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重要性原则,避免企业出现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
避免企业出现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意思是说,企业没有必要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详细核算哪些不重要的会计事项,那样做不值得,所以体现了重要性原则。 会计核算中遵循重要性原则同时要考虑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问题,使得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避免出现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出现,在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起到突出重点,简化核算,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会计原则中属于修订性原则的是?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 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修订性原则包括:
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 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 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
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 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会计原则包括具体会计原则吗?
会计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以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即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可比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及时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清晰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
配比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谨慎性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
重要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性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重要性原则的判断标准?
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遗漏或错报重要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②重要性概念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
会计九大原则?
【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新准则下只有8个基本原则,
1、重要性原则(第十七条);
2、谨慎性原则(第十八条);
3、实质重于形式(第十六条)原则;
4、可比性原则(第十五条,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
5、相关性原则(第十三条);
6、明晰性原则(第十四条);
7、及时性原则(第十九条);
8、客观性(第十二条)原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