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速算扣除数,2020年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要几个税点?
你好!针对你的问题,作出以下参考回复!
我国增值税税率不断变化,目前有3档税率和2档征收率。
2019年4月1日以后的税率和征收率情况:
基本税率 13%、 9% 、 6%
征收率 3%;5%
一、基本税率 13%
(1)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除适用低税率和零税率的外)。
(2)纳税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下称应税劳务)。
(3)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提示】有形动产租赁,包括有形动产融资租赁和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
水路运输的光租业务和航空运输的干租业务,属于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
基本税率 9%
1.货物类
(1)粮食等农产品(含动物骨粒、干姜、姜黄、人工合成牛胚胎;不含麦芽、复合胶、人发、淀粉)、食用植物油(含棕榈油、棉籽油、茴油、毛椰子油、核桃油、橄榄油、花椒油、杏仁油、葡萄籽油、牡丹籽油;不含环氧大豆油、氢化植物油、肉桂油、桉油、香茅油)、鲜奶(含按规定标准生产的巴氏杀菌乳、灭菌乳,不含调制乳)。
(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二甲醚。
(3)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提示】中小学课本配套产品(包括各种纸制品或图片)由于与课本配套,按照图书对应的低税率计税。国内印刷企业承印的经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印刷且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编序的境外图书,按照图书适用的低税率征收增值税。
(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含密集型烤房设备、频振式杀虫灯、自动虫情测报灯、粘虫板、农用挖掘机、养鸡设备系列、养猪设备系列产品、动物尸体降解处理机、蔬菜清洗机)、农膜。
(5)食用盐。
2.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类
(1)交通运输服务
(2)邮政服务
(3)基础电信服务
(4)建筑服务
(5)不动产租赁服务
(6)销售不动产
(7)转让土地使用权
基本税率 6%
(1)现代服务(租赁服务除外)
(2)增值电信服务
(3)金融服务
(4)生活服务
(5)销售无形资产(含转让补充耕地指标,不含转让土地使用权)
【提示】纳税人通过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交易平台转让补充耕地指标,按照销售无形资产缴纳增值税,税率为6%。
二 、零税率
(1)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2)境内单位和个人跨境销售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零。主要包括国际运输服务;航天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费的下列服务:研发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设计服务、广播影视节目(作品)制作和发行服务、软件服务、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信息系统服务、业务流程管理服务、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转让技术。
(3)其他零税率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关资质的国际运输服务项目,纳税人取得相关资质的适用零税率政策,未取得的,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境内单位和个人以无运输工具承运方式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由境内实际承运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无运输工具承运业务的经营者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欢迎沟通交流,望采纳!谢谢!
2020年终奖的个税怎么算?
以下是2020年年终奖金的税率表:
1、全月应纳所得税额不超过3000元的,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
2、全月应纳所得税额超过3000元,不超过12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10;
3、全月应纳所得税额超过12000元,不超过25000元的,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1410;
4、全月应纳所得税额超过25000元,不超过35000元的,适用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2660;
5、全月应纳所得税额超过35000元,不超过55000元的,适用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4410;
6、全月应纳所得税额超过55000元,不超过80000元的,适用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7160;
7、全月应纳所得税额超过80000元的,适用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15160;
例如A员工,年终奖金为1万元,那么10000÷12=833.33元,全月应纳所得税额低于3000元,A员工适用的税率为3%,需要缴纳的所得税为10000*3%=300元;
例如B员工,年终奖金为6万元,那么60000÷12=5000元,全月应纳所得税额在3000元至12000元之间,B员工适用的税率为10%,需要缴纳的所得税为60000*10%-210=5790元。
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个人所得税的现行税制采用的是分类税制,表现形式就是根据所得来源分为9个税目
具体每个种类的计算我们后续会慢慢聊,这里我们要知道一个比较特殊的规定,就是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具体怎么算,很多人可能会有点困扰,我们喜欢用案列说明,有些文章经常引用税务的条例,但是不举例不计算怎么让人明白呢》
白领A先生在某企业任职,2019年1月-12月每月在甲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另外,2019年3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元,稿酬收入2000元,6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0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000元。
假设每月缴纳三险一金2500元,每月专项附加扣除共计为3000元,无其他扣除。
个税其实就两步,预缴和汇算清缴
我们先完成第一步 预缴
1、工资薪金部分
2、劳务报酬
3、稿酬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表单设置其实很简单,就涉及一个函数IF,比如劳动的所得
=IF(IF(E24<=4000,E24-800,E24*(1-20%))<0,0,IF(E24<=4000,E24-800,E24*(1-20%)))
公式的背景就是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而税率则依据下图来计算
预扣预缴税额=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稿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额=4080+(440+5200)+168+240=10128元
记住这个数字,后面还会用到的
分项计算预缴完成后,我们可以合并汇算清缴了
年收入额=工资、薪金所得收入+劳务报酬所得收入+稿酬所得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16000×12+(3000+30000)×(1-20%)+2000×(1-20%)×70%+2000×(1-20%)=221120元
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额-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21120-60000-(2500×12)-(3000×12)=95120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95120×10%-2520=6992元
预扣预缴税额是10128元
年度汇算应补退税额=应纳税额-预扣预缴税额=6992-10128=-3136元,说明啥,多交了呗所以要想国家要求退回差额部分的税额。
汇算清缴应退税额3136元。
好了,整个计算就分析完了,大家觉得清楚了吗?
5000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其他的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来计算应当纳税的所得额,也就是平均每月5000以上的综合所得之外的才为应纳税所得额。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来看5000元则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2020最新扣除标准?
1、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3年扣除。
2、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3、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4、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其具备资格年度之前5个年度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准予结转以后年度弥补,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
5、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6、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7、企业参加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等责任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8、收款凭证、内部凭证、分割单等也可以作为税前扣除凭证;企业未取得外部凭证或者取得不合规外部凭证的情形,规定了补救措施等一系列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