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怎么算,核定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
在了解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之前,需要先了解核定征收的条件。因为很多的时候,企业思考的问题是能不能申请核定征收?核定征收是不是可以解决进项不足之类的问题。
1. 哪些情况下可以核定征收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或者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薄的;
2.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3.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4.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5.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很大一部分的情形是:核算上有问题,没有账簿,或者账目混乱。
但是实际当中,并不是企业要去申请核定就能申请到的,也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2. 核定征收的计算核定征收有定额和定率的征收方法。采用较多的是定率征收。
很多企业成本不能准确核算,而收入是可以准确核算的,那么这时候就采用收入来进行核定。如果收入不能准确核算的,那么就采用成本来进行核定。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核心思想就一个,框定应纳税所得额,算出该交多少税。
因为对于查账征收的企业来说,收入-成本费用损失等,再经过调整,就能算出有多少所得是该交税的,但是,有些企业由于收入或者成本核算的问题,某个项目算不出来,所以,也就只能用一定的方法来匡算应该缴纳的税额。
(1) 用收入进行核定
在收入准确的情况下,应纳税所得=收入*应税所得率,就是核定在取得的收入中,有多少是需要交税的。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出应该缴纳的税额。
比如,企业取得的收入为100万,应税所得率为10%,企业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税率5%,那么这个时候,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为:100*10%*5%=0.5万元。
(2) 用成本进行核定
大部分的企业都是收入能够准确核算,如果企业确实只有成本是准确的,那么只能采用成本来进行核定。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适用税率
计算的原理与收入其实是一致的,先匡算出应纳税所得。
比如,企业的成本为90万,应税所得率为10%,适用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税率5%,
那么这个时候,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为:90/(1-10%)*10%*5%=0.5万元。
3. 核定征收的问题很多时候,核定征收并不是企业想申请就能申请到的。而且核定征收只是一种核定交税的方法,并不是说企业申请了核定,从此以后就不用再取得成本发票了。不管是根据发票管理办法,还是会计法,能够取得的发票,都要尽量取得。
同时,对于本身会计核算健全的企业,可能不一定适用核定征收。所以,在实际中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选择。
核定征收所得税该如何计算?
目前有两种收取的方式: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
查账征收:采用财务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当根据收入和成本减少后的利润确定适用的税率,计算并缴纳。
核定征收:适用于能够正确计算收入,不能正确计算成本的企业。
核定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预先核定纳税人的应税所得率,由纳税人根据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等项目的实际发生额,按预先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办法。
实行核定收办法,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小微利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核定比例)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税务部门会给出一份应税所得率表:
一般的地方税务局给企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是按照最低的计税。
例如:服务行业营业额100万,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0%即,企业所得税=100万×10%×25%=2.5万什么叫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所得:这是的依据。纳税人在每个纳税年度的总收入减去可扣除项目的金额,即:应税所得=总收入-可扣除项目的金额。
纳税人在每个纳税年度的总收入减去扣除的补贴是应税收入。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个纳税年度的总收入减去非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各种扣除额,以及允许补偿的上一年度扣除额的余额。
应付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企业核定征收怎么交税?
企业核定征收怎样交税:
核定征收也有好几种,我说两种比较常用的
1、按经费支出换算收入(一般是代表处会用到)
收入额=本期经费支出/(1-核定利润率-营业税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收入额*核定利润率*企业所得税税率
营业税=收入额*营业税税率
2、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核定利润率*企业所得税税率
营业税=收入额*营业税税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