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分析报告,ISO内审培训案例分析不符合项是哪些?
不符合事实: 上次内审的报告中的一个不符合的表述:采购部有3位员工未做为何使用审批供应商清单的培训。而相应的纠正措施是培训这三位员工,且措施已关闭,管理代表告诉审核员未对纠正措施进一步的调查。 不符合条款:8.2.2 ; 不符合8.2.2关于“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后续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的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8.5.2)”的要求。 理由: 查出不合格事实是未做培训,培训仅仅是纠正,而非措施。是什么原因没有培训,没有分析(8.5.2)。 因是内审不符合项,就近原则,8.2.2.
你被怎样强大或强盗的逻辑给整懵过?
还真是问对了,当年在派出所抓到一个作案30多起的小偷,他应对我们的逻辑,都是强盗逻辑。
这个小偷不简单,十几年前刑满出狱后,没回老家落户口,家里的房子早卖了,父母双亡,亲戚朋友,兄弟姐妹全不联系,平时不用手机,不坐车,四海为家,简直是“完美小偷”的标配!
为什么是“完美小偷”?因为他的这些做法,歪打正着,能完美地躲避公安侦查!能抓到他,真是我们祖坟喷火、烧了高香、运气极佳!
作案手法他一路步行,走街串巷,看到哪家用普通挂锁锁着门,一把钳子就搞定,进了门,直奔炕间卧室,金银细软踹到兜里,三分钟搞定,然后出门继续偷下一家!让人上火的是,他最多的一次,一天偷了五家,如鬼魅一般,我们边出警他边偷!损失最多的一家,现金3万,首饰若干。
归案接连出现盗窃案,让附近的群众失去安全感,坊间议论纷纷,这小偷是不是燕子李三再世?为什么没有丝毫线索?
其实,我们一直没有中断侦查,并且在发生第一起案件时,就锁定了他的身份,结果去他老家,没找到有用的线索,他十几年来就没回过家!
在外人看来,我们一再放纵他的犯罪行为,其实真正目的是掌握更多的证据,再说,他的行踪诡秘,抓到他也不容易。
于是,我跟所长把他的作案范围画了一个圈,找到了中心点,是相邻的乡镇,与最初的判断一致,我们就经常去这个乡镇打听,跟各个村的干部私下交流,看有没有陌生人来过,或者是外来的女婿、同居者等等,但均一无所获。
巧的是,由于发生了另一起盗窃案,需要到另一个乡镇调取监控,结果在集市上发现了他的踪迹!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举把他拿下,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审讯到案后,对他的审讯可谓举步维艰,原因很简单,不承认!用的就是“强盗逻辑”,下面我们看看他是怎么狡辩的:
1、作案工具?我这是修车用的!抓到他后,从他身上搜出一把钳子,还有五毛钱现金,半盒烟和一个打火机。
问他,钳子是做什么的?
他说:自己捡了一辆破自行车,今天准备骑着去赶集,自行车不好用,就借了一把钳子准备修车,车没修好,就把车十块钱卖给了修车铺,钳子也被他顺走了。十块钱买了一盒方便面和一瓶水,又吃了根雪糕,剩下五毛钱……“停停停!”这臭裹脚布似的回答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钳子就是他的作案工具,那些农村老人的街门,多是用普通挂锁锁的,用钳子扭一下门鼻子就开了,这么多被盗现场如出一辙,他居然用修车来掩盖作案工具!这逻辑够不够强盗?
2、监控里看到我?我这是路过!又问他,既然你不承认偷,那么为什么在案发现场的监控里每次都能发现你的身影?
他说:我不知道啊,这段时间我经常来玩,走到哪里也不固定,说不定能被监控照到,你们说说,哪些地方不准去,我就不去了!真不好意思,我只是路过,不是故意的。问他,那怎么这么巧合,每次你路过,就有人家被偷?
他说:哎,奇怪哈,我不清楚,真是巧了!
3、看到我进了别人家?我什么也没拿,就出来了!问他,你觉得是巧合?那监控发现你进了一家人家,几分钟后又出来了,怎么回事?
他说:没啥,我就是进去看看家里有没有人,想要点水喝,我一看家里没人,就出来了,万一人家丢点东西就不好了。问他,你去的这家被盗了,怎么解释?
