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保障倍数的公式,计算EBIT利息保障倍数?
分子利息支出是费用化利息,利润表里的是财务费用,没有利息支出这一项,如果假设财务费用全部是费用化利息,利息支出为0,分子的利息支出为0;分母利息支出是全部利息,包括费用化利息和资本化利息,固定资产等中都含有资本化利息,不会为0。
利息保障倍数是对利息偿还的保障能力,如果真的一点利息都没有,就不需要保障。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是息税前利润,不是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EBIT/I利息倍数计算公式?
利息倍数就是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公式中: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利息保障倍数公式详细?
利息保障倍数是用来衡量企业偿还债务利息能力的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可以通过税前息前利润 (EBIT) 除以利息费用的计算公式得到。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 (TIE) = 税前息前利润 (EBIT) ÷ 利息费用
税前息前利润 (EBIT) 是指企业未扣除所得税费用和利息费用前的盈余,通过损益表中的相关数据可以找到。利息费用是每期债务所产生的利息,在损益表中可以找到。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有些细微的差异,一般利息保障倍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是什么呢?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是用于衡量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是否足够支付其利息支出的能力,通常用于债券等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分析。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利息支出
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现金的净额,减去经营活动中所支付的现金的净额。利息支出是指企业在某一时期内所支付的利息总额。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企业越有能力用自有资金支付其债务的利息,也就越有投资价值;反之,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越低,说明企业越难以支付其债务的利息,有投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利息支出指的是现金利息,即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利息,而不是会计利息(利息费用)。
现金利润保障倍数是什么?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是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支付额之比。支付现金股利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股利占结余现金流量的比重越小,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中文名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外文名
Cash flow interest coverage ratio
定义
净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支付额之比
企业为标准
一般为2
作用
指标对财务分析只起参考作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