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地税合并的影响,合并后为什么原国税职工退休要多375元?
在合并以前,国税和地税等级不同,地税面对的税种和业务是地方,而国税相当于是地税的领导,领导和下属的福利怎么可能是完全对等?
工作人员应该怎么安排?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方案明确了双重领导管理体制,这可能将意味着省级税务局也主要实行垂直管理,由国家税务总局牵头人事任免。除了人事任免,这项改革还涉及税务系统80万干部的人员编制、经费拨付和薪酬待遇体系。国税与地税机构长期分设,已形成了各自独立运行体系,在合并后内部是重新进行机构设置整合,还是维持现有格局,逐步整合调整?在短期内,人员安排、内部机构、岗位设置、办公场所、薪酬待遇都需要有一个协调、融合和磨合适应过程。形式上合并之后,人员如何配置、消化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税务系统是一个专业管理机构,人才济济,技术性很强,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机构合并后富余人员妥善安排。
一、提前离岗内退。提前离岗退出即以前诸多国企采用的内退方式,但在目前讨论实施延迟退休的大趋势下,提前内退的比例会很小,甚至不会采取按照年龄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差别化方式,允许在一定年龄范围内不适合继续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提前内退,但公务员缴纳养老保险才刚开始不久,实施过程中操作难度较大。
二、分流到相关部门。政府很多部门都需要大量的税务知识,税务人员可以被分流到财政等与经济相关的业务操作部门,也可以分流到审计、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强化监督。
三、充实到各级国企。央企的分子公司、基层单位以及省属、市属的各级国企有大量与税务相关的业务,政府牵线搭桥,主导税务人员充实到国企,为国企做纳税筹划,也是安排富余税务人员的一个重要渠道。
四、转型到中介机构。目前有大量的税务人员持有经济师、会计师资格证书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可以给这些人员政策鼓励他们转型到中介机构。
五、自由选择其他方式。具备税务部门的工作经历和税务专业知识,以此为依托,自主创业或者是到民企、私企也会有很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国税与地税机构人员众多,情况复杂,简单划一、一刀切的分流又可能造成人才流失,改革拟解决的税务行政效率问题将大打折扣,通过大部制合并改革,理论上能发挥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的作用,但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多措并举,统筹规划。
三证合一及国地税合并之后公司跨市迁移资料及流程?
三证合一后,国税已经变更完整了,地税也要去变更的。
三证合一,主要是变更营业执照号码变更,也属于营业执照变更,营业执照变更一般包含了变更营业执照企业名称、变更住所、变更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增加营业执照注册资本或变更营业执照经营期限的变更登记、减少注册资本的变更登记、董事会人员、正、副总经理变更等内容。
三证合一后,带上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及复印件到地税大厅,填写并提交“变更登记表”和变更后的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并重新签订税务、银行与企业的三方协议。
当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化,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登记。其中变更的事项不同,变更登记时提交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可向所属税务局咨询。
听说地税要取消了?
还是取消,是与国税合并了。(十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国税和地税标志的区别和含义?
国税标志:
地税标志:
国税和地税:
中国分税制改革、国税地税机构分设快20年了,国税地税合并传言不断说明人们至今仍然没有搞清楚国税地税分设的原因及其必要性,说明财税理论基础知识宣传不够到位。笔者认为,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看,不仅国税地税不存在合并的可能,而且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化,地税部门业务会更加繁忙,两套机构分设会更为彻底。
从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趋向改革大的背景看,分税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分税制改革,经济体制市场化取向改革就是一句空话。而分税制改革的核心是,在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通俗地说,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在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该管的事之后,各自去“找钱”完成这些事,各自设立自己的征税机构按税法征税获取收入去完成各自的事,这就是国税地税机构分设的根本原因。国税地税机构分设是分税制内在的构件,必不可少。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要做的事统一由中央政府指挥和分配,财权自然统一由中央政府安排和配置,征税的事统一由一套直属中央政府的税务机构来管。如果国税地税机构合并,那么就变成要么中央政府承担了本应由地方政府负担的征税成本,要么地方政府承担了本应由中央政府承担的征税成本,而且背离了分税制改革的方向,背离了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因此,国税地方机构合并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倒退,中国分税制改革倒退,重新回到计划经济体制,重新回到集中型的财税体制。
从国际经验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国家,绝大多数都设立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尤其是在大国模型中,无一例外地都分设国税地税机构。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分设了国税地税机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都是分设国税地税机构的。尽管世界上实行分税制的各国都有各自的具体国情,但在分设国税地税机构这件事却是惊人的一致。而且,从历史上看,没有一个实行分税制的国家分设国税地税机构后又合并两套税务机构的。更为有趣的是,国外在财税改革方面的“传言”集中在税制改革方面,没有见到过“传言”国税地税机构合并的现象。作为同样实行分税制的国家,中国国税地税机构并不是独创,而是借鉴国际经验,中国分税制模式更多的是参考了德国分税制模式。
国内曾有一种观点,将国税地税机构合并且统一纳入地方政府管理的框架中。这种观点不仅忽略基本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而且忽略了基本政治规律。税权的掌握、税务机构管理权的隶属是一个国家权力完整的象征,是中央政府政权稳固的前提所在。古今中外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都不会放弃税权、不会放弃对税务机构的管理。即便是像美国这种联邦制的国家,其中央政府仍牢牢地掌握着对“国税”机构的管理。
中国正在推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由于营业税是地税部门征管的重要税种,有观点认为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地税部门业务会大幅萎缩,地税部门无独立存在的必要。这种观点没有认清中国税制改革的方向。随着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税部门业务不仅不会缩小,而且会有所扩大,地税部门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因为,中国未来分税制改革的方向是,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更加匹配,地方支配的财政收入会有所增加。随着房产税改革的深入,房产税征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未来地方税务部门税收征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房产税征管。如果中国将来实行遗产税制度的话,地方税务的任务会更加繁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