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一对一在线答疑,有没有人做过课程顾问?
有没有人做过课程顾问,今天面试了一家就是课程顾问,这个职位怎么样,好做吗。我的答案是:这个工作压力很大,钱不多。
第一点:这个工作的主要内容
电话客服工作范围,不停地打电话找家长,经常被挂断,就是一份市面上的电话客服的工作内容,这个电话客服工作一般的市价是几千块一个月。
联系了家长以后,家长表示愿意来了解一下,然后就是和家长沟通,其中包括拍马屁,忍受可怕的小孩叫声,同时要提出各种方案让家长选择,这个时候是商品销售员的工作范围,如果自己写方案那么就难度大一点,这个工作市面价格是几千块一个月。
如果家长愿意了,那么后续就是维护家长,简单来说,别让家长跑了,期间包括24小时嘘寒问暖,包括在微信群里面各种报告小孩的进步,你对自己的小孩和爹妈都不会有这么全心全意。这种工作是售后服务工作,市面价格是几千块一个月。
然后空余时间要整理数据把所有可能存在的家长勾画出来,吸引他们过来,那些已经报名的要让他们留下来。这个工作是数据分析员的工作,干得好的,市面价格大几万一个月。
楼主,说句不好听的,你干了一堆技术活却拿一点点钱,会不会觉得自己实在是非常的价廉物美啊。
第二点:招聘这个工作的公司要求和态度
招聘这种多技能公司对于员工的要求是:以上那些你全部要做。但是他们对于员工的态度是:你就不过干了点打杂的工作,要你教书你会么,你就只配拿低工资。
这种技能和态度就是真实的教育培训机构的态度,他们认为老师才是来帮自己赚钱的,其他的都是打杂,都是可以替换的。因此工资很低而且还经常和销售业绩挂钩。
总结:与其去做教育培训的打杂不如专研一项然后努力赚钱。
云闪考培训怎么样?
云闪考培训师资力量雄厚,老师认真负责,是一家很好的教育培训机构。
成都云闪考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09-25,注册资本为3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曾雪,经营状态为存续,工商注册号为510104000953764,注册地址为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提督街54号12层J座。
云闪考的中级会计课内容包含了视频网课、赠送的教辅、大数据题库、押题密卷、八次模拟机考等,课程设置很系统全面,总体来说备考中级只需要这个课程就够了,此外还可以选择一对一辅导的答疑,对自律性差、需要督促学习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帮助。
东奥会计和中华会计网校哪个好?
中华会计网校更加的好。从实力,师资力量,答疑,学成比例以及技术方面来说,都是中华会计网校更胜一筹。
1、实力:两家网校实力差别明显,中华会计网校是上市公司,东奥会计网校没有上市,中华会计网校会计辅导涉及面更广。中华会计网校已成为目前网络远程教育会计考前培训市场的主导力量,市场份额高达72.50%。
2、师资力量:网校注册会计师辅导的名师实力相当,网友评论众说纷纭,中华会计网校的徐经长、郭建华、叶青、陈华亭、杨闻萍等都是大师级人物。整体上中华要好一点,老师的实力更强,而且中华的品牌也更大,东奥除了张志凤的会计讲得不错以外,其他科目的老师都没有中华好,然而中华会计网校,个领域辅导的顶尖名师,非常牛。而且中华的老师学历更高,水平要比东奥的老师高一点!
3、答疑:中华会计网校的一些答疑老师水平很高,答疑效果也很好。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看东奥的网课,有不懂的知识点没地方问时会发出东奥的答疑是限定在100个问题内,就是已经写好了问题标题,只能看这100个问题,没办法问自己想问的问题。
4、学成比例:2018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华会计网校学成比例最高达74.48%,东奥2018年未出学成比例统计结果。
5、技术:中华会计网校课件技术稍高于东奥会计在线,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中华会计网校作为上市公司,资金更雄厚,2011年陆续推出了高清课件、手机看课、手机学习报等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注会机考模拟系统也是最权威的。 当然具体还是要因人而异,在这里推荐中华会计网校,并非对东奥有偏见,仅是个人观点,大家可以都听听后再做选择。
子蚁会计蓝宝课真的很厉害吗?
作为一个二战CPA的在职人员,我只能说相见恨晚,去年稀里糊涂的第一次试水,不出意外的没过一科,嘿嘿嘿
今年跟着子蚁会计蓝宝课学习了2个来月,整体效果是真的好,尤其是会计课程的讲解,通俗易懂,简单跟你说两句吧。首先子蚁的知识体系根据考试大纲来的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教材还进行重点勾出了重要考点以及常考点,还包含了思维导图,并且分析了最近3年真题剔除了一些基本没有考过的知识点,教材一下薄了好多,这样既能节省备考时间效率也会提升很快。老师讲课是那种比较有意思的,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风格,因为我是那种一学习就犯困的,老师上课幽默风趣可以一直吸引我的注意力,不至于打瞌睡,哈哈哈而且偶尔冒出的段子真的很提神醒脑啊。一节课学下来的话我对课上的知识点印象都很深刻不会轻易就忘记,而且老师也很会梳理知识点,框架都很清楚明了,不需要怎么去背就能记住个大概意思。再者就是老师全程一对一答疑,遇到不懂的点咨询老师,都会帮你解决的,不再像去年一个人孤独战斗的小麋鹿了。
当然,这个对于上课风格都是见仁见智的,可能有的同学跟我一样喜欢这种的,有的同学喜欢其他的课程,还是要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课程哈。
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区分?
