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一教材目录,税法基础知识入门?
一、什么是税法
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们国家没有一部叫《税法》的法律,税法是与税收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称,总的来说,就是要告诉我们谁要缴税、缴多少税、怎么缴税等问题。
按照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就是规定具体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和义务。
程序法就是规定税务机关及纳税人等主体在具体纳税过程中可能涉及程序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二、有哪些税
我把教材目录放上来,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哪些税种了。
教材一共有14章,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基本理论(第1章), 第二部分具体税种(第2-12章),第三部分国际税收和纳税征税程序(第13-14章)。
第二部分具体税种,一共涉及18个税种。
三、税法的要素
税法的要素主要包括六个: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减税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1.纳税人
纳税人就是纳税义务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也就是说,纳税的最终义务人是法人和个人。
另外,还有2个与纳税义务人相关的概念: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的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本身并不是直接的纳税义务人,它只是代税务机关扣缴税款,然后转交给税务机关,承担的是扣缴义务。
比如,发工资时,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你拿到手的工资是已经被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的剩余部分。
代收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往来而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或个人。
代收代缴义务人本身不是直接的纳税义务人,也不是具有收税权利的国家税务机关,他只是在向纳税义务人收取某种收取款项时一并收取应缴纳的税款,然后转交给税务机关,承担的是代收义务。
比如,买过汽车保险的人都知道,每年购买交强险时,卖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就要一并代收每年的车船税,然后保险公司再统一转交给税务机关。
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从名字上就可以很好的区分,一个是“扣”,肯定是发钱时才可能从中扣除;一个是“收”,只有收钱才可能是收取,结合我上面举的例子就更好理解了。
2.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叫征税对象,就是对什么征税,这个对象在税法上叫“税目”,可以理解为征税的目的对象。
课税对象体现的是具体税种的征税范围,也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3.税率
税率,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一个词了,表示征税的深度。但是这里需要注意,不是说税率就一定是按照多少比例征税,也有可能不是按照比例征税,请继续往下看。
税率的基本形式有三种: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我国现行税率有: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就是按照一定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比如增值税的税率13%、企业所得税的税率25%。
(2)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就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表现为将课税对象(就是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等级,不同等级规定不同税率。
如果上面说的数额等级是随着金额的增加而划分的等级,这种叫做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就是超过不同的额度就会有不同累进的税率,这样理解这个名词就好记好理解了。
2021年注会有哪几个章节?
2021年注册会计师教材有哪几个变动的章节,2021年注册会计师教材变动相关内容是各位考生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考生们备考时一定要熟悉所报考科目发生变动的内容,这通常是考试的重点。
《会计》科目教材变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点就是章节顺序发生了比较大的调整,但实际内容变动并不大,变动的幅度在15%左右。
《审计》科目主要变动的是与准则修订相关的内容,整体变动的幅度在35%左右。
《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教材内容最明显的变动就是章节数量发生改动,从之前的21章调整为20章,整体变动不是很大,变动幅度在20%左右。
《税法》科目教材的大部分章节内容基本都有发生变动,其中属增值税的变动最大,变动幅度在45%左右。
《经济法》科目教材根据现行的民法典与新规做出相应调整,变动幅度在45%左右。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教材的部分章节有一定的调整,变动幅度在25%左右。
税法一和税法二有什么区别?
税法一和税法二这两门课程是注税考试的核心课程,也是学好税代的基础。 税法一和税法二加在一起就是整个的税法基本原理和税收实体法内容,只是注税这两本教材的知识含量和难度之和要超过注会税法的教材内容。 其主要区别:1、税一主要内容是商品和劳务税,即通俗所说的流转税;2、税二主要内容是所得税。 所得税尤其是企业所得税严重依赖于其他所有的税收实体法内容,故税法一是最基础的学科,税法一和税法二组成注税的基础学科,加上财务与会计,三门课是学习税代的基础。
税法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
大学生刚毕业,不知道你从事的是税务工作还是非税务工作。但不论你是否从事专业的税务工作,若想学习税法,掌握税法 ,本人愿意给你提供一些经验。
学习税法,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大处着眼就是对如何学习税法要有一个大的思路,不能就税法学习而学习。脱离工作实际,就税法教材学习而学习是完全不行的。
正确的做法是:
首先是学习不能脱离工作实际,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学得快,学得深,学习才会有实际效果。并能够把学习效果转移到工作上去。
其次,学习的面不能只是孤立的学习税法。应该在学习税法的同时,与税法相关的会计法,经济法,刑法等一并学习。你学习税法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这些学科也是为了工作应用,是你工作中应用必不可少的。
什么事小处入手呢?指的是具体的学习。
首先要有完备的学习资料。税法等学习教材,辅导练习,相关文件一样都不能少。其次,开始学习税法要养成系统学习的习惯。尽管才开始接触税法学习,会感到吃力,但是一定要系统的学习一遍,找找感觉。你开始的学习,遇到难学的地方不要深究,最主要的就是掌握税法的全貌。慢慢的再由浅入深。第三,学习要同具体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税务问题需要解决,你这时候找资料学习,就会感觉到记忆非常的深刻,学习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叫做工作学习两促进。第四,一定要养成学习政策法规,找原文的习惯。许多人没有养成这个习惯,这是他们与专业人士出现差距的原因。税收政策变化快,有的政策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过时。过时的文件在工作中应用是非常令人尴尬的。所以你要改变这种习惯。要时时刻刻关注政策的变化,把文件一步步搜集起来。经过日积月累,文件多了,你的经验也多了,你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很多。总之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希望你做一个有心人。相信自己能行的!
如何考过税法一和税法二?
《税法一》与《税法二》两个科目的内容包含了税法的基本原理以及18个实体税种。
《税法一》的内容以流转税为主,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为重点章节。而《税法二》的内容则以所得税为主,其中的重点章节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个科目虽然均为税法,在学习之中也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并没有主次关系,因此可以同时进行学习。不过在备考时也需要注意,不要记混了各个税种的税目、税率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