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会计证初级考试模拟题,初级会计模拟题和真题的区别?
- 中级会计职称只做中华会计网校全真模拟试题是不是就可以?
- 哪个网站的初级会计模拟题比较好?
- 中华会计网校模拟试题只测了四五十分能通过考试吗?
- 考中级会计职称的题库哪有?
会计证初级考试模拟题,初级会计模拟题和真题的区别?
模拟题是根据以往的考试风格出题,真题每年都不一样。
初级会计考试一年一次,考两门分别是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模拟题是根据以往真题类型而出具的试题,未必在真正考试时会出现,只是让学生知道机考的题目有什么类型以及每题的分数,而真题是每年考试时教育局随机而发给每个学校的题卷,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中级会计职称只做中华会计网校全真模拟试题是不是就可以?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实行机考,从题库中抽题,题目覆盖面广,只做中华会计网校全真模拟试题恐怕不行,除非你做上十多套而且正确率比较高。其实模拟题中许多知识点是重复的,只是出题的形式改变了一下。建议还是踏踏实实的学习基础班(或强化班)的课程,结合做分章节练习和综合练习,按知识点去掌握。
哪个网站的初级会计模拟题比较好?
具我的前辈们说,东奥的题好一点,中华会计网校的课讲的还不错,我今年也考初级,我做的是东奥的轻松过关。
祝你考过~
中华会计网校模拟试题只测了四五十分能通过考试吗?
你好,个人根据经验,模拟试题的难度一般是比考试题难度大的,你现在能考45分,再努力的多做几套题,把这几套题都理解了,一般考试通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考中级会计职称的题库哪有?
“免费”的同时又要“好”,这一前提条件根本满足不了。
如果你想随便练几道,其实大多的基本软件都免费,如果你是想备考过程以题库为主要练题资料,要实用高效的,那就一个都没有。目前市面上的题库分为两种:一种是买课免费送,每套课搭配有专门的解件码。一种是下载免费,基础题量免费,达到题量或者想做套卷都必须另花钱。 不过这也正常,不然人家软件没法活下去,难道纯为社会作贡献吗。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备考能用的刷题软件,仅评价软件,不做推荐。目前中级的题库软件有很多像:财会考证刷题、会计随身学、对啊网课堂、会计帮、准题库、万题库、中华会计网校、中级会计职称、会计云课堂、金考典、毕过题库、救命稻草题库、还有什么环球、233、华图等网校机构的题库竞争可谓是非常激烈。简单说下吧:会计随身学、对啊网课堂、会计帮好像是和全家桶同一家的,因为进去发现章节题库那些都一样的。对啊网免费题量有限只能练手;会计帮错题讲解可以但精品套卷等要重新付费。中级会计职称只能刷200题,针对性可以但涉及考点题的题量较少,多刷也要钱。准题库、万题库还不错,解析也够完整,只是不少别的题库还要单独收费买,而且课程广告推荐有点让我不喜欢。必过题库、救命稻草题库、金考典也是专门做题库的,前两者价格要贵一些,刷题体验还行就金考典的有点旧感觉设计页面得新潮点啊策划们。中华、会计云课堂是中华和冬奥两大家的题库,体验一般吧,毕竟人家专们卖课程的,本来就有习题班,题库只要买课就解锁。另外像环球、233、华图啥的也都是网校机构,和上面的中华、东奥差不多,买了课程几乎就能开通了,总体感觉题量少些。再者看外面的机构题库,首先人家设计开发APP或者小程序要钱吧,没几万、十几万下去可做不出来,然后就是录入题目也是很花精力的,不但要去找题源还要找人专门的录入系统,这些花费可不低。更何况像小程序、APP这些还要开通像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这类保护软件,不然每天爬虫的攻击可不是小觑的,这些每年可是也要收费的。(至于你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内幕,哈哈你要是有个从事软件行业的男朋友你也能知道,当初我就在找题库的时候抱怨为啥家家都要收费,还不怎么便宜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人家也有成本啊!)
