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最新任免,张之洞的子孙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张之洞是我们近代历史的时候,经常会在书上所看到的一个人的名字,是响当当的近代史人物,有一个很好听的外号叫做张香帅。年少成名,仕途畅通
张之洞年少成名,出生于1837年,却在1852年就成为了顺天乡试的第一名,15岁做到了,别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做到得的成绩,起码与他同时期的洪秀全正是因为连秀才都没中,才气不过创立了拜上帝教。
1863年,26岁的张之洞成功考中进士第3名探花,这是当时曾国藩李鸿章都没有能够获得的显赫荣誉,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很喜欢张的文章,因此他被破例提拔,先授翰林院编修,后来出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官职,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最终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洋务名臣,誉谤满身年少成名,一路平坦的张之洞,早年也是清流派的一位健将,而且还是后来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李鸿章等人一道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最受人所知的是在湖北创立的汉阳铁厂,还有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等,尤其是汉阳铁厂,名声显赫。
他死后被追谥文襄,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一道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但是后人对于张之洞的评价则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此人其实是由慈禧扶植起来,对抗由曾国藩所领衔的淮军湘军系统和李鸿章所领衔的淮军系统的重要清流力量。
他是洋务名臣,但却又和康有为联系着的改良派,有着明显不同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他是开明派,但在戊戌变法中又成为了保守派。
去世的时候,天津大公报的评论说他:
观其一生,张相国毫无宗旨,毫无政见,随波逐流,媚主求荣之人也。但是他主政湖广多年却受到当时百姓的爱戴,在当地口碑非常好,到处都是自强,包括汉阳铁厂和江滩的大场面,而我们也都知道,正是因为他在湖北办的这些东西,成为了日后清王朝这个大树被颠覆的导火索。
死者已矣,无论是时代还是后人对他的评论是如何的,但张之洞并不是一个庸碌无为的人,他为官清廉,家族只有若干薄田,死后不增一亩。
虎父犬子,儿子成汉奸至于张之洞的后人,由于张之洞活了72岁,也算是当时的高寿,所以观其一生,后代是非常茂盛的,他生了13个儿子。
但可惜的是张之洞这么有名望的人,最后却没能像曾国藩一样,形成良好的家风,把儿孙都培养成人才。
张之洞13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都成为了汉奸,分别是第5个儿子,张仁乐和第33个儿子,张仁蠡。
张仁乐曾经在日本留学,回国后便借着父亲威望,在国内开启他的仕途,但是做的却都是搜刮民脂民膏的勾当,满清覆亡之后不知道就怎么投靠到了日本人,然后在918之后在伪满洲国担任过当时的实业部长,外交大臣。
抗战风胜利之后,被定性为战犯,后来远赴日本,1971年在日本死去。
张仁蠡则在华北事变之后投靠日本,转投汪精卫,曾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等职,由于情节恶劣,后来被判死刑。
其他的儿子也就比较平淡无奇,比如说大儿子张全,因为出生比较早,所以考取了当时清朝的进士,也算是给他父亲脸上争了一把光。
仕途走的也平平淡淡,在父亲的提携下,他曾经当过清朝的驻美公使参赞,做过四品京堂,但是没什么实权。
其余的儿子多是庸碌之人。
虽然张家的儿子辈并不怎么出彩,甚至还有给祖上抹黑的汉奸走狗。
孙辈振兴家族但瑕不掩瑜,他们掩盖不了,后来张家的孙子辈的出彩。
张之洞的一个孙女名叫张厚粲,是中国心理学奠基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厚茘,则是北京自来水集团的一位工程师,张厚枚是计算机工程师。
还有一个曾孙名叫张法鹤,是一位著名的影视从业人员,资深媒体人,业界很有名望,算是给张家长脸不少。
河北省哪个学校的校长是从河北省考试院出来的?
