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勾稽关系,年报解读之利润与现金流?
1、在回答“利润都会变成现金流吗?”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一个上市公司“欢瑞世纪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为“欢瑞公司”)2018年报节选(来源:深交所网站的定期报告,随机选取)
我们从年报里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表格里可以发现,该公司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3.23亿元,但是现金却比2018年初减少了4.95亿元,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有更大的疑问:“有利润怎么现金还少了?”
2、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可以说是一种常见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一个名词:权责发生制。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要求,凡在本期发生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收到或未收到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2)我们再看看欢瑞公司收入确认的方法:
也就是说,欢瑞公司确认收入的同时,允许赊销,通过应收账款的方式确认应收而未收的款项。如果应收账款当期(具体到上述报告指2018年度)未实际收到,则会产生有利润(确认了相应的收入)但现金还减少(存货增加付出现金)的情况。
3、如果应收账款的质量比较高,即客户的诚信、回款能力没问题,那么产生的利润变现成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只是时间差的问题。但是既然是赊销(应收账款),那么就存在收款的风险。我们再回到欢瑞公司的年报:
就欢瑞公司而言,有3亿多元利润却少了4亿多元的现金,主要出现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额7.72亿元,而其中应收账款增加了6.3亿元(期末2,352,106,989.87元-期初1,721,670,392.86元),进一步验证了权责发生制是导致的利润与现金流不匹配的原因。
4、从年报获取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的预期和风险评价
以下信息从欢瑞公司2018年度年报取得:(1)电视剧制作公司一定程度上受到上下游挤压,现金流紧张,市场已开始淘汰机制,具备持续高产能的公司在减少。受项目周期拉长和回款进度影响,影视公司应收账款账期进一步拉长,资金压力加大。
(2)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公司影视剧主要集中在每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进行发行,而下游客户一般在影视剧播出完毕一段时间后才支付大部分款项,造成公司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影视剧发行和收款时点的时间差,会导致应收账款余额的波动,使得公司资金管理的难度加大,资金短缺风险增加。虽然公司一直重视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与排查工作,但公司整体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如果出现未能及时收回或无法收回的情况,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力度、加快资金回笼,以及尽量多地通过预收款等方式来平滑应收账款变化带来的资金波动。
(3)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就欢瑞公司的应收账款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如财务报表附注五(一)3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所述,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欢瑞世纪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电视剧《天下长安》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 5.06 亿元,欢瑞世纪公司管理层(以下简称管理层)按照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 0.25 亿元。鉴于电视剧《天下长安》在 2018 年存在未按卫视计划档期播出且至今仍未播出的情况,审计过程中,在欢瑞世纪公司配合下我们实施了必要的核查程序,但仍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判断上述情况对应收账款可收回性的影响,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是否有必要对《天下长安》相关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作出调整。
总结:(1)利润产生,但未产生现金流,主要由于会计准则的权责发生制;(2)权责发生制导致利润和现金流的产生不同步;(3)赊销产生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回收有风险;(4)研究上市公司年报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以及第三方对被审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的评价,以预期利润变成现金流的程度。
四大会计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是什么?
报表的勾稽关系,是建立在深刻了解四大报表之间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的。
第一大勾稽关系:净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经营成果怎么装进资产负债表?
那就是《利润表》的结果:本年净利润放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分配利润。
其结果是:期初的未分配利润+今年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分配利润。
但是,千万记得,当你将上述的计算结果放进资产负债表以后,报表不平时,是什么原因?
肯定是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例如:去年多计提了年终奖,而造成了去年利润被算少,那就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把它调回来。
很多多报表不熟悉的人,会在这个地方被搞晕!
第二大勾稽关系:销售收款与经营性收入销售收了多少款,对企业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控制点。
如何确保其正确无误?
你在核算销售收入时,必须将所有收入都走一步应收账款,包括现金。
这样的话,你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勾稽:
业务收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期初+利润表的业务收入-期末余额。
第三大勾稽关系:采购付款、劳务支出与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关系采购花钱、劳务花钱,为了勾稽方便,你必须记得将劳务公司、派遣公司、临时工资等,放在应付账款这个科目核算,否则,你在勾稽时,就必须要从其他应付款科目中将这部分的明细科目额计算上了。
第四大勾稽关系:股东去难以表动与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这就是财务报表的四大勾稽关系,其他的都属于细枝末节。
我这里就不一一啰嗦了哈。
呕心沥血之作,用了半天时间来做图表,希望了解详情的,可以私信:头条号财神刀
如果您认为本文能给您带来助益,请关注头条号:财神刀。将有更多专业实战的财务、会计、投资等财经文章,首发在头条号。
怎么看报表数据对不对?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对比数据源:将报表中的数据与数据源进行对比,比较每个数据项是否匹配。如果报表中的数据与数据源不一致,就说明出现了错误。可以逐一核对数据项,找出错误的数据,然后进行修正。
2. 利用筛选功能:利用报表中的筛选功能,可以快速找出数据值错误的数据。首先选择需要筛选的列,然后点击筛选按钮,选择需要筛选的条件,比如筛选出数值小于0的数据等等。这样就可以快速找出数据值错误的数据。
3. 数据透视表:如果报表数据较多,可以使用数据透视表功能进行分析。通过数据透视表可以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汇总和分析,可以更直观地发现数据值错误的地方。
4. 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还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比如Excel自带的数据分析工具或者其他的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对报表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值错误的地方。
求新准则下财务报表三大表勾稽关系公式?
财务会计报表间勾稽关系的审核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四者之间科目对应关系的审核。
1、企业“营业执照”中的“注册资本”、“验资报告”中的“实际投入资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之间勾稽关系审核
2、“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勾稽关系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审核:
期末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公益金(或提取的职工奖励工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或利润归还投资)-应付股东股利或转作资本部分
如通过上述公式进行测算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数据与会计报表实际数据不符,应要求企业解释并作出说明。
3、“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同“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通过以下公式审核: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X1×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7%)+X2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3%)+(1-X1-X2)×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其他业务利润+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初-期末)+其他应收款(期初-期末)+营业外收入×20%-当期坏账核销额+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
其中,X1、X2分别为当期商品销售中增值税销项税率为17%、13%的商品的占比。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数据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用上述公式测算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在20%以内可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
4、“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审核: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当年计提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期初-期末)+预提费用(期初-期末)+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存货(期初-期末)+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初-期末)+其他应收款(期初-期末)+应付账款(期初-期末)+应付票据(期初-期末)+应付福利费(期初-期末)+应付工资(期初-期末)+未交税金(期初-期末)+其他应付款(期初-期末)+其他应交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期初-期末)-(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80%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现金流量数据、存货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根据重要性原则,经上述公式测算出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误差在20%以内可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否则,要做具体分析。
5、“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同“资产负债表 ”部分科目勾稽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审核: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期初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期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期末预收账款-期初预收账款)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数据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根据重要性原则,经上述公式测算出的“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误差在20%以内可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否则,要做具体分析。
6、“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同“资产负债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审核: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期末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期初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期初预付账款-期末预付账款)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数据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判断,经上述公式测算出的“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误差在20%以内可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否则,要做具体分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