市面上的软件基本就是这些,但说实话,如果仁兄是想靠几本捡来的教材,再刷几道无从考证的题拿证? 不如趁早放弃吧, 中级没那么容易,虽说是一个及格游戏,但也是一个付出和收益严格挂钩的游戏, 每年变化的教材, 不断改变的考题, 频频降低的通过率, 哪一个前提条件都不是好糊弄的, 没几把刷子还想往前冲,最后半路夭折又何必? 根据我观察的我们公司财务部的几个同事备考情况,认真准备,万事齐全的成功率勉强60%,其余全失败了...... 所以并不是我在自说自话,更不是单纯的吓唬你,不要觉得自己有几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就稳了,哪个备考的没有几年备考经验,除非你是博士生,那就当我没说。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看老教材+刷题,不行,过不了线,别浪费时间。 不是说老教材不行,也不是说刷题软件不可以,但太单薄,支撑不起来中级备考。 中级会计每年的大范围考点都是固定的,知识点内容更是不会有任何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考点的考察方式和各章节考点的概率不同,这意味着只要根据每年的考试大纲,即便是老教材影响也不会有多大。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靠自己可以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 甲公司没有子公司,不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甲公司相关年度发生与投资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1)20×7年1月1日,甲公司通过发行普通股2 5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取得乙公司30%股权,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甲公司所发行股份的公允价值为6元/股,甲公司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55 000万元,除A办公楼外,乙公司其他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A办公楼的账面余额为30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15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20 000万元。乙公司对A办公楼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办公楼预计使用40年,已使用20年,自甲公司取得乙公司投资后尚可使用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其他有关资料:第一,甲公司按照年度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第二,本题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能看懂吗??这是必考内容,看完还觉得可以吗?(这类型题一般四道,后面三题难的我直接没列举,最简单的靠自己道速属于难得那一部分了)
上面这道题中级会计中的必考内容——长期股权投资,这章节的笔记,在我看完视频课讲解后整整做了九张。 我个人认为不看视频老师讲解,进程会异常缓慢,耗时费心,时间就是金钱,精力更是宝藏,视频课省的那点钱全赔进去也不够的。 不过这个看不看完全自己决定,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自己肯定清楚,你觉得自己理解起来没任何困难那就说明你没有看讲解的必要。 不管看不看基础视频,高频考点总结都是必须做的,中级会计的三科知识点是大海捞针式的,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是考点,更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必须掌握,但什么是必考什么是高频就需要自己在备考时总结。 一种自己从历年真题中总结。 不过总结方式比较许麻烦,费的时间比较长,需要把至少10年的所有真题卷做完,将知识点全部总结下来,按照出现频率和分值大小综合排序,出现频率大于40%,分值大于5分的考点就是高频考点,其实总结下来考点并不多,只不过这个过程是个“大工程”,总结加掌握,每一科目都得两个月起步。
一种是直接看《南文文核心800题》。 南文文是按照考点高频频率和分值进行总结划分的,从始至终只讲核心考点,考试考的就是核心考点,跟着他学更全面,更高效。加上老师在总结的同时搭配有真题讲解,这样在了解高频考点的同时抓住高频考点,做题准确率更高,节省时间,过及格线更稳。
除了上面这些内容是仁兄的“急需”,还有一些内容是每个备考中级的人都必须知道的:
一、制定计划
不管你是单纯的就想看看教材刷刷题,还是一步步看教材听知识讲解做真题,计划都是必须要做的。 时间上,我个人不建议战线拉太长,容易疲惫很难坚持下去,最好松弛有度。 像是我们在职备考这种每天上班,备考时间比较短,可能每天只能抽出三四个小时,甚至更短,在总长度上适当延长无可厚非,但从个人角度最长不得超过半年; 全职时间就比较充分了,每天至少有比在职考的两倍多的时间用来备考,两三个月就能搞定中级会计。二、利用笔记查漏补缺
在这点上题主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中级会计的知识点理解起来都不是很容易,往往牵一发动全身,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相互牵连的知识更需要用笔记记清楚,以便复习时更快速高效。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将书本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的过程。 笔记内容一般少而精,且条理清晰,看后很容易记住,比抱着厚厚的课本复习要轻松许多,不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利用笔记复习可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复习时,很多时候对某些知识点虽有印象,但可能没有具体记忆,根据笔记的脉络,可将一些知识点填充进去,不会出现记忆混淆的现象。若充分利用笔记,即使抛开课本,也能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连起来。
三、利用好零碎时间 前面的计划是让自己对整体备考有个大方向,利用好零碎时间则是为了精准把控,保证自己的备考是能在大方向的范围之下的。 准备个很小的那种笔记本,把教材上的重点都记到上面。在上下班坐公交或者地铁的时候掏出来看看,虽然没多少时间,但十天就是个大进步,一个月就能看到质的变化。 我当时中午午休的那段时间会拿出手机看网课,跟着老师学一会儿,这也是时间不是,时间挤挤总会有的。最怕的就是懒,给自己找无数借口不去学习的人。 晚上是很好的学习时间,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不会有其他事情,我们就可以把精力都放到学习上面了。 我每天是学习差不多三个小时,不能再多了,学习时间太长了会影响学习效率。我周末的学习时间会长一点,也是早中晚的,学习一段时间休息一下,不然闷头学习天我自己就废了...
四、让自己随时看接受反馈 学习需要及时接受反馈,并进行调整。 比如用模拟考试,来发现自己哪里做得不足。其实比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用输出,来引导如何输入。 平时做的听课、背书都是输入,“输出”就是考试、写作、闭卷回忆等等。 所以大家日常学习时一定不要逃避自我检测。很多人有鸵鸟心态,埋头学:不去检测我就不会错。 但这是完全不对的,没有输出的学习是低效率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建议大家一定要边听课边做题,不要堆到最后再统一练题。做题检测也是输出的课程。同时,大家还可以尝试跟别人讲述,这也是一个输出并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说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有点啰嗦,本意是想在帮助题主分析各刷题软件的同时,提醒题主不要低估中级会计,备考半年,最后一场空的故事谁都不想发生,但恰恰这种情况下,常态往往是失败。想成功,时间和金钱总要付出一个。 最后强烈建议题主多刷两遍高频考点,提升自己对考点的把握能力,过线也算是有了个资本,加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