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算和摊销如何理解?
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回答,首先说说无形资产的摊销,任何资产都有个寿命期,无形资产也不例外,以专利权为例,在成功申请到专利权时法律也同时规定好了最长的保护期限,当然到期还可以续期,这是另一个话题,暂且不予考虑。
假如法律规定保护期限是15年,但企业估计使用10年就不再用了(在实际中可能更短,比如手机外观设计专利,可能一两年就过时了),那专利权一般在企业估计的10年期限内平均摊销,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为无形资产的摊销原理为:什么时段受益,就什么时段分摊成本。
再来看看无形资产减值的计算,什么时候无形资产会减值?以手机外观设计专利权为例,寿命一般较短,这个东西值不值钱,全仰赖消费者喜不喜欢,你企业最初估计能用3年,那专利权的成本就按着3年平均分摊。结果使用了一年之后,发现市面上出现了另一款手机更受欢迎,你企业生产的手机销量骤降了,这就说明你这款手机外观设计专利权出现减值了,因为没人愿意买了,这时候你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关键在于怎么确定减值多少?该怎么计算?
我们假设专利权成本为30万元,原来按3年平均摊销,每年摊销10万元,用了一年后,净值变成20万元(30-10)。现在要计提减值,就得计算这项无形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是多少(也就是这东西还值多少钱),有两个途径去估算这个可变现净值,一个途径是假设现在把它卖了,别人愿意出多少钱买你这个专利(假设别人最多愿意出5万元);另一个是你继续使用,你还能卖多少这项专利生产的手机,还能收回多少钱(假设是6万元)?那么减值金额=20-6=14万元,这两个途径估算的金额哪个高你就以哪个为基准计算减值金额,毕竟你肯定选钱多的途径处置你的专利嘛。
所以,无论是无形资产减值的计算还是摊销,其实是蛮主观的一个工作,里面需要人为的估计。
账面原值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账面净值的区别?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账面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和账面原值的区别:
账面价值:是指账面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后的余额,这里的备抵科目,一般是指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等。对固定资产来讲: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来讲: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
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来讲:账面原价=账面余额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以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由于不计提折旧,摊销,不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其账面价值=账面余额。
其他资产:账面原价=账面余额,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
账面净值:是针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而言的,账面净值就等于成本减去计提的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金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个会计科目所有明细科目的汇总,如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就要包括成本,损益调整和其他权益变动等明细科目,而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因为其没有明细科目分类,账面余额就是其入账成本。
账面原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为资产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会计核算中账面记载的资产价值。这种估价方法不考虑现时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不考虑资产的收益状况,因而是一种静态的估价标准。
会计中账面价值是什么意思?
账面价值是指会计记录中的净值,即一项资产的价值或负债的数量,或者任何其他科目的余额。账面价值是以公允价值计算的,即考虑了通货膨胀和市场交易,或者是在某一个确定的日期形成的估价,以更恰当地反映某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账面价值也可以称为历史成本价值,是指在采购某项资产或负债时以及在会计记录中使用的价格,可以从账面价值中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实际市值。账面价值一般不偏离实际市值太多,但也可能受到通货膨胀,市场变化或法律法规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有时会出现实际市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
无形资产为什么没有残值?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二)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本来就是虚无的东西,哪来的残值。专利什么的,能有残值吗?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学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确认必须满足两个要素: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无形资产的取得主要有:外购、自创、接受其他单位投资三种途径。
残值确定以后,在持有无形资产的期间内,至少应于每年年末进行复核,预计其残值与原估计金额不同的,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如果无形资产的残值重新估计以后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则无形资产不再摊销,直至残值降至低于账面价值时再恢复摊销。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如果有证据表明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则应视为会计估计变更,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照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为什么账面价值低于市场价值?
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通常都与其市场价值不一致,原因主要有:一、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传统财务差别。
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价值,即公司某科目或全部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作为不扣除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而账面净值是指(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交易为基础,主要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而公司的市场价值是由公司的自由资本价值和债务价值所组成,表现为公司进行兼并、重组、合资、收购、交易等所有活动中体现的价格总量。一个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应当是续营价值与清算价值较高的一个。 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是其持续经营价值超过清算价值。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中,因此账面价值具有客观性,但由于其主要针对公司资产,仅能就有交易成本的部分价值进行衡量,而许多重要的无形资产没有得到体现,财务报表上的资产统计不包括没有交易基础的资产价值,和资产的预测未来收益,因而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远远低于公司市场价值。
公司的有形资产并非完全体现公司市场价值,公司管理平台、市场资源与员工知识和人才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的价值上是不可或缺的。而传统财务会计的计算,无法将公司拥有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出来,使得账面价值低于公司价值。
二、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评估和计算不同。
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是自我价值进行评估,而市场价值则更多地表现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不仅公司要评价自身的市场价值,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投资者也需要对投资公司的市场价值进行综合合理的评价,以体现所要投资公司其真正的价值,从而正确地确定投资决策。
因此,在资本市场中,不但要重视制度会计报表上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体现,更要重视包括无形资产价值的公司真正市场价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