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兑贴现利息会计分录,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如何做账?
1、先计算贴现利息及贴现所得金额贴现利息的计算,如果是附息票据,应先计算票据到期值,公式: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X票面利率X票据天数/360如果是无息票据,则票据到期值就是票面金额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X贴现利率X贴现天数/360贴现所得金额=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2、贴现的会计分录: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按从银行贴现所得资金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贴出票据的票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二者之间的差额,借或贷“财务费用”科目,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借或贷:财务费用贷:应收票据
银行承兑贴现会计分录怎么写?
银行承兑贴现的会计分录如下所示:借:银行承兑贴现(资产类账户)贷:应收票据(资产类账户)贷:贴现收入(收入类账户)银行承兑贴现的会计分录应该包括借银行承兑贴现、贷应收票据和贷贴现收入三个科目。银行承兑贴现是指企业将其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在银行处贴现,以获取资金。在会计上,借银行承兑贴现这一科目是为了记录企业收到的现金,贷应收票据是为了减少应收票据这一资产的金额,而贷贴现收入则是为了记录企业在贴现过程中所获取的收入。银行承兑贴现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快速获取资金的方式,能够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在会计上正确处理银行承兑贴现的会计分录,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动和业务成果。根据具体情况,在编写会计分录时请参考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政策。
应收票据的贴现会计分录是什么?
一、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会计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财务费用(贴现息)
贷:应收票据(票面价值)
二、解释
1、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的付款人为承兑人
2、商业汇票的贴现是指票据持票人在票据未到期前为获得现金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而发生的票据转让行为。通过贴现,贴现银行获得票据的所有权。
3、贴现的基本规定。
(1)贴现条件。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向银行办理贴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与出票人或者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2)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的期限从其贴现之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1日的利息计算。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的期限以及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日期。
(3)贴现的收款。贴现到期,贴现银行应向付款人收取票款。不获付款的,贴现银行应向其前手追索票款。贴现银行追索票款时可从申请人的存款账户直接收取票款。
4、贴现时,企业取得了资金,银行存款增加,贴现息是企业为获取资金而支付的筹资费用,记入“财务费用”。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转让给了银行,应收票据减少,记入贷方。但贴现后的银行承兑汇票存在到期付款人不付款的风险,企业应在备查簿登记。
贴现利息的账务处理怎么做?
借:银行存款 应付利息 贷:短期票据 贴现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 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贴现的性质: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 贴现的利率: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 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利息是汇票的收款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票款向贴现银行支付的利息,计算方式是:贴现利息=贴现金额x贴现率x贴现期限
贴现利息计入什么科目?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贴现息记入“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科目。借:银行存款,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贷:应收票据。公司实际收到的款项是扣除贴现息的金额,而银行收取的贴现息视同公司贷款利息,收到汇票计入应收票据是,所以应将其全部转销。
贴现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科目。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
企业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即减去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等科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符合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或“短期借款”科目(不符合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