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权激励机制,身股制股权激励的意思?
股制股权激励是通过一种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原动力,激励员工创造更多的利润,把蛋糕做大去分市场的钱。
简单的说就是用一种收入机制购买员工的积极性而不只是购买员工的时间,让员工干企业的活像干自己的活一样努力。
股权激励是分了老板的钱和权吗?
股权激励总体上来说有利于留住一些核心员工,但是实施方案的合理性与也会影响股权激励的效果。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股权激励方案。
根据我的工作经验,要想股权激励成为企业发展的利器。实施要点如下:
一、股权激励标准细则。在股权激励实施前,要进行制度设计,不同岗位达到什么样的工作业绩标准,给予虚拟的股权激励。即只享受当年度对应股权的分红,不实际持有股份。下一年度达到什么工作业绩,继续享受上年度股权的分红。达到什么工作业绩,享受当年度的股权激励。
二、股权激励的退出机制。当工作业绩不达标时,取消之前股权激励(分红权)的享受权。当在工作中犯了哪些错误,取消股权激励(分红权)的享受权。例如,当员工的行为触犯了国家法律,损害了公司利益的,或者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自动取消股权激励(分红权)
三、员工离职,自动中止股权激励(分红权)的享受权。
初创型科技企业应如何推进股权激励制度?
谢谢邀请!
我们知道,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往往是不完全一致的,所有者更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收益,而经营者更注重在任期内自己的业绩和收益。
股权激励使经营者成为股东,代理人变成合伙人,有效弱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双方因为股权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端正了经营者的心态;传统的激励上市如提成、奖金,是一种短期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员工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股权激励本身是一种长效激励机制,使员工在任期内获得收入,卸任后也会得到一部分收益。由此,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员工的短期行为,保障公司长期战略的推行。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目前各种形式的股权激励工具很多,包括干股、期权、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虚拟股权等;不同的股权激励都有优点和缺点,就看自己的企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而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方式。
根据题主提出的问题,初创型科技企业应如何推进股权激励制度?
我认为,初创科技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盈利模式不清晰,股本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吸引并留住人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干股”模式最为适合。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系统的制定并推进初创阶段的干股激励计划。一、确定股权的激励对象及其资格条件;
具体来说,包括这类人;高管类、研发类、运营类、销售类等;另外,还要明确股权激励的获授资格条件,如在公司任职的时间、岗位、所作出的业绩,科技人才的专利等。
二、确定激励对象的当期持股数量;
可以把持有股权划分为岗位股、绩效股和工龄股等,根据公司情况划分等级,根据激励对象所处的岗位、工龄长短及绩效情况,来确定当年应持有的干股数量。在实践中,如遇到对公司有特别贡献者,其干股数量也可酌情调整,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上报,交由公司最高管理层或公司薪酬考核委员会决定。
三、确定股权调整原则;
企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因此股权激励计划也需要适时做出一些调整。例如,随着职位和绩效等因素变动,持有人的股权数量会发生改变。还有非正常离职的员工,如辞职、辞退、解约等,干股自动消失;正常离职可以将股权按照一定比例折算为现金发给本人,也可按实际剩余时间,到年终分配时参与分红兑现,按比例折算为具体分红数额。如果股权享有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失误而被降级、处罚、则公司有权减少、取消其分红收益权。
另外,根据公司经营发展情况和股权持有者的岗位变动情况,可以让干股持有者自己出资购买手中的干股,从而把干股转换为公司实股。在转让时,公司可以考虑在购股价格上给予一定的折扣。
四、确定分红数额;
干股分红,实际上就是协议分红,因此,公司首先应该在内部建立分红基金,根据当年经营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及利润大小,对照分红基金的提取计划,确定当年分红的基金规模的波动范围,落实实际提取比例和数额。
五、确定干股的每股现金价值;
我们可以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出干股股权每股现金价值:干股现金价值=当年实际参与分配的分红基金规模÷实际参与分红的虚拟股权总数。例如,当年参与分红的股权总数是10万股,当年分红基金数额为25.32万,那么其当年干股每股现金价值为2.532元/股。
六、确定每个干股持有者的具体分红办法和当年分红现金数额
将每股现金价值乘以股权持有者的股权数量,就可以得到每个股权享有者当年的分红现金数额。某员工持有股权数量1000股,则当年可得到的分红数额为2.532元/股×1000股=2532元。为保证分红收益波动不至于过大,公司可以执行滚动分配原则;当年分红兑现85%,剩余15%转账下年。
七、签署协议
在确定要实施干股激励制度之后,公司管理层应在公司内部公布实施该激励制度的决议,并向员工详细讲解股权激励计划的获授原则、实施流程、意义和后果,使员工清楚明白,打消各种疑虑,提高参与的积极型;另外,和每位激励对象签署书面协议,约定获授、行权、变更条件,以此指引他们努力的方向,达到公司预期同步。
有一句话叫做“人聚财散”,只有明明白白与企业每个参与者制定好游戏规则,贯彻并落实到位,才会有真正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凝聚力,才能做精做稳!
因为股权激励计划是个严谨的系统方案,涉及到很多的参数与数据,相信上述的方法和步骤能给你很好的思路并落实。股权激励有哪些误区?
股权激励是指企业拿出一部分股权用来激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优秀员工的一种方法。无数企业发展的事实证明,股权激励制度的推行对企业的营收和价值增长具有较大的帮助,从而形成企业、股东、员工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当然,企业适用哪种股权激励模式,要看企业目前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改造上述的激励模式,找出适合自身的股权激励方式。但是股权激励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前期的调查准备,或者在推行过程中偏离激励目标的主线,不仅不能成为一方良药,反而有可能导致高管所得大幅提升、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员工与企业的股权纠纷,或者创始股东股权被稀释,失去或降低了对公司的控制力等等不良效果。
那么股权激励有哪些误区呢?
1、股权过于平均
实践中,很多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出于哥们儿义气会觉得平均分配股权会更公平。但实际上股权过分平均并不利于公司发展,当双方持有股权相同在发生经营意见不同时,容易使公司经营陷入僵局,因此向50%:50%这种股权机构在实践中也是最为让人诟病的。
2、股权过于分散
实践中,公司可能股东很多,并且每个股东持有的股权比例也很小,这个时候可能在公司需要进行表决时,由于股权的分散可能导致无法行程有效的决议。因此在前期进行股权结构时就应当避免后期的这种股权分散无法形成有效决议的情况发生。
3、股权过于集中
实践中,有的公司大部分股权集中在大股东手里,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可能小股东根本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听由大股东支配公司。而其作为股东权利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