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什么,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年所得额是指工资薪金收入总额,含全年的所有货币性和非或非货币性收入,不含个人所得税免税所得。
1、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年所得额-费用扣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个人所得税(pe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5、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有什么区别?
非请自来。
最简单、直接的解释: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
与其说两者有什么区别,不如说两者存在什么联系更为贴切。对税法知识有一定了解,很好理解两者的关系。
道理很简单,以“所得”为征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顾名思义,就是有多少“所得额”,就要以此计算“应纳税额”。理论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了,还是举个简单例子讲解一下吧。
现在很多人写悟空问答,如果月收益10000元,提现的时候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当然了,这是由支付方代扣代缴的。怎么计算当中的个人所得税呢?
首先,该笔业务应纳税所得额=10000*(1-20%)=8000元,意思是要按这个金额来计算纳税。应纳税所得额8000元,对应的税率是20%,速算扣除数为0,计算出的税额就是8000*20%=1600元,1600元即为应纳税额,是需要缴纳的税额。
取得“应税所得”,据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最后再计算出“应纳税额”,这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步骤,即有“应纳税所得额”才能计算“应纳税额”。
如上例,取得10000元收益,即“应税所得”为10000元,然后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8000元,最终交税1600元,即为“应纳税额”。
有因必有果,“应纳税所得额”是因,“应纳税额”是果。
大概就是这样了,我先闪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