1. 河北省考试院出来的校长是河北师范大学的校长。2. 这是因为河北师范大学的现任校长李玉峰先生曾在河北省考试院工作过,具备相关背景和经验。3. 李玉峰先生在河北省考试院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领导经验,这使得他成为了河北师范大学的合适人选。作为校长,他可以运用他在考试院的经验和知识,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提供指导和支持。
历史上有哪些非常命硬的人?
俗话说得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指的是遇到巨大灾祸没有死掉,将来必定会有福气,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事情,能够做到大难不死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必有后福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当一个人劫后余生时,人们不仅会用“幸运”来形容,还会用到另一个词“命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历史上都曾出现过哪些“命硬”的人?
1.一生中躲过多次暗杀的男人—菲德尔·卡斯特罗
众所周知,卡斯特罗是古巴的前领导人,也是二十世纪的风云人物,古巴向来与美国不和,卡斯特罗又是反美斗士,铁了心要和美国干到底,因此他的人身安全自然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了。美国中情局一直视卡斯特罗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定要把他除掉才行。于是针对卡斯特罗的一系列暗杀行动就此开始,不过卡斯特罗好像是被神灵庇佑了一样,他的一生中前前后后总共经历了600多次暗杀,最后人家都安然无恙地挺过去了,关键是卡斯特罗还活到了90岁的高龄,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有的人认为暗杀的成功率极低,所以卡斯特罗才能一次又一次躲过这些浩劫。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以美国为例,至今为止,美国自建国以来,总共诞生了46任总统,这其中出现了几位因暗杀而身亡的,他们分别是林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肯尼迪、威廉·麦金莱,可见其危险性还是比较高的。而针对卡斯特罗的暗杀行动有很多,手段也是层出不穷,比如雪茄炸弹、收买亲信下毒、情人暗杀、潜水服里放真菌等。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些暗杀行动一次又一次被化解了。
2.七次战胜了死神的男人—弗拉诺塞拉克
塞拉克出生于克罗地亚,他的一生中出现过七次意外。
第一次,塞拉克乘坐火车,结果列车脱轨,车厢掉进水里,17人全部遇难,他却奇迹般活了下来。
第二次,塞拉克乘坐飞机,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舱门掉了,飞机上19名乘客遇难,当时因为塞拉克落在了干草堆上,他又侥幸地活了下来,
第三次,塞拉克乘坐公交车,结果车又开进了河里,又有人领了盒饭,当然塞拉克却安然无恙了。
第四次,塞拉克自己开车出来,没有想到车子自燃,最后还爆炸了,这次塞拉克虽然受了点烧伤,但是没有危及到生命。
第五次,塞拉克又发生了车祸,不过他依然活着。
第六次,塞拉克步行在街道上,结果被车撞进了医院,不过身体上没什么大碍,他很快就出院了。
第七次,遭遇了这么多次意外,塞拉克依然敢开车,结果小卡车把他的车撞下了悬崖,赛拉科却靠一棵树活了下来。
这么多意外都发生了,可是塞拉克依然死里逃生活了下来,关键人家还用了自己的毕生运气,中了80万欧元的彩票。这不是命硬是什么?
3.被雷劈中多次的人—劳埃·C·沙利文
根据科学家的概率统计,人一生被雷劈中的概率为60万分之一,这种几率似乎能够和中彩票相提并论了。可是有一位名叫劳埃·C·沙利文的人,却多次被雷电劈中。
第一次,沙利文正在公园散步,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一道闪电正好击中了他,按说这种情况生还的可能性很低,不过人家除了指甲被掀掉之外,没有受什么伤。
第二次,沙利文又被雷电击中了,可是这次打击只是烧掉了他的眉毛而已,事后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就出院。
第三次,沙利文再次被雷击中,其结果导致他的右肩被烧焦。
第四次,雷击的事件是发生在1972年,这回他的头发全部被烧焦了。
第五次,沙利文正在开车,突然一道闪电把他扔出车外3米多远。
第六次,沙利文被雷电击中,肘部受伤,他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雷电还没有放过他。
第七次,沙利文在钓鱼的时候,再次被雷电击中,其结果导致他的胸部和胃部都受伤了。
一个人经过那么多次雷电击中,却奇迹般活了下来,不是命硬是什么?
