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征点和免征额有什么区别,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是什么?
起征点和免征额是个人所得税的两个重要概念,具有一定的区别。
起征点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前收入额的下限。当个人的年收入超过起征点时,需要根据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
免征额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在一定范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金额。超过免征额的部分需要根据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
简单来说,起征点是个人年收入的下限,如果年收入低于起征点,则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免征额是个人年收入中可以享受减免个人所得税的部分,超过免征额的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是什么?
纳税人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需要掌握起征点和免征额的概念。起征点是指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一项减免,是一个金额标准。而免征额是指在该额度内的个人收入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具体来说,起征点是指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不低于起征点时,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5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当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时,就不需要为此缴纳个人所得税了。
而免征额则是指在一年内的所得税收入低于该免征额的人员,可以不纳税。具体来说,对于中国居民个人,目前享受的免征额为每年12000元人民币,而对于非居民个人,则没有免征额的规定。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中国居民个人在一年中的收入为10000元人民币,那么从这10000元人民币中先减去12000元的免征额,剩下的就是自己实际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应纳税所得额小于5000元人民币,那么就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如果应纳税所得额大于5000元人民币,就需要按照个人所得税的标准进行缴纳。
总之,起征点和免征额都是个人所得税中的重要减免规定,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的规定,有助于个人做好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工作。
免征额和起征点的异同是什么?
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起征点与免征额同为征税与否的界限,对纳税人来说,在其收入没有达到起征点或没有超过免征额的情况下,都不征税,两者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又有明显区别。
其一,当纳税人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就其收入全额征税;而当纳税人收入超过免征额时,则只就超过的部分征税。
其二,当纳税人的收入恰好达到起征点时,就要按其收入全额征税,而当纳税人收入恰好与免征额相同时,则免予征税
什么是起征点?
起征点是不达点不征税,达到点全额征税.而免征额是对一定的销售额免征。
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
什么是免征额?
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免征额亦称“免税点”。税法规定课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无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免征额的部分都不征税,仅就其余部分征税。 起税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全部课税对象纳税。
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起征点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免征额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同样的数额规定为起征点和规定为免征额,对那些收入在规定数额以下的人来说,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但对于收入超过规定数额的纳税人而言,其影响就截然不同了。
3、应用的领域不同 起征点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应用比较多,主要针对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个人。而免征额在个人所得税中的应用比较多,如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2011年9月1日起为3500元,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或特权使用费所得为定额800元或定率为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