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销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的核销方法?
就两种:直接核销法和备抵法。
直接核销法是平时对坏账不处理,等实际发生时直接冲减应收账款。
备抵法是年末计提一笔坏账准备金,用来核销实际发生的坏账。
直接核销法没有考虑企业发生坏账的风险性,会高估企业资产,不符合稳健性原则。优点是处理简单。
备抵法与此相反。
合理考虑了坏账的风险和影响程度,符合稳健性原则,但处理相对复杂。
应收账款坏账该怎样核销?
每年末可以按应收账款的余额确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发生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这样就核销了该笔应收款,当已核销的应收款又收回做: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会计上是这么处理,税务我就不清楚了,不过做纳税调整的时候,当期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坏账是纳税调整增加项,坏账准备也应做递延所得税资产###叫对方到税局开具红字退货单,依单做账,增值税可以转回###如果在90天以内(发票上的日期),就可以到税务局申请开红字发票。
分录就按销货时的分录,用红字冲回来就可以,同时冲成本。如果超过90天,增值税不能冲,就把增值税转到成本中去。
公司有一笔12万应付账款?
还不起了,就核销,那岂不是乱套了。不知道是题主想错了还是打字打错了,应付账款只有在获取到很充分证据情况下,表明确实不用再还了,才能够进行核销。
借:应付账款贷:营业外收入附件一般是,管理层的签字,同意核销的说明很多企业,尤其是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账上,应付账款或者是其他应付款,审计的时候经常发现存在多笔账龄超过3年以上的情况。
企业一般不会主动的核销账面上的往来款,尤其是负债类的往来款,一核销就会转换成收益,需要交税。
应付账款挂在账上好好的,由于时间长基本上是不用支付的,不能因为会计上来一个处理问题,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就导致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流出白花花的银子。
另外一个,很少企业对应付账款进行核销的原因就是,企业会计根本没有办法判断,是否进行核销,何时核销。
不能因为对方暂时没有催要了就核销,多数情况下,获取到对方已经注销了,才进行核销,或者一些小金额的应付款年限已经超过了5年了。
别看挂在账上5、6年了,有时候也是因为对方并没有好好的清理,真当对方想起来的时候,还是会向你讨要的。这个时候,如果你核销了,那个税就是白交了。应付账款核销了就没了,不像应收账款核销了还能转回。
交通费报销中核销是什么意思?
业务部门经常出差需借差旅费,回来要去财务部门核销,费用多退少补,这个过程是核销过程。
1、发票管理中,为了正确地了解开出的发票是否多已入账,要将发票存根联与在财务记帐凭证中的记账联进行核对,对得上的发票为已核销了,这个过程称为发票的核销。特别是较大的企业发票在营销部开具时财务部必须要有核销的过程。
2、应收账款的核销,发生一笔应收账款后,也许要分多次收回,这样记账员必须在对每一笔应收账款有个核算的过程,这样来防止呆账及坏账。
3、应付账款的核销,发生应付账款后企业也可能不是一下子就付清了,有时要多次进行付款,这时记账员也必须进行核销,防止多付账款。
因此,核销在会计中起到了内控的作用。当然还有好多的地方要用到,比如支票管理中,有价证券管理中、账单的管理中等等,核销的作用有时是很大的,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必须要学会怎样通过核销来做好各种内部控制。
扩展资料
1、举个例子,企业中发生员工差旅等经济业务,出差员工需要借款(借备用金以备差路费),那么,员工按照企业制度向财务提出借支申请并经审批的,财务借出款项,会计凭以进行账务处理,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库存现金科目;
2、那么,当员工差旅业务完结后,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并取得相应发票等票据),按照公司制度填写报销单据,经审批后向财务部门提交相关单据进行销账;
3、那么,会计依照相应单据核销员工借款,借记销售费用(差路费),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该操作则为核销过程。
核销是什么意思?
核销是销账,就是减少坏账。收到发票之后就可以核销相应账目。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怎么核销处理?
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核销,不同的情况下的账务处理是不同的。
一、确认为坏账的话,发生坏账时的账务处理: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
二、没有计提过坏账准备或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发生坏账时的账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
应收账款核销是指企业实际上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的转售。
核销比应收账款更意味着坏账发生时不能结转到第二年,所以必须要用当年的坏账准备金冲洗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