4.空难中的幸存者—荷兰空姐薇丝娜
在1972年,荷兰空姐薇丝娜遭遇了一场飞机爆炸,据了解,当时飞机场总共有28人,可是只有薇丝娜存活了下来,其余的27人全部遇难,由于这场事故来得太快了,薇丝娜根本没有时间做准备,就这样从一万多米的高空下坠落,这么看来她应该是毫无生还的可能性了,不过奇迹的一幕还是发生了,当薇丝娜被急救人员找到的时候,生命体征已经很微弱了,她的头骨摔裂,全身上下有十多处骨折,三处脊椎骨粉碎,不过医护人员还是把薇丝娜从死亡的边缘给拉回来了,她保住了一条命。同时薇丝娜成为了吉尼斯最高自由落体记录的保持者,真是命硬啊。
5.挨过两颗原子弹而存活的人——山口疆
谈起核武器,想必大家对此都有一定的了解,它的破坏力极强,一颗原子弹就能摧毁一整座城市。而且在核爆的瞬间,几乎没有人能够存活下来,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是不会动用核武器的。纵观整个人类的战争史,只有二战的时候,美军向日本投入过核武器。
不过有一个人经历了两次核爆,都死里逃生,最后居然活到了93岁,他就是山口疆。在1945年8月6日,山口疆正好去广岛出差,距离美国投放原子弹的位置仅有3公里,当时他本来要和同事离开广岛,可是山口疆突然想起公章忘了拿了,于是他又折返到工作的地方,在核爆的瞬间,人与建筑马上就化为灰烬了,而山口疆也受到了重创,眼睛短暂失明,被气浪卷起,他也受到了严重的灼伤,皮肤溃烂。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山口疆仅经过短暂的治疗,在核爆两天之后,又去公司上班了。
由于日本军方严密封锁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上司根本不相信山口疆所陈述的事实,此时第二颗原子弹落在了他所处办公室两英里处,这次山口疆再次大难不死,及时被救出治疗。由于家人还住在长崎,山口疆又返了回来,他被核辐射感染,高烧一周,不过他居然奇迹般活了下来。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山口疆继续工作,直到退休,活到了2010年去世了,享年83岁。
6.命硬的皇帝—朱祁镇
提起朱祁镇这个名字,估计大家都会感到很陌生,但是要说到土木堡之变,相信谁都很清楚。明军大败,皇帝被俘。这个皇帝的名字就是朱祁镇了。俗话说得好,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既然被俘了,朱祁镇的生命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证,瓦剌首领也先想什么时候弄死他都可以。可是三次杀朱祁镇都失败了。
第一次,也先准备拿刀砍死朱祁镇,可是正在他举刀的过程中,刀却突然断了,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第二次,也先又为朱祁镇设计了新的死法,那就是溺亡。先把朱祁镇给五花大绑了,然后直接扔进水里面。按说他应该必死无疑才对,后来朱祁镇居然漂浮在水面上,没有被淹死。可能那片的水域浮力过大了,才导致朱祁镇沉不到水底。
第三次,也先准备在晚上杀朱祁镇,当时他骑着马就奔着朱祁镇的住所去了,谁知道此时天空一道闪电直接把马给劈了,这种场面的确有些惊悚,也先更是吓得够呛。
既然三次都没杀死朱祁镇,也先直接就放弃了这种念头,最后直接把他送了回去。不过当时明朝已经有皇帝了,他就是朱祁钰,朱祁镇回去当然不受欢迎了,直接被软禁了起来,不过朱祁镇命很硬,熬了七年还没死,反而朱祁钰的儿子被熬死了,而朱祁钰又病重,在大臣的辅佐下,明朝发生了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上位,又重新坐上了龙椅。
