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养猪企业怎么交税?
在我国现行税法下,经营一个企业必然要涉及的税种是增值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
养猪在行业分类上属于畜牧业,作为一个养猪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必然是增值税的纳税人,需要就养猪收入申报纳税。
增值税养猪并且直接出售这种经营行为,在增值税的规定上属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虽然是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但是国家对销售自产农产品的规定为免税项目,不征收增值税。因此,出售自己养的猪取得的收入是不征收增值税的。
国家免增值税,不代表企业就不用申报收入了,养猪企业还要按照税法的规定,按期将自己的收入向税务局进行申报,也很简单,只要填写申报表中免税销售额一栏就行了,也不用缴税,只是把你的收入报给税务局。
如果企业是一般纳税人,要在申报表主表第8、9栏填写收入,如下图所示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就要填写申报表的第9、12栏中,如下图所示
城建税等附加因为城建税等附加税是根据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计算的,既然增值税免了,自然附加税费也免了,不过也是需要申报的,也就是说城建税、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只要在申报表填写0就可以了。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如果企业是公司制的类型,就要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不过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企业从事“ 牲畜、家禽的饲养”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因此,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也不用交税,同样将申报数据填写在申报表的免税收入栏次中。
如果企业注册类型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那么是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需要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也规定了对从事养殖业的投资者取得的收入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个税也不用交。
环境保护税因为养猪会产生粪便等一些污染物,可能会造成大气、水的污染。所以养猪企业属于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需要申报缴纳环境保护税。
不过,环境保护税征收是有条件的,就是污染物要达到一定量后才进行征收,按照环境保护税的规定,养猪要达到500头以上的规模才计算缴纳环境保护税。这个没有什么税收优惠,要根据养猪规模的大小依法纳税。
但是,征税也不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最好办法,如果不污染,自然就不需要征收环境保护税了,所以税法也规定了,即使养猪规模超过了500头,如果企业对养猪产生的废弃物进行了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不向环境排放污染物,那么也不用缴纳环境保护税。
问题总结从以上内容来看,国家对养猪还是鼓励的,毕竟这是人们的主要肉食,多征税就是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目前来看,养猪企业可能被征收的税种就是环境保护税,这也是国家为了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也希望养猪企业能够做好污染物治理,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少交税。
撰写:左刀三你 希望多支持、多关注!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有什么关系?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有什么关系。理论上,自然人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没有关系。但有一种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经济关联关系!
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还需要先回顾一下以下知识点:
一、企业包含哪些经营组织形式:企业包含三种经营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个体户)、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二、经营主体所得税形式除了公司制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外;个人独资企业(个体户)和合伙企业经营主体(非个人),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因此,题中“个人所得税”有包含2层意思: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和自然人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
三、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是针对经营主体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直接与经营主体成本费用等扣除项目直接相关,就是纳税人自己的个人所得税!
四、自然人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1、纯理论
从纳税人身份分析,自然人和企业分别代表2个不同的纳税人,自然人仅对自己综合所得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经营主体无论是适用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仅对经营主体经营所得构成纳税义务。两个不同的纳税人,从理论上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2、看不见的经济联系
企业作为个人综合所得的实际支付者,仅仅是自然人个人所得税法定义务扣缴人,从这一身份分析,个人所得税好像与企业也没有多少关系。
这种无形的经济联系,实质是劳动力成本市场竞争的关系,个人所得税占劳动收入的比重,决定劳动者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例如企业聘请的一个岗位,市场价格低于10000元就聘不到人,那么企业实际支付的劳动成本就是10000+个人所得税!因此,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的关系,纠其本质,企业是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承担者。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的关系,没有相关书籍参考,没有标准答案。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对个人所得税的理解,仅供参考!
财政补助和专项资金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吗?
这一点的税收政策规定很明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第一条规定,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具体条件是:(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这里面要注意后面加黑的文字。财政性资金作为不征税收入的同时,相关资金产生的费用也不能扣除,相应形成的资产其折旧、摊销也不能扣除。
税务上的处理规定,很明显是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角度考虑。毕竟,财政性资金体现了国家的扶持态度,再去征税会导致扶持效果的削弱,是自相矛盾。
但是,如果企业不按照70号文件的要求处理,则必须作为征税收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第七条规定,企业取得的不征税收入,应按照财税〔2011〕70号文件的规定进行处理。凡未按照财税〔2011〕70号文件规定进行管理的,应作为企业应税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再往深思考一下,这种不征税收入的处理方式,是真的不需要征税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结合一下会计处理来看: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六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举个例子。某企业2013年取得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全部用于购买资产,资产使用寿命是20年。那么,每年应当按5万计入当期损益,同时折旧也是5万。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时候,5万收入和折旧都应当从中剔除。
假设该资产每年可创造10万元收入,按照2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话,一年要交的企业所得税是:((10+5-5)- (5-5))*25%=2.5万元。20年加起来就是50万。
问题来了,如果这100万是企业自己的钱,同样购买该资产,情况就是:
之前创造100万收入的过程中,一共缴纳25万企业所得税。
之后20年中,每年要交的企业所得税是:((10)- (5))*25%=1.25万元。20年加起来就是25万。
两项加起来,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也是50万元。
什么情况,不是说好不征税的吗?怎么这么神奇呢!哈哈!从小微企业分红需补交税吗?
