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什么计提减值准备会影响经营成果?
1、各个资产的准备科目都是其对应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因此,计提了减值准备即意味着减少了资产的账面价值。
用公式表示就是: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科目的余额-折旧摊销-减值准备
所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增加资产负债率,对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
2、在计提减值准备的时候的分录是:
借:减值损失
贷:某某准备
可见,计提减值准备将直接减少会计利润,从而影响利润表即减少了经营成果,最终减少所有者权益,削弱财务状况。
3、计提减值准备是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但是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并未导致实际的现金支出。
计提资产减值是利空吗?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是利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稳健经营,理智管理的体现。
所谓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减值准备通俗易懂意思?
减值准备,通俗易懂的意思就是减值准备是为了以后该资产发生减值事先进行的估计。资产在没有处置之前或没有计提折旧,摊销完毕之前,当该资产发生减值,那就要按照计减持的情形,估计减值损失,从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向下调整,更客观稳健的表述,企业的财务状况。
什么是计提减值?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
会计上的账面价值处于谨慎原则,一般在每年年底会根据市场价值重新评估账面的资产是否有减值情况,例如你手上有一个之前花了5块钱买的苹果,但是市场上现在卖4块了,那你现在账面上就没反映出苹果已经跌价了,所以要计提1块钱的减值准备
已计提减值准备?
首先,没有补提折旧这种说法(除非实务中可以做做)
其次,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能转回。
最后,根据现行准则,直接按又恢复使用的账面价值,从此时再估计的未来使用年限,残值,计提折旧。
但是以上原则仅限于“固定资产”一般情况,但是如果是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则要考虑费用资本化得问题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