要想全面掌握就得看思维导图,这科最重要的就是思维导图,知识脉络。总体备考思路 关于整体备考思路: 整体的备考思路其实差不多,下面就一起讲了。 1)第一遍跟网课,也就是中华基础网课,一般都是开1.25—1.5倍速开始过视频,课程入手之后一定先去看课程的设置,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听课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就用笔记标出来,一般来说经济法、战略和税法只要半个月就够了,别的科目大概一个月也就是够了。 2)南文文网课仔细看21天进行突破,然后完成课后题目,如果感觉对知识点还是有些不理解,不用着急,大部分都这样,这时候再去看南文文网课好了,直接在相关内容后面标注上网课对应的时间点,有什么不理解的或者感觉模糊的反复去看。 这主要是个理解过程,需要把每个知识点都学明白,也是解惑的过程,因为第一遍过整体的时候留下了问题,有些在完成了整体学习以后就可以迎刃而解,有些确需要我们再仔细研究以后才会逐渐明白。 课后题目是让我们发现问题的,所以一定要独立完成,一个部分做完以后再统一对答案,错的题目就是我们的问题,看书不能解决就看网课,实在不行直接联系网课老师,问问题。 这部分会计、审计和财管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其余科目半个月足够了。 3)复习中华和南文文网课的知识点,同时完成讲义。这时候我们做题应该有一些熟练度了,特别是看过南文文之后,做题方面应该不是问题,对于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看讲义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提升做题的速度和熟练度。每科半个月基本能搞定。 4)等搞定了这几个月的学习,你能发现,可能对于第一次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些遗忘,但不需要太担心,这是比较正常的。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回顾之前的笔记,整理学习框架和思维导图,看看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哪个知识点被自己遗漏了,这是一次周期性记忆。时间大概控制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就好。 5)等复习一轮之后,我们可以进入真题阶段,可以先拿一套近期的真题出来看看自己的水平,以及CPA的各个科目考试方向,通过及时联系了解自己在时间上的把控问题。完成以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对真题的内容进行整理,了解考题的基本出题方向。 6)最后是冲刺阶段了,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笔记本,同时结合真题的错题,进行总结性的复习。 嗯,这些就是我整体的一个备考概况,专业科目的六门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细节方面需要根据自己备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做出具体的调整,这方面就需要看个人的了,我不可能做出全职保姆式的建议。 CPA虽难,但是贵在坚持,没有人可以学一遍就明白,不要因为不懂就放弃。毕竟我这种科班出身的人,在会计和审计的学习上,也至少过了6遍讲义。 同时不要因为备考就整天坐在书桌前,劳逸结合,每天可以允许自己有半小时的放空或运动时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学习效率。 就这些,看完的朋友,帮忙点点赞~ 多谢
注会考试一年可以考几次?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具体规定会因国家、地区而异,以下是中国大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试次数规定:
根据《全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规定,每年举行两次考试,分别在6月和12月,每个科目最多可参加5次考试,但总共不得超过8次。也就是说,在一个考试年度内可以参加同一科目的考试最多3次,在不同的考试年度内则最多可以参加该科目考试5次,这些限制适用于初、中级会计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考试。
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过程中应遵守考试纪律,如有违规行为或作弊行为将面临相应的处罚。同时,考生需要制定合理的考试复习计划,提前准备并进行合理安排,以提高通过率。
注会的报考条件是什么?
根据2020年中注协CPA报名条件限时:报名CPA需要满足以下几点条件:
报名时间为:
2020年4月1日-3日;4月7日-30日
注会的报名费每个地区不一样,这边做了一个20年注会报名费的汇总表格,大家可以看看,价格和往年相差不大!
报名流程
1)登录中注协官方网站
进入2020年报考系统
特别说明:2020年考试开通了网报系统移动端,报名人员可以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报名。鉴于首次报名人员需要输入较多信息,为防止输入错误影响报名进度,建议新考生通过网报系统桌面端报名。已经注册过的考生可以使用移动端报名,提高效率。
2)新考生注册,进入注册系统,填写注册信息
注:已经注册,但是注册信息发生了变动的考生也需要进入注册系统修改相关信息!
3)根据自己的信息完成注册之后,请记住自己的注册信息以及登录密码,方便以后查看成绩
4)从上面界面直接进入“我要报名”
5)选择对应的考区,以及考试阶段,大部分考生是选择内地考生专业阶段报名。
6)详细填写考生信息,如果你是应届生,请进入应届生页面进行填写
7)选择专业阶段的报考科目,这个将决定你今年的努力方向,可以多选。
8)完成报名信息填报
9)网上支付缴费
特别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一个点,选择报名科目后无法更改!