7.多次死里逃生的——曹操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曹操曾多次死里逃生。
1.在献刀的时候,如果不是曹操机智,早就被董卓给杀害了。逃走之后,又被陈宫给抓到了,按说这时应该是九死一生,不过陈宫又放过他。
2.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之时,曹操独自引兵追击,结果大败,差点被擒,幸亏曹洪及时赶到,才幸免于难。
3.濮阳之战,曹操的老巢被吕布袭取了,为此他只能放弃攻打徐州,返回与吕布厮杀,可是回去之后先输一阵,当时曹操被吕布围困,幸得典韦相救,才能生还。
4.在张绣反叛之际,曹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的,直接给打懵圈了,要不是典韦拼死相救,曹操早就没了,这一仗曹操的损失还是比较大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全都战死。
5.赤壁之战,曹操一败涂地,走到华容道,如果不是关羽留情,曹操的生命也就到这里了。
6.战马超,马超勇猛无比,曾杀的曹操割须弃袍,如果这时不是自己手下的猛将赶来,曹操早就被马超枪挑马下了。
除此之外,曹操还不怕被别人克制,就拿吕布来说,投靠谁,谁倒霉。投靠丁原的时候,把丁原杀了,投靠董卓的时候,董卓也被他干掉了。到了曹操这,吕布只有被杀的份了。还有就是刘备,纵观整个三国历史,刘备投靠的人很多,比如袁绍、刘表、公孙瓒、陶谦等,当然这其中就有曹操,结果大家都知道,除了曹操之外,这些诸侯都完蛋了,可见曹操命硬,不怕刘备克。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把你的想法写在评论区,喜欢的朋友可以加个关注,谢谢。
有哪些让人咋舌的夫妻关系?
这是发生在东北偏僻山村的一个“借妻生子”的奇葩故事。
是我村从关东回来的村民讲述的,他在东北那个村子住了二十多年。如今咱们这边经济发展比那边好,他便重新回来了。
故事的主人公姓贾,现年近70岁了。所在村有40多户,叫杨家屯,是和周围六个屯合起来才成立了一个村委会的。
贾先生当年的媳妇无生育能力,就协商着办假离婚,再找一个女的结婚,生了儿子就辞退——解除婚姻关系;然后他们再重新恢复夫妻关系。妻子也为无儿无女犯愁呢,一听就同意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二婚生了个女儿。按照协议,女方把孩子留下就走人了。他两口子复婚,养起了女儿。
根据当地的风俗,没有儿子,死后都不能进族坟墓地。这可怎么办呢?
老贾在当地是个出了名的能人,聪明能干,脑瓜灵活,镇上的机关企业,没有他叫不开门的;别人办不了的事他都能办。
于是他又故伎重演,商量妻子重来一次,一定得要个儿子。妻子听他说的在理,又一口答应了。这次挺走运,“应征”的竟是一位24岁的黄花大闺女,这年老贾已经40多岁了。婚后老贾的那个高兴劲儿,一笑嘴巴都咧到耳朵后面去了。这老夫少妻也挺争气的,转过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全家人都喜出望外。
等孩子过了生日,老贾和媳妇商量离婚,准备“移交”的时候,没想到媳妇坚决拒绝,杀死也不去办离婚手续,就是要和他白头到老。
其实小媳妇挺精明的,尽管两人年龄差别很大,但是老贾家的日子却是上等水平,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唾手可得的东西,怎能再拱手让人呢?哪怕现在赚个“出上脸”的臭名,也是一时之羞;一辈子的生活才是个大事啊。豁上了,就是不离婚!
一向神通广大的老贾,这回可是栽了个天大的跟头。这不是弄假成真了吗?这跟老妻子怎么交代——人家还在那里默默无闻地伺候着自己的女儿呢!他们老夫老妻的感情一直很好,从来都没有吵过架。这可真是给他出了个大难题!
