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是什么意思?
想知道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专项扣除作用是,抵减综合所得收入额,让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数变小,交的个税变少。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能让我们少缴纳个人所得税。
那么,这些扣除究竟是怎么样让我们少缴纳的呢?能少缴纳多少税呢?
如果觉得本回答太长,可以看最后的部分的计算,看看我是怎么算出来,全年能少交约5000元税款的。
先从个税汇算清缴公式来看一看,专项扣除在里面的作用是,抵减综合所得收入额,让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数变小,交税变少。
从个税退税公式看,个税专项扣除起到降低个税的作用2019年个税汇算清缴的公式如下
2019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019年已预缴税额
个人所得税是对2019年度的综合所得收入额进行汇算清缴。
我们逐一来解释一下这些名词:综合所得收入额、“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
综合所得收入额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2)劳务报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5)经营所得。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7)财产租赁所得。
(8)财产转让所得。
(9)偶然所得。
其中,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称为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可见,综合所得收入额指的是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项所得。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上班族,属于居民个人,就是普通参加工作的职工,不是企业老板。
“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按最低基数交社保让你多交个税!“三险一金”您可以理解为社会保险,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只要您的公司为您上了社保,您个人支出的这部分社保是不用上个人所得税的,因为不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数里。
我们经常听一些人说,自己的社保基数低,扣的社保少。或者另一些在大型企业的人,说自己别看工资高,社保上的高,扣得多,拿到手的钱少。
比如,以北京市为例,缴费标准如下表。
假设两个同龄人,都是城镇户口,一个人在企业工作,一个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两个人都是10000元的应发工资。
企业工作的人,按照缴费基数的下限缴纳社保,缴纳养老保险289.04元,缴纳失业保险7.23元,共缴纳296.27元。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按照实际水平缴纳社保,缴纳养老保险10000*8%=800元,缴纳失业保险10000*0.2%=20元,共缴纳820元。
这还不算住房公积金的差别,两个人因为社保缴费基数不一样,缴纳的两种社保就相差500多元!占应发工资比例超过5%!
这还仅仅是一个月的差别!社保缴费基数确定后影响一年,那么一年的差别就是6000多元!
6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1、子女教育支出
子女的教育支出,从子女33周岁开始,到小学、中学……一直到博士毕业,均可以享受这种扣除。
扣除额是,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扣除额。有一个子女的,每个月扣除额1000元。有两个子女的,每个月2000元,以此类推。
父母均可以,按照各自50%的额度扣除。比如一个子女,可以父亲每月扣除500元,母亲每月扣除500元,或者由一方每月扣除1000元。
2、继续教育支出
如果是接受境内学历学位教育,每月400元扣除额,最长不超过48个月。
如果是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或者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每年3600元扣除额。
3、大病医疗
基本医保相关医药费,除去医保报销后相关的支出,个人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在80000元内的,据实扣除。
通俗地讲,据实扣除是有多少扣除多少。
就是说,你在医保外自付部分花了X元,15000<X<80000,就扣除X元。
本人医药费,由本人或者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医药费,由父母一方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偿还期240个月之内,每月扣除1000元。
住房必须在中国境内。此项专项扣除不得与房租支出扣除同时享受。
本人未婚:本人扣除。
本人已婚:可选择本人或者配偶扣除。如果本人和配偶在婚前各自首套买房有贷款利息支出的,选择一套房由购买方扣除,或者双方各自扣除自己那套的一半。
5、住房租金支出
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租房居住的纳税人可以扣除此项。不同城市的标准不同,每月扣除额是1500,1100,800三档。
住房必须在中国境内。此项专项扣除不得与住房贷款支出扣除同时享受。
本人未婚:本人扣除。
本人已婚:如果本人与配偶的主要工作城市相同,谁承租谁扣除。如果本人与配偶的主要工作城市不相同,分别扣除。
6、赡养老人
有赡养义务的子女,赡养一位及以上60岁以上的父母,或者子女均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支出。
每月扣除额,独生子女是2000元。
非独生子女,共同扣除2000元额度,但是每人不超过1000元。
关于非独生子女,每月的扣除额可以平均分摊,比如四个子女,每人500元。
或者四个子女约定分摊,但是每个人都不能超过1000元。或者父母指定由谁分摊,也是不能超过1000元。
第四,适用税率这两个名词有点难懂,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两个重要内容。
前面计算出来的是需要上税的收入金额,叫做计税基础。
下面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计税基础*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实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太麻烦了,直接往下看,马上告诉你,最低能省多少税款?
到底能让我少交多少钱?做好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全年少交约5000元1、三险一金交的越少,个税越多
以上面我们提出两个应发工资同样是1万元的同龄人为例,一年社保缴纳少6000元,这6000元进入了计税基础,至少要多支付个税6000*3%=180元。
看看,社保如果按最低基数交,要多交个税180元,不划算吧?
2、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越多,交税越少,全年少缴税4560元
6项专项附加扣除,一个人最多能同时享受5项。因为住房贷款和住房租金两项不能同时享受。
因为大病医疗是据实扣除,就是有多少就从计税基础中扣除多少,所以这项不算。
其余享受4项专项附加同时享受的话,带来的好处是:减少计税基础7万元!
