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周转率概念,什么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答: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经营和利润的效率,营运能力强的企业,有助于获利能力的增长,进而保证企业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五个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出企业单位资产创造的销售收入净额,体现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周而复始的流转速度,全面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一般来说,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示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得越好,取得的销售收入就越多,资产的利用效率就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即流动资产的利润效率。其计算公式: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周转率越高,表明流动资产创造的收入多,实现的价值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强。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在资产的利用上取得了三方面的成绩:合理持有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回收快,存货周转快。
固定资产周转率就是用来反映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总额×100%。企业要想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就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固定资产资产投资规模得当、结构合理。规模过大,造成设备闲置,形成资产浪费,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下降;规模过小,生产能力小,形不成规模效益。固定资产结构应合理,指企业生产用和非生产用的固定资产应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即生产用固定资产应全部投入使用,能满负荷运行,并能完全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应能确实担当起服务的职责。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其计算公式: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100%。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天)=360天÷应收帐款周转率。周转率高,表明企业收帐迅速,帐龄期限较短,可以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周转率太高,也不利于企业扩大销售,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是评价企业从取得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收回等各个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100%。存货周转天数(天)=360天÷存货周转率。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积压的风险就越小,资金使用效率就越高。相反,存货周转率低,说明企业在存货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
食品加工行业的存货周转率是多少?
根据数据表显示,2016年中国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为7.7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30.77次,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18次,固定资产周转率为4.63次,总资产周转率为1.35次,净资产周转率为2.23次。
财务比率记忆口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财务比率记忆口诀:
速动比率(acid-test ratio):快速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口诀为“快动比,除流负”。
应收账款周转率(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营业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口诀为“周转率,除平均”。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成本销售除以平均存货余额,口诀为“存货周转,成本销售”。
总资产周转率(total asset turnover):营业收入除以平均总资产余额,口诀为“总资产周转,营业收入”。
负债比率(debt ratio):总负债除以总资产,口诀为“负债比,除总资”。
利润率(profit margin):净利润除以营业收入,口诀为“利润率,净利润”。
资产负债率(debt-to-equity ratio):总负债除以股东权益,口诀为“资产负债,除股东权”。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记忆口诀只是帮助记忆财务比率的方法之一,具体的财务比率计算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财务部kpi考核三大指标?
1、盈利能力。考核的立足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
2、营运能力。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财务管理指标计算公式?
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固定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