很多人都以为现在随便选几个科目,等考试再来决定,实际上中注协不会给你更改的机会的,你们一定要注意!
还有几个问题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1)重要时间点
报名时间:
报名人员应当于2019年4月1日-3日、4月7-30日(网报系统开放时间为每天8:00—20:00)
交费时间:
交费截止时间为4月30日20:00。交费手续完成后,所报考科目及相关信息不能更改,报名费不予退还。(所以报名缴费之前一定要检查清楚啊!)
2)两场考试的时间可以选择吗?
对不起,不可以选择,系统自动分配
3)为什么我不是北上深,也可以选择考试时间
我本来以为只有北上深才会有两场考试,但是我太单纯了,原来很多地方都有两场考试,这个你们报名之后会提醒的!比如我就看到了安徽部分地区也是采用的两场!所以具体哪些地方会两场,你报完名就可以看到啦,别担心,两场没啥大差异的!
4)还需要现场去审核么?不需要了,直接关联了学信网!
5)为什么晚上无法登陆报名网站
因为晚上都要关闭,一般晚上8点左右关闭,早上8点左右打卡
6)支付成功了是报名成功了么
支付成功了,那报名就成功了,别担心了,安静去学习!
7)为什么每个人支付的价格都不一样
每个地区的价格都不一样的,这个不担心,不是你看错了
杀一头猪的利润是多少?
杀猪其实是一个暴利行业,一头猪的利润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北大“屠夫”陆步轩“左手持刀切猪肉,右手握笔写人生”,靠卖猪肉让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8亿,他与北大经济学院毕业生学长陈生创立壹号土猪,2019年销售额超过50亿,人称广州的“猪肉大王”。养猪企业温氏集团2018年有9人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河南猪王秦英林家族,2020年以1474.6亿元财富值,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14位。
为何卖猪肉会如此赚钱?中国猪肉市场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猪肉消费国, 中国有13亿人吃猪肉,每年的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的一半,消费量远远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2020年中国猪肉的需求量为5600~5,800万吨,占肉类总消费量的60%以上,也就是说鸡、鸭、鱼、牛、羊肉消费量加起来也没有猪肉多。可以说,猪肉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生活物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被国家列入了菜篮子工程。这些年来,国内很多进行生猪养殖,猪肉生产加工的企业,随着人民购买力的提高,赚得盆满钵满。
那么杀一头猪究竟有多少利润呢?我们以一头200公斤的生猪为例,进行计算,2020年11月份生猪的均价为31元,一头生猪,购买成本是200×31=6200元,生猪宰杀之后出肉率大概是70%,那么一头生猪能出肉200×0.70=140公斤,这150斤猪肉里面,包括了:排骨20公斤,筒骨5公斤,两个前腿肉13×2=26公斤,两个后腿肉22×2=44公斤,五花肉12公斤,里脊肉10公斤,同时还包括猪下水,猪头、内脏、猪血、猪蹄等20余公斤,屠宰过程中损失约5公斤左右。
2020年12月份,排骨价格为79元/公斤,前腿肉价格为72元/公斤,后腿肉价格为35元/公斤,筒骨的价格为68元/公斤,五花肉价格为68元/公斤,里脊肉价格为70元/公斤,猪蹄、猪头、内脏等猪下水的均价为8元/公斤,一头猪卖出毛利润为7190元,净利润为7190-6200=990元。这其中不包括人工费、屠宰费、运输费、检疫检验费等其他费用,这些费用是为200元,若抛除这些费用,杀一头猪,净利润应该在700~800元之间。
当然杀一头猪的利润还受到生猪价格波动和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若生猪买进时价格属于高位,而屠宰后猪肉价格低迷,那么利润就会相对低一点,相反如果低买高卖,利润就更加可观。农村屠户一般每天可以宰杀出售2~4头猪,我们按3头计算,那么每天的净收入也能超过2000元。
所所以杀猪卖非常赚钱的,特别是那些集产仔、养殖、屠宰、深加工为一体的公司,更是赚的盆满钵满。而且,今年猪肉价格极高,国内需求量猛增,杀猪的收益不言而喻。但是,随着养殖政策的放开,市场化调节的进行,猪肉价格肯定会恢复到一个老百姓能接受的水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