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的区别,财政收入和GDP有什么不同?
财政收入和GDP的区别如下:
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具体分类如下:
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契税、教育费附加、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屠宰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二、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2019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2019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0865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
三、二者之间的联系
1、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提高紧密相连,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表现为GDP和财政收入在一个地区较短时期内同向不同步,也就是说GDP和财政收入增长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导致差异的原因有非经济因素和经济因素。
2、经济增长是财政增收的根本,GDP规模越大为财政收入提供的财源就越多;而财政收入对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支持政府职能实现,保证社会政治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二者之间的不同
1、构成内容不同
GDP总量中部分不能计入财政收入,如职工薪资和福利、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农民自产自用收入、自有住房的虚拟服务等;部分财政收入与生产过程无关,按照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不能计入GDP,主要是个人缴纳的契税、房产税、车船购置税以及部分非税收入。
2、覆盖范围不同
现阶段,关税、海关代征税(含出口退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少数税种存在跨地区纳税,造成纳税行为和生产经营活动分离。GDP核算则遵循“在地口径”,跨地区缴纳的税收收入应计入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地的GDP;各地税务部门按照本地实征入库的税款进行统计,不论该部分税收收入是由本地还是外地常住单位缴纳。由此可见,对于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GDP和财政收入的口径差异就会越大。
3、核算周期不同
GDP核算的是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半成品以及成品(不论是否销售)都应计入GDP总量。财政收入的差异表现在:其一、半成品和未售成品并不产生当期税收收入;其二、由于纳税期限和方式的规定,已售产品纳(退)税环节存在时滞,部分纳(退)税行为可能推迟到下一个核算期。
4、增长不同步
GDP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初次分配所得,其中,国家得到生产税净额、企业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个人得到劳动者报酬。国家所得和财政收入有密切相关,但又有根本区别。此外,企业所得主要参考折旧和盈余等指标,个人所得主要参考工资和福利等指标。可见,GDP增长不仅仅和财政收入有关,还和其他要素的增长有关。此外,计入GDP的税收收入和GDP相关程度不一。
营业税和增值税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与GDP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属于对收入再次分配,不直接计入GDP中,与GDP核算没有直接关系。
5、计算方法不同
首先,GDP是核算数,财政收入是征收入库数;其次,财政收入增速是现价计算的,而GDP增速则是用可比价格计算的。由于价格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得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
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区别?
三者的关系: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上划中央收入 三者的区别:内容不同:
1、地方财政总收入:大口径财政收入,为全地域内财政收入的总额,包括上解款项(如上缴中央、省级税收)等。
2、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 一般预算收入:是指地方实际可用财力,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一般包括国税、地税扣除上缴中央财政部分的地方留存部分再加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各项税收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非税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如下几种:1、税收收入;2、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入。这一部分除了教材中所述国有企业应当上缴的利润之外,还包括国有资产投资产生的股息收入以及国有资产有偿转让、出让所取得的收入等;3、债务收入;
4、国家机关收费收入;
5、罚没收入;
6、来自国际的捐赠收入;
上级财政部门如何进行年终结算?
这几个科目主要根据收入、支出的资金来源来进行区分。
1、资金来源是同级财政的资金[收入记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月末收支结转后进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区分结转和结余主要看项目是否完成。当年已经完成的项目,剩余资金称为结余资金;当年项目未完成转入下年继续进行的资金称为结转资金。
2、资金来源为非同级财政的专项资金[主要指上级部门拨付下级的专项资金,收入记事业收入(非财政专项资金)、上级部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专项资金),支出记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其他支出(专项资金)],月末收支结转后进非财政补助结转。
3、除去上面说的财政资金和非财政专项资金,其他资金月末收支结转进事业结余。
4、经营性质的资金,经营收入、经营支出、收支结转进经营结余。
5、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年末进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缴税、提福利基金后,其余金额进事业基金。其中如果经营亏损,经营结余为借方余额,不结转。
6、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一般只有两个渠道,缴回原单位或者留归本单位使用。如果留归本单位使用,进事业基金。
7、事业结余年末无余额,全部转入事业基金。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为年末一次性使用的过度科目,全部转入事业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事业基金、经营结余年末可以有余额。扩展资料按照支出的性质不同,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按照不同业务性质进行分类,分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三大类。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比如学校的学费收入、医院的医疗收入等。事业单位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应纳入预算管理或应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能直接计入事业收入。在收到财政专户返还款时,再计入事业收入。有些单位实行结余上缴财政专户办法,平时取得收入时,先全额通过“事业收入”科目反映,定期结算出应缴财政专户资金结余时,再将应上缴财政专户部分扣除,借记“事业收入”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会计期末,将“事业收入”科目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请问财政补贴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之所以采用财政补贴支出手段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市场失效的存在。
在自然垄断的领域,如城市的公共交通、煤气和水电等,市场价格无法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因而政府必须对这类企业实行价格管制。
政府往往对其实行低价政策,以向整个社会尤其是中低阶层提供社会福利。
由于政府的低价政策会导致企业产生亏损,因而应由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否则这类企业将无法生存。
第二,社会政策的要求。
市场价格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但市场价格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些领域并不能完全引人市场经济机制,如我国的农产品价格补贴就是一个例证。在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高,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的条件下很难再提高农产品价格,因此为维持农产品的非市场价格,维护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利益,就需要政府采取财政补贴形式予以支持。
第三,经济转轨的需要。
上述企业亏损补贴维持了大批企业的存在和职工就业,避免了大规模破产和失业所导致的社会动荡;而价格补贴则在价格体系从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转化的过程中,避免了物价大幅度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压力,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
这些都缓冲了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地方财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中央财政收入的对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或市(自治州、自治县)的财政收入组成。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内容:(1)主要是地方所属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收入。(2)各项税收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3)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需要指出的是,1994年以后的地方财政收入与以前实行总额分成财政体制下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差别。另外,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所得税收入分配方式又有重大改革,2002年所得税收入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以后逐年还要调整分配比例,使用时要注意区分口径变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