自然人股东从小微企业取得的分红,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境内法人股东取得了分红,不需要交税。
1、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规定,自然股东从小微企业取得的分红,属于股息利息,红利所得,需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在分红时由企业履行代扣代缴的法定义务,自然人不得拒绝。
比如,某小微企业经东会研究决定,当年分红20万元,某自然人股东按持股比例可以分得6万元,则需要由小微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2万元,该自然人实际到账资金4.8万元。
2、法人股东从小微企业取得的分红,不用交税。
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规定,居民企业投资于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比如,某小型微利企业经股东会研究决定,当年分红20万元,某企业法人股东根据持股比例可分得8万元,则该股东收到分红后,直接计入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公司转账给私人账户金额较大?
公司账户给私人账户转账金额较大时,私人账户是否需要缴税不是取决于转账金额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转账资金的性质。当然,公账转私账也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一、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公司账户和个人账户资金往来的问题,但是,公司账户的现金转给私人账户,是否缴纳税金,主要还是取决于大额现金转账的性质,也就是说,企业是否按照税法和相关政策的规定进行了合规处理。
一是为员工发工资。
即每个月企业通过银行代发工资到员工的个人银行账户,并且已为员工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这类公账转私账是不需要再缴纳个税的。
二是零星采购和员工出差借款备用金和报销。
这是企业日常经常发生的业务事项,即零星采购,或员工出差借款时,企业会从公账给借款员工的私账汇款;费用报销时,也会多退少补,需要补充支付的费用款,同样会从公账转款给员工的私账。
如果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严格执行公司的差旅费报销开支规定,是正常报销开支的费用,那么也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而如果老板或员工故意用费用报销来抵冲工资薪金,或劳务报酬的,无论发生什么费用都开具单位的抬头,那么企业或员工就存在偷逃税款的嫌疑,无疑加大了企业和员工的风险。
三是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款。
企业老板或员工都会因发生借款关系,而导致的资金往来。
一方面是企业有时因资金紧张或许会向老板、股东或员工借款,双方借款业务发生时需要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双方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是老板向企业借款。
如果企业向老板、股东或员工借款,没有支付利息,只是偿还借款,那么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如果企业向老板、股东或员工借款,在偿还本金的同时,还需要支付利息,那么收到利息的老板、股东或员工,则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老板向企业借款,应控制借款时间,注意不要跨年,否则没有偿还的借款,有视同企业分红的风险。
四是劳务报酬方面的现金支出。
企业的这类支出,应注意双方是否签订了合同,对方是否开具了发票,还要关注合作方的性质,是个人(也就是说如果是个人,则涉及公账转私账的问题),还是企业,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否则,可能会增加涉税风险。
五是企业分红的现金支出。
公司现金分红时需要公司将分红款转给股东的私账,且现金分红是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组织形式,其分红所交纳的税项是不同的。如有限责任公司,既要交纳企业所得税,还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二、企业还是尽量避免以下从私人账户进行收付款的活动。
一是规模很小的企业,却常常发生金额很大的现金流水。
二是资金转入转出存在异常,比如分批次转入现金,又将大额现金集中转出;或者是将大额现金集中转入,又逐渐分次将大额资金转出。
三是公司的经营业务或经营范围,与大额现金流入流出的关联性很差。
四是公司账户的资金短期内频繁且大额给私人账户转账;或公司账户短期内频繁收到非业务关系的私人账户的汇款。
五是公司频繁开户,或是销户,并在公司销户前有大量的现金流水发生。
六是闲置很久不用的对公账户,突然启用,并且有大量的现金活动。
总之,企业公账转私账是否需要交纳税金,与金额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现金转账的性质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企业账户与私人账户之间是正常的业务往来,与税金没有关系;但如果公司刻意利用私人账户进行套现、洗钱或偷税等行为,则既要补缴税金,还要受到处罚。
我是智融聊管理,如果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持续关注更多财经话题。
2020年9月7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