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识别号有20位数吗?
纳税人识别号没有20位的,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66号:纳税人识别号使用18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纳税人识别号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码,通常简称为“税号”,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都是唯一的。这个属于每个人自己且终身不变的数字代码很可能成为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2015年1月12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本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未来每个公民可能都将拥有一个由税务部门编制的唯一且终身不变、用来确认其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
纳税人税号多少位?
纳税人识别号位数:
15位、18或者20位码
纳税人识别号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码,通常简称为“税号”,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都是唯一的。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识别号怎么写?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纳税人识别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在三证合一政策实施之前,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是由税务部门颁发的,格式为 15 位,包括 9 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号和 6 位地区代码。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格式为 18 位,包括 1 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 位机构类别代码、6 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 位主体标识码和 1 位校验码。
三证合一政策实施后,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纳税人识别号合并为同一个号码,格式为 18 位。在这个号码中,前 9 位是组织机构代码证号,接下来 3 位是地区代码,然后 6 位是主体标识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因此,在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纳税人识别号时,需要根据企业所在的地区和税务部门的具体要求来书写。通常情况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纳税人识别号的前 9 位是相同的,表示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号。接下来的 3 位数字表示企业所在的地区,然后的 6 位数字表示企业的主体标识码,最后一位数字是校验码。
需要注意的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纳税人识别号的具体写法可能因地区和税务部门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在书写时,建议参照当地税务部门的具体规定或咨询专业人士。
纳税人识别号是多少位数?
在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这三证合一证后,一个企业只有一个“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识别号也就是这个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包括五个部分共18位数,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和1位校验码。
15位营业执照注册号或18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开发票的税号吗?
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是指“91”开头、18位数的那个“社会统一信用代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