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法是什么意思,摊余成本法和市价法估值?
摊余成本法指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市价估值法则是关注底层债券标的买入成本与当前市价的盈亏情况,结合票息情况最终体现在净值上。如同样的例子,98元买入票息5%的债券,当该债券价格短期下跌到96元时,此时资本利得为负2元,与短期持有的票息相比,浮亏更大,则净值下跌。同样的情况下,在摊余成本法则不用考虑该债券目前的市价。
债券摊余成本是什么?
债券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包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已发生的。
摊余成本意思是什么?
摊余成本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的方法,与它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实际利率法。它俩形影不离。没有实际利率法就无所谓摊余成本,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下的必然结果,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摊余成本什么意思?
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简单通俗点就好了?
什么叫摊余成本?你买了一个债券(面值1200元,票面利率5%,5年),该债券折价发行,你只花了1000元就买到了,很开心。但是市场利率是10%。 债券成为了你的资产,期初你付出的成本是1000元,对你来说债券的账面价值是1000元。 持有一年之后,再次进行核算,按市场利率你付出1000元做别的投资应该得到的利息是1000*10%=100元,但是该债券投资所得的利息只有1200*5%=60元,你少得利息收入40元。 这40元是你无形中付出的机会成本,于是加上期初的1000,此时摊余成本变为1040元。 第二年底,再次核算,这1040元*10%-60元=44元,摊余成本变为1084; 第三年第,再次核算,1040+44=1084*10%-60元=48.4元,摊余成本变为1132.4 。。。。。。 每年这样成本累计增加,最后你实际上还是花了接近1200买的这个债券,并没有占便宜。反之亦然。 你买了一个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0%,5年),该债券溢价发行,你花了1200元才买到,但是利率很高。市场利率才5%。 债券成为了你的资产,期初你付出的成本是1200元,对你来说债券的账面价值是1200元。 持有一年之后,再次进行核算,按市场利率你付出1200元做别的投资应该得到的利息才1200*5%=60元,但是该债券投资所得的利息却有1000*10%=100元,你多得利息收入40元。 这40元多的收入可以抵扣成本,于是期初的1200-40元,此时摊余成本变为1160元。 第二年底,再次核算,100元-1160元*5%=42元,抵扣成本,摊余成本变为1118元。 第三年第,再次核算,100-1118*5%=44.1元,摊余成本变为1073.9元。 。。。。。。 每年这样成本累计减少,最后你实际上还是花了接近1000买的这个债券,并没有多得利息占便宜。反之亦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