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案例,流动资金周转率分析表怎么分析?
企业的流动资金在再生产过程中,经常循环不断地运动着。它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形态(购入原材料等)、生产资金形态(原材料等投入生产)、成品资金形态(加工生产完毕成为产品),最后,又回复到货币资金形态(产品销售变成货币)。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叫做流动资金周转。流动资金周转的快慢,就是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流动资金周转率的表现方式:
(1)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金完成的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次数=周转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亦称流动资金平均余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单位各种流动资产的价值的平均占用量,有定额流动资金余额相全部流动资金余额。就是期初的流动资金+期末的流动资金/2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占用流动资金的平均余额越少,而完成的周转总额越多,表示流动资金的周转越快,周转次数越多,也就意味着以较少的流动资金完成了较多的生产任务。流动资金周转率除了用周转次数表示外,也往往用周转一次需要的天数来表示。因为在计划和核算工作中,通常总是以年度或季度为计划期或报告期的,而年、季的时间长度总是固定的。
(2)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是指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即周转期)。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天数=计划期日数/周转次数=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计划期日数/周转额
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时的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可按定额流动资产计算,也可按全部流动资产计算。前者计算结果是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后者计算结果是全部流动资金周转率。又在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时,可用计划数字,也可用实际数字。根据计划数字计算的,叫做流动资金计划周转率;根据实际数字计算的,叫做流动资金实际周转率。由于全部流动资金没有计划定额,在计算计划周转率时,只有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没有全部流动资金周转率。在编制计划计算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时的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即为流动资金定额数。在计算定额或全部流动资金实际周转率时,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年度(季度)内各月定额或全部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的平均数。各月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为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的平均数。
相关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快有何好处?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有账期销售/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有账期销售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有三种情况,应收账款周转率会增加
1)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不变,有账期销售增加,这说明整体有账期销售的回款周期变短,比如原来账期60天,现在回收期45天,而且伴随销售增加,降低了企业风险,市场份额也在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变强
2)有账期销售额不变,平均应收余额降低,这也说明企业整体的应收账款得到改善,回收期变短,降低风险,及时补充现金流,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资金
3)账期销售额增加,平均应收账款余额降低,销售增加,回收期变短,企业现金流得到改善,竞争力变强
综合以上:应收账款速度快,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企业现金流增加,经营能力变强
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举例?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2】
例,某企业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1万元,应收账款年初余额为5万元,期末余额为15万元。
应收账款周转率=10000/(50000+150000)/2
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恶果?
正常来讲,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或者提高,是一件好事情,说明资金回笼更快,资金利用效率更高,对融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恶果的话,可以假设这么一个前提,那就是款到发货。企业要求所有客户必须款到才能发货,不赊销,这个情况下可能会损失一些客户和潜在客户,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营业收入和利润都下降。再加上如果产品质量或者说产品价值没有什么竞争力,那企业也就没有生存能力了。
应收票据周转天数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天/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平均日销售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