每月享受的计税基础的减除金额为:子女教育支出2000+赡养老人2000+继续教育400+住房租金1500=5900元。
每年可减少个税的计税基础=5900*12=70800元。
按照个税最低税率3%的交税档次计算,36000元为3%税率,其余34800元为10%税率,全年可以少交个税:4560元!
36000*3%+34800*10%=4560元。
结论:做好专项附加扣除,全年少交约5000元个税所以,个税的各类扣除项对个人非常有用!全部符合条件的话,可以节省约5000元税款!
你要不要呢?
工资条中的速算扣除数是什么意思?
谢谢邀请;了解速算扣除数,就要个税的计算方法,个税属于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速算扣除数”是为简化计税程序而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超额累进税额时所使用的扣除数额。反映的具体内容是按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一起额累进计算的税额。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什么意思?
第一项 子女教育
从3岁起的学前班到博士,一个孩子每个月可以抵扣1000元也就是每年一万二的抵扣额度,两个孩子额度翻倍。
子女教育的抵扣额度爸妈可以平分,也可以一人独享,但一年内只能变一次。
第二项 继续教育纳税人本人接受学历(学位)教育的抵扣额度是每年4800元,本科及其以下学历,这部分扣除既可以由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除,也可以由本人按照继续教育支出扣除,但不能同时扣除。
如果接受的是技能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继续教育,在取得证书的年度按每年3600元扣除。
第三项 大病医疗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医保管理系统内记录的,包括医保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范围外的自费部分,由个人负担超过一万五千元的医药费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按实际的金额扣除,最高不超过8万元。
这部分提醒大家,一定注意保存好付费的相关票据。
第四项 首套房贷
注意的是一定要是首套房才可以,偿还贷款期间,每年可抵扣一万二,也就是每个月可抵扣一千元。
如果是夫妻两人买房的,可以选择吧这个抵扣额度全给其中一个人。
第五项 租房的租金在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有租房支出的可以抵扣。
抵扣金额和城市规模有关:
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一百万的,每个月800元额度,一年就是九千六;
人口超过一百万的,每个月1100元额度,每年就是一万三千二;
省会、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城市,每个月1500元的额度,一年就是一万八。
这里要注意,租金抵扣和房贷抵扣是冲突的,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享受哦。
第六项 赡养老人有60岁以上法定赡养人,一般情况下也就是我们的父母,每年可以有两万四千元的抵扣额度,和养孩子不同,这个额度多个老人也不翻倍。
独生子女当然额度也独享,如果是非独生子女的,可以和兄弟姐妹自行签订协议,约定分摊额度,但每个人的额度最高不能超过每年一万二。
以北京市为例,假如小编为独生子女,儿子正在上小学,父母已满60岁,在北京没有购买住房、租房居住,自己正在攻读在职研究生学历,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四项专项附加扣除。
假设小编月工资为2万元,社保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应扣除2043+2400=4443元),个税改革前按每月3500元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计算:
每月应纳个税额=(20000-3500-4443)×25%-1005=2009.25元
2018年10月1日以后取得工资,按每月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后的税率表计算:
每月应纳个税额=(20000-5000-4443)×10%-210=845.7元
同样工资下,个税减少了近58%,少交了一半多的个税。
在此基础上,从今年1月1日起,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后,其中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400元,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15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共计扣除4900元,则小助手1月份工资应缴纳的税款为:
(20000-5000-4443-4900)×3%=169.71元
比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前少缴纳税款676元,税负水平又降低了79.93%。
如何计算税前扣除的社保金额?
如何计算税前扣除的社保金额?计算税前扣除的社保金额(也就是养老金、失业金、医疗金、公积金),涉及到两个参数:缴费基数与缴费比例。
公司代扣代缴员工个人社保金额,通常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做为缴费基数:
一、缴费基数:以当地非私营企业在岗职工上一年平均工资为基数;
假设这个数字是5500元/月
如果税前工资低于5500元的60%,则以5500元×60%=3300元为基数扣除。
如果工资高于5500元的300%,则以5500×300%=16500元为基数扣除。
如果工资在60%-300%之间(也就是3300元-16500元之间),则以实际每月工资为缴费基数。
当地政府另外规定的最低缴费基数。
当地非私营企业在岗职工上一年平均工资公布在当地统计局网站上。二、个人缴费比例
养保老险:8%
失业保险:0.3%
医疗保险:2%
工伤保险:0%
生育保险:0%
公积金:5%-12%
假设老王的工资为4800一月,介于60%与300%之间,则他的社保扣费为
4800*(8%+0.3%+2%+12%)=1070.4元,扣除的五险一金为1070.4元,如果公司没有为老王购买公积金,则社保扣费为:494.4元。
目前规定是社保必须为员工购买,公积金则为应当购买,所以有不少公司并没有为员工购买公积金一项。5计算公式是什么阿?
回答如下:88元扣除5%的计算公式是:88*(1-5%)=在计算器上这样按:88×(1-5÷100)=答案是83.6。(另外,百分之五的写法是“5%”,意思就是5除以100,不能写成%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