他说:哎呦,真是冤枉,我就进去了不到一分钟,马上出来了,怎么就被盗了呢?是不是有小偷进去了?你们可不能冤枉我啊,又没有人抓到我的手脖子!一番强盗逻辑,把自己包得严丝合缝,也把我们整的没脾气,看来遇到对手了,第一个24小时眼看就要用完,他的嘴角也露出了得意的微笑,似乎在说:没有证据,到时间就放人吧。
不能轻易放过他,这么多监控视频都指向他,是他做的无疑!
向局里申请,给他采取强制措施,刑事拘留肯定不行,人要送到看守所,如果法定期限内审不开,就被动了,还是监视居住吧。他在本地没固定住处,符合条件!
结果监视居住不到一个星期,自己就主动交代了。这家伙脑子真好用,从哪家偷的东西、在哪个位置、偷了几家,都记得明明白白,辨认现场一个也没错!
经历此事,我感觉,术业有专攻,小偷有小偷的门道,警察有警察的套路,这对“矛”和“盾”,就看谁有力度,有办法,谁就能笑到最后。
遗憾的是,这家伙除了身上的五毛钱,对赃物的去处闭口不谈,这也是本案的缺憾,没有物证,被害人的损失也得不到挽回,只要他翻供,案件就很危险。
好在最后没有节外生枝,这家伙被顺利起诉了。
这是一起真实案件,每次回想起来就感慨良多,正好遇到这个问题,就写下来跟大家分享,谢谢您的阅读,认可的话请评论、转发、点赞,关注我。
爱一行干一行的例子?
例:管延安,男,1977年6月19日出生,汉族,山东潍坊人,初中文化,群众。1995年参加工作(农民工)。
18岁管延安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工余爱好。
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对工作的专注,心灵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是得心应手。
先后参与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业之一——青岛北海船厂、国内最大集装箱中转港——前湾港等大型工程建设。
先后荣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劳务之星”和“明星员工”称号,因其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领导说给你一个月假?
「红哥观点」在你提出离职的时候,领导说给一个月假处理好个人事情再做决定,首先说明了领导非常器重你,是真诚的在挽留你。领导为什么要这样做?
给你深思熟虑的考虑期限。虽然你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离职,但领导并不一定知道,尤其是能被领导器重的人,没有特殊情况、没有更好的离职理由是不会轻易提出离职的,所以领导给了一个月期限让你再三权衡是否真要离开单位。
给你专心处理个人事务的时间。能被领导器重的人,往往在单位要么是身居要职,要么是在重要岗位,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在操心单位的事情,无暇顾及个人事务。领导担心是因为个人事务是造成你离职的主要原因,因此,给你一个月的假期,专心处理个人的事务,从而回心转意。
给你一个与新单位磨合的期限。既然你提出了离职,或许会找新的单位,这一个月也是让你与新单位磨合的时间,让你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万一在磨合期感觉新单位与你的期望不一致,又不想做了呢?那么还可以回到原单位。这完全是领导出于个人感情在帮助你。
给单位一个物色合适人选的期限。你提出了离职要求,虽然领导想让你继续留任,但万一留不住呢?那么就需要有合适的人员来接替你的工作。不管是从内部选拔还是通过猎头招募,均需要时间。给你一个月假期处理个人的事情,实际上也是给单位一个月的时间来物色合适的接替人员,以保障单位工作的连续性。
综上,领导能给你一个月的假期做决定,实际上是给了双方一个月的缓冲期。一个月后,你如能留任,是最好不过的结局,如坚持离职,单位也有了合适的接替人员。仅此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删)
欢迎关注@职场红哥,个人观点,谢谢品阅!职场路上,我一直在努力!
财务方面的转行经验有哪些?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手工财务工作迟早会被替代,基本业务可以直接在系统通过大数据整理,并形成管理者、税务、银行所需报告输出,因此10年后会有大批的财务从业人员失业。转行已是财务人员为将来考虑的大方向。
目前看财务人员的转行有以下几种
一、金融。包括了证券、投资、黄金、外汇,从金融分析入手,利用财会的专业知识为公司进行决策、为客户指点方向,发挥财会的优势,展现自己。二、咨询服务。审计中介、税收筹划、代理记账,自己找业务,当老板。三、大数据分析。会计是处理数据的,有数据分析基础,转行做专业数据分析,必须从头学习统计学相关知识、Excel、SQL、python或r语言,现在努力,今后前途光明。四、财会培训。做培训老师,既有会计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教学生时有实例,感觉有成就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