大学时认识了一个女同学,她是学会计的。她刚开始接触会计的时候,对会计中的借和贷一直区分不清楚。后来我去他们的班上蹭课,假装是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特地去请教了会计专业的老师怎么区分借和贷?
大学老师告诉我:其实借和贷,只是一个符号,相当于加减。如果连这个都搞不清楚的话,以后怎么出去帮公司做帐呢?怎么当一个合格的会计呢?听到这句话后我当时脸就红了。没曾想原来会计专业的借跟贷是最基础的。我去了图书馆,找了一本《会计学原理》钻研了一下。我搞了几天几夜都想不清楚这个借跟贷的关系。这时我看到一句话:又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这句金句启发了我,我又抱着《会计学原理》看了几页,终于摸到解释借和贷概念的篇章。
借字表示的是债权,应该收到的款项;贷字表示的是债务,应该付出的款项。在一个账户的左边写上“借方”,右边则写上“贷方”。如果规定借方是增加额,那么贷方一定是减少额。随着会计几百年来的发展,复式记账法已经传入了中国,被很多学子学习,却没有搞懂。其实,只要搞懂几种负责的记账模式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记账是记在一个账户上,关于这个账户的性质又有几个类别:
资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指的是你的现金、办公用品等,这些都是你的资产。这个账户的结果是: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比如说,你从银行提出了500现金,借方就写下500;然后用了300去买了一套桌椅,相当于支出了300,,在贷方写下300。余额就剩下500-300=200。
资产类账户很容易记,你的柜子里有多少现金,放进去了多少就记多少,消费了多少就记多少。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负债,就是一个负债者,欠了一大屁股债的那种。所有权益类账户,意思是这个账户是你自己的,像是你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关于这类账户的借和贷,跟资产类账户相反,在贷方写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借方写减少。
如果还不了解,可以把他看成是个人账户,是一个欠钱的账户。你从银行贷款了20000,那你手头上的现金就多了20000,在贷方写下。过了一段时间,你要偿还这笔债务,则就在借方记下。这类账户的贷,就是有钱了;借,借出去了,钱没了。
损益类账户损,损失,产生费用,就是费用类账户;益,收益,有了收入,就是收入类账户。所以损益类账户一般分为这两种。不过,收入类账户跟负债类账户的记账方式差不多,每一个月、每一个季度的收入都是有变化的,如果比上个月多,那就在贷方写增加的收入,相反在借方写收入的减少,它没有期末余额,就是不用结余。
而费用类账户则跟资产类账户差不多,在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在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与收入类账户相反。还有一种是成本类账户的记账方式跟资产类账户一样。
记账规则是什么?理论家们把账户分成了多种类型,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工作中上司领导要求你,用借贷记账法去记账,那就要严格按照以下三种步骤来执行:
①先分析这些账单、数据是属于哪个账户的,同时要区分好这些账户的性质,不要记错,一旦记错复查起来可能要花费你几天几夜的时间。
②接下来确定这些账户的变化,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如果一成不变那你就省了功夫,有时间去喝茶了。
③最后,根据增加额和减少额确定借贷,一定要记住上面四种类型账户的记账方式,千万不要记错!
这就是复式记账法的规则,一定要区分好记账的类型,再下笔去写,这就像上学考试时先写上自己的姓名学号一样,如果不按照步骤去执行,没准会丢分,还会丢工作哦。
下面用《会计学原理》中的题目来操作一番①从银行提取现金600元,补充库存;
②用银行存款20000元购买材料,验收入库;
③受到外商投入不需安装的生产机器设备一台,价值10000;
④用银行存款1000元支付广告费;
收到了这些账单后,就开始依据步骤来执行:①借:库存现金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②借:原材料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③借:固定资产 10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
④借:销售费用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用这样的方式分类后,逐一确定这些账单的性质,①要记在资产类账户;②是够买原材料,从银行拿钱出来,记账方式资产类账户;③是收入了固定资产,相当于有了收入,记账方式跟资产类账户相似;④是销售费用,记账方式是费用类账户。
确定好了之后,就可以在每一个账户写下。最后再做一个表格汇总给上司看就行了。
学会会计有什么用?用会计学思维看事物会更透彻自从我研究透了借贷记账法后,我对会计就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渐渐学会用会计学思维去分析一件事情的背后矛盾。
其中运用除法运算是最关键的,比如你开了一家奶茶店,从规模和营业额来看,你都比不上那些连锁店。这时你去了解另外一家公司的实力,可以从会计思维入手,假设这家公司的营业额每一年都在呈指数式增加,第一年是1亿元,第二年是5亿元,第三年是10亿;而他们同年的净利润则是1000万,1500万,2000万。
这样看好像看不出门道,这时你用除法去计算,会发现第一年的营业净利率是10%;第二年则是3%;第三年更低了,是2%。
这样一计算,是不是发现所谓的龙头老大也不过如此?接下来就可以用自己的优势去找到自家公司的发展方向。
另外一个更关键的会计学思维是看中大数字。这点可以从各位的消费习惯来解释,比如说你在网上买了一件衣服,有优惠,但是要达到一定的条件,这时你为了省下这几块钱,发动了亲朋好友的力量。但是你用30万去买一辆车,这时加上各种保险、各种套餐等,需要花费33万,你还会不会想办法去降价?你可能会想,30万跟33万也没有什么区别吧,当机立断就付款了。可是,如果你是一个看中大数字的人,那么30万和33万之间就差了3万,3万块要买多少件衣服才可以节省下来?
按理说,越大的金额越能达到节省的效果,但是很多人对于省大钱却掉以轻心了。关于会计学思维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先进钱后花钱,绝不超前消费,也不要忽视现金流的潜在危险等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