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案例,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超定额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按核定的收入和税率固定计算,预存固定金额后自动扣税。
请问企业注销时要交所得税吗?
企业注销清算时要不要交企业所得税,关键看有没有清算所得,如果有清算所得,那就需要交企业,否则就不需要交。
什么是清算所得根据税法的规定,清算所得是指纳税人清算时的全部资产或财产扣除各项清算费用、损失、负债、未分配利润、公益金和公积金后的余额,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
公式如下:
清算所得=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债务清偿损益-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其实,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发现,清算所得是企业清算时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相当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的应纳税所得额。
清算所得是以清算期间单独为一个纳税年度的,比如甲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决定自2020年6月30日解散,7月1日开始清算,7月30日清算结束。那么这6月30日至7月30日就是清算期间,是计算清算所得的一个时间段。另外,还需要根据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的经营情况做2020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举个例子老周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6月30日宣告解散,7月1日进入清算阶段。根据公司的账面情况显示,公司的账面价值为5000万,负债的账面价值为3000万,实收资本为2000万,盈余公积600万,税前可弥补亏损100万元。公司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为6000万,资产的计税基础为5200万,债务清理实际偿还债务2800万。企业在清算期间支付清算费用50万,清算过程中发生相关税费10万,支付职工法定补偿金200万元。
根据这些情况,老周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解散时的清算所得是多少呢?
前面已经有公式,咱们只要把相应的数字填进去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清算所得=6000-5200-50-10+(3000-2800)-100=750万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750×25%=187.5万元。
关于清算所得企业所得税的几个要点一、清算时间点的设置影响税负
假设甲公司最先决定于2020年6月30日解散,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还有部分经营业务,预计可以盈利10万元,7月1日至15日的清算期间发生费用15万元,后公司决定把清算日期改为7月16日至7月31日,清算所得为10万元。
1.若清算日为7月1日,甲公司正常经营期的企业所得税为100000×25%=25000元。
清算所得为100000-150000=-5000,为负数,无清算所得,不需要交企业所得税。
2.若清算日改为7月16日,甲公司正常经营期为1月1日至7月15日。该期间为亏损5万元(10-15),无需交企业所得税。
清算所得为10万元,应交企业所得税(100000-50000)×25%=12500元。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以7月1日为清算日,甲公司2020年总共要交企业所得税25000元;若以7月16日为清算日,甲公司2020年度总共要交企业所得税12500元,税负相差1倍!
此时1-6月的年度汇算清缴应交企业所得税100000×25%=25000元,
二、清算所得不得享受所得税优惠
清算所得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不管你是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为15%)还是小微企业(优惠税率为20%),对其清算所得都是25%的税率。
所以,企业清算注销时要不要交企业所得税,关键看有没有清算所得,有的话就交,否则就不需要交。
企业所得税要怎么计算?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很多老板又非常关心,下面咱们以举例的方式,尽可能用最通俗的语言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让老板们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有个大致了解。
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以企业的利润表为基础
企业所得税最基本的计算公式:
应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
通过上面的公式推导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税收相关政策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乘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应纳企业所得税金额。
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举例
假设某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营业成本4000万元,税金及附加100万,销售费用100万元,管理费用400万元,财务费用50万元,营业外支出10万元,利润总额340万元。
该公司2020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呢?咱们下面慢慢地通过举例的方式,就最常见的纳税调整项目做出说明。
1、该公司2021年度发生业务招待费30万元整。
根据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时,按发生额的60%予以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上述两个标准计算出的哪个金额低,就按哪个金额扣除。
30*60%=18(万元);
5000*5‰=25(万元)。
结合上述规定,该公司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时允许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18万元,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为30万元,那么就需要纳税调整12万元,增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2、该公司管理费用中,有一万元支出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发票。
根据规定,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应当取得税前扣除凭证,作为企业所得税汇算时税前扣除的依据;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之前,没有取得税前扣除凭证的,就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该项业务,企业需要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一万元整。
3、该公司在年末计提年终奖50万元,在汇算清缴结束之前,实际发放了45万元,另有5万元没有支付。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4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年度工资薪金,准予在汇缴年度按规定扣除。企业实际发放的45万元可以据实税前扣除,没有发放的五万元,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增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
4、该公司营业外支出中,有税收滞纳金1万元,行政罚款5万元。
根据规定,税收滞纳金和行政罚款不得税前扣除,该事项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
5、该公司职工中有残疾人一名,与公司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并为该职工缴纳了社保费用,当年支付给该职工工资8万元。
依据财税(2009)70号文件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该公司当年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8万元,可以加计扣除8万元,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假设该公司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计算得出。
应纳税所得额=340+12+1+5+6-8=356(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356*25%=89(万元)。
以上只是通过几个最简单的例子,让大家对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有个大致了解,企业所得税汇算业务本身很复杂,很专业,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实际计算过程可能要比咱们举的例子复杂得多。因为企业可能涉及到的纳税调整事项还有很多很多,还可能适用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可能还会涉及到弥补亏损等等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因此,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涉税风险,将企业所得税汇算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来办理。
司机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每月的总收入减除800元.剩余的应当交纳个人所得税.标准共有9级。每级的税率不同。
月总收入-800=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1、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2、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3、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5000元的,税率15%,速算扣除数为125;
4、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2W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375;
5、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W-4W元的,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6、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W-6W元的,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7、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6W-8W元的,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8、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W-10W元的,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010375;
9、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W元的,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计算方法:(月总收入-800)X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
这个司机属于纳税义务人,由支付其工资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对其征税。如果没有扣缴义务人,他应当自行申报纳税。在次月的7号内缴入国库,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