事到如今,走投无路,只能自己出上老脸,向老妻求原谅了。老两口抱着大哭一场。老贾求子心切,使出浑身解数,到头来栽在了小媳妇手里。枉费了一片苦心,却辜负了老妻的半生陪伴,硬生生就得分手!这个痛非同一般,因为这有法律制约,二者不可得兼呐!好在老妻通情达理,把女主人的大权让给了小媳妇,自己和闺女另屋居住。老贾也没有丧良心,经常抽空过去帮忙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经济上也给与帮助。两家人过得仍然像一家人一样,受得了村民们的一直好评。
这是发生在特殊年代的一个复杂的婚姻故事,奇葩归奇葩,但却是在政策范围之内的,不应该对他们进行指责。
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末代皇帝溥仪发布了《清帝退位诏书》,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王朝就此宣告灭亡,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正式终结。
而就在清朝灭亡的时候,清朝在全国范围内还有着九位高权重、节制一方的总督,他们分别是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直隶总督张镇芳、两江总督张勋、两广总督张鸣岐、闽浙总督松寿、湖广总督瑞澄、陕甘总督升允、四川总督赵尔丰以及云贵总督李经羲。
这九位末代总督最终的结局究竟如何,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介绍。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东三省总督,是清朝时期最晚设置的总督之位,在此之前,东北三省的事务由三省的将军,即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管辖。后来,朝廷中央为了加强对于东三省地区的统治与管理,于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时候,正式设立了东三省总督,并且在奉天、吉林、黑龙江设置巡抚,正式改东三省地区的“军府制”为“行省制”,此后曾担任过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则成为了第一任东三省总督。
宣统三年(1911年),赵尔巽开始担任东三省总督一职,在此之前他曾先后历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京将军、四川总督等职,从政经历非常丰富。
而就在赵尔巽出任东三省总督的时候,“辛亥革命”已然爆发,此时的赵尔巽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坚决反对共和制度,并且大肆抓捕和屠杀革命党人以及支持共和的人士,手段极为残忍,使得整个东三省地区的革命氛围极为消沉。当然,赵尔巽的如此举动也为他招来了不少的反对声音。
就在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正式灭亡后,赵尔巽也被解除职务,开始在青岛隐居。
袁世凯主政期间,邀请赵尔巽出山,起初遭到了拒绝,但在袁世凯主动为赵尔巽的弟弟、曾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平反昭雪”后,赵尔巽才选择正式到北京任职。
当然,赵尔巽的主要工作还是编修《清史稿》,为此他倾注了自己最后十多年的全部心血,直至1927年正式完稿,而赵尔巽也在这一年去世,终年83岁。
直隶总督张镇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开始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作为袁世凯的兄嫂之弟,张镇芳也在袁世凯的帮衬下平步青云,权势、地位与日俱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朝廷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削夺兵权,将其调任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张镇芳则就此成为了最后一任直隶总督。
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正式建立后,张镇芳也被袁世凯任命为河南总督,只不过仅仅两年之后的1914年,张镇芳便被袁世凯撤职了。至此开始,张镇芳便开始逐渐远离政治,并且开始积极投身于金融界,他先后担任了北方银行董事长.、盐业银行董事长。
1933年,张镇芳病逝,享年70岁。
两江总督张勋。在这九位清朝最后的总督中,张勋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
1911年武昌起义后,张勋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继续对抗革命军。而在清朝灭亡后,张勋为了表明自己对于大清王朝的忠心,则率领着他的部众全部留着辫子,因而他也被人称为“辫帅”,他统领的军队则被称为“辫子军”。
1917年,时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之间爆发“府院之争”,而张勋则是打着调停"府院之争"的名号,带兵进入北京。7月1日,他与康有为等人共同拥立溥仪复辟,史称“丁巳复辟”。
