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付实现制的定义,如何区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概念不同: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以本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
使用对象不同:我国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期末处理方法不同。
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不同。
资成费收付所怎样理解?
权责发生制:以权益和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 本期收入和费用。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帐: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帐, 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凡是在本期收到的款项计入本期收入,本期付出的款项计入本期费用,对二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款项均不予以调整, 列如:某公司销售某某东西450000,款项尚未收到就是权责发生制, 列如:某公司预4-9月份水电费6000元。那么收付实现制为当月费用为6000元,而权责发生制费用为1000元。
收付实现制概念?
收付实现制亦称“收付实现基础”或“现收现付制”。是“权责发生制”的对称。在会计核算中,是以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付出作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凡在本期内实际收到或付出的一切款项,无论其发生时间早晚或是否应该由本期承担,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有哪些区别?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区别:
1.念不同: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而言的。 权责发生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 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
2. 弊端不同: 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科学、合理、盈亏的计算比较准确,但缺点比较复杂; 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处理手续简便,缺点是不科学,对盈亏计算不准确。
3.使用范围不同: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都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我国的行政单位仍然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收付实现制必然将会被权责发生制所取代
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经营的时间分成一个又一个的会计期间。
权责发生制侧重考虑交易活动的发生时间,凡是本期发生的收入支出,都应该算作本会计期间的收入支出;收付实现制则侧重于现金收付发生的时间,凡是本期收到的现金,都算做成本。所以说,正是由于会计分期的出现,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应计基础、应计制原则,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即收入按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债权的发生来确认;费用按现金支出及未来现金支出――债务的发生进行确认。而不是以现金的收入与支付来确认收入费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