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捐赠包括哪些,公益事业费用包括哪些?
公益性支出费用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包括:
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什么是公益事业现金捐赠?
公益性现金捐赠是指公益、救济性捐赠(以下简称公益性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以现金资票的形式进行捐赠。
例如一些公众人物,企业家,演艺界明星等等,在国家有难,地区受灾等情况下,做出的很高尚的行为,此举应该收到大家的赞誉。
公益性捐款包括哪些类型?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根据上述规定,捐赠支出用于上述公益事业的,属于公益性捐赠。
什么是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
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是指在法律规定下,符合相关标准和程序的捐赠行为。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捐赠目的明确:捐赠者需要明确捐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或者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例如教育、医疗、扶贫等。
2. 无偿捐赠:捐赠者必须是出于无偿奉献的精神而进行捐赠,不能以牟利为目的。
3. 合法来源:捐赠的财产必须来源合法,不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
4. 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格条件:捐赠者和受赠者都需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资格条件,如必须是合法注册的公益组织或者满足相关资格的个人。
5. 符合公益性要求:捐赠的财产必须用于实施公益事业或者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不能用于商业活动或个人利益。
6. 审批和登记程序:捐赠行为需要经过相关机构或主管部门的审批和登记手续,确保捐赠行为合法有效。
7. 公开透明:捐赠者和受赠者应当向公众公开捐赠的相关信息,包括捐赠用途、捐赠金额等。
公益性支出包括哪些?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第三条规定,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向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具体范围包括:(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根据上述规定,捐赠支出用于上述公益事业的,属于公益性捐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