然而这场“复辟闹剧”仅仅持续了12天,便随着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入北京,击败张勋的“辫子军”而宣告终结。于是溥仪再度退位,张勋则是先逃到了荷兰大使馆,后又逃到了天津的德租界,至此便在天津定居了下来。
从这以后,张勋不再过问军政事务,开始投身商界,由他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电影公司、银行、钱庄、金店、工厂、商店等企业,共计七十余家,总资产更是高达五六千万之巨,成为当时有名的富翁。
1923年,张勋在天津病逝,终年69岁。
两广总督张鸣岐。1910年,张鸣岐依靠向当时位高权重的庆亲王奕劻行贿,成为清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任两广总督。他一直反对共和、反对革命,残酷镇压了广州黄花岗起义,成为了革命人口中的“刽子手”。
辛亥革命之后,由于担心会招来报复,于是携款潜逃日本,后又回到国内,做出了许多为人所不齿的事情。
他先是拥立袁世凯称帝,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为日本人特务卖命,“七七事变”爆发,张鸣岐公开投靠日本人,担任日伪政府要职,正式成为了人人唾弃的汉奸。
1945年9月,张鸣岐在全国人民的一片骂声中去世,而他也就此成为了这九位清朝末代总督之中,声名最为狼藉的一位。
闽浙总督松寿。松寿,满洲正白旗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任命为闽浙总督,在此之前,他曾先后历任、江西巡抚、江苏巡抚、热河都统、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察哈尔都统等职,深得朝廷的信任与器重。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革命党人在彭寿松的带领下,联合福建新军协统许崇智等人,在这一年11月8日发动起义,而松寿则是拒不投降,率领旗营官兵负隅顽抗。双方激战一个昼夜,松寿眼看大势已去,随即吞金自尽,以死殉国。
松寿也就此成为了在辛亥革命中,唯一一位为大清王朝殉国的封疆大吏。
湖广总督瑞澄。瑞澄,本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隶属于满洲正黄旗,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主和派代表、大学士琦善的孙子。1910年瑞澄被正式任命为湖广总督。
1911年,就在瑞澄的“眼皮底下”,爆发了武昌起义,瑞澄随即弃城逃至上海,不久后再又逃往了日本。
虽然在这之后,瑞澄重新回到国内,但是他的家财早已被抄没,其存于钱庄之中的钱财也被没收。1915年,瑞澄死于上海寓所之内,终年52岁。
作为湖广总督的瑞澄,对于四川保路运动以及后来武昌起义的爆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他也就此被人戏称为大清王朝覆亡的“内部掘墓人”。
陕甘总督升允。升允,陕西巡抚、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陕甘总督等职,宣统元年(1909年)被革职,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官复原职、重新启用。
后来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但升允却在为复辟大清王朝不断奔走,但最终均是以失败的结局收场。
1931年升允在天津去世,终年73岁,溥仪还为其赠谥号为“文忠”,足可见其对于大清王朝的忠心。
四川总督赵尔丰。赵尔丰,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他于1911年4月,正式接替哥哥赵尔巽成为了末代四川总督。在此之前,他曾带兵平定巴塘叛乱,成功收复了西藏。
1911年8月,“四川保路运动”爆发,赵尔丰率兵镇压,而这一事件也成为了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导火索,同时也为之后武昌起义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至于赵尔丰,则也因为这一事件被免去了四川总督一职。
武昌起义爆发后,四川地区宣布脱离清廷,并成立了军政府,然而,整个四川也就此陷入动荡之中。这个时候,被推为四川都督的尹昌衡,下令逮捕了赵尔丰,在对其进行了一场“审判”后,赵尔丰也就这样被当场处决。而他也就此成为了这九位末代总督之中,结局最为凄凉的一位。
云贵总督李经羲。1909年,李经羲出任云贵总督。由于其在云贵总督任上,大力支持兴办讲武堂,军中一大批军官均系其培养,再加上其对蔡锷也有过重要帮扶,因而在辛亥革命期间,他和他的家人得以被礼送出了云南,受到了充分的保护。之后袁世凯掌权,李经羲也得到了袁世凯的重用。
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爆发“府院之争”,黎元洪在罢免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后,让李经羲出任总理一职。只不过,随着张勋率领“辫子军”进京,拥立溥仪复辟,仅仅做了一周总理的李经羲便遭到了罢免,所以他在当时也被称为是“短命总理”。之后李经羲便彻底离开了政界,选择了隐居,以写诗撰文度日。
1925年,李经羲病逝于上海,终年65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