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益和其他收益的区别,什么时候确认递延收益?
递延收益会计的确认方式: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应确认为递延收益;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应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政府补助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政府补助是无偿的
②政府补助通常附有条件
③政府补助不包括政府资本性投入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 、“管理费用”等科目。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在以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按应予以补偿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3、返还政府补助时,按应返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递延收益是怎么产生的?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比如
公司销售一台设备,分五年收款,现价500万元(含税价),分5年收每年末收取110万元,入账的时候:
借:长期应收款550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1.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500/1.17*0.17
递延收益 50
每年末首款时,按照摊余成本摊销递延递延收益50万元。
递延收益和递延负债是什么意思?
递延负债: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收益: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核算内容的不同:
递延负债: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递延收益: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应当按照政府补助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递延收益科目是什么?
一、 “递延收益”是会计准则规定的负债类科目,科目编号为2401,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二、“递延收益”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但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不在“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在“其他收益”科目核算。
三、“递延收益”科目应按照政府补助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其主要账务处理包括: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或其他资产类科目,贷记“递延收益”。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
3、归还政府补助时,借记“递延收益”,贷记“银行存款”。
四、“递延收益”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递延收益增加的原因?
递延收益增加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新评估预计可实现净收益:如果公司对于未来的业务前景更加乐观,并且预计能够实现更高的净收益,那么递延收益将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公司预计能够提高销售额、降低成本或改进业务模式等。
2. 增加对资产或负债的估计:递延收益通常与某些资产或负债相关,如未实现的利润、未摊销的费用、未实现的损失等。如果公司对这些资产或负债的估计发生了变化,例如重新评估了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或时间,递延收益就会相应增加。
3. 收益确认时间的延迟: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可能会推迟确认收入,用于以后的会计期间。这可能是因为交易条件尚未满足,或者公司选择将收入分摊到未来的会计期间。这样做会导致递延收益的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递延收益是指在会计准则下未立即确认为收入或费用的金额。这些金额在未来的会计期间中逐渐转化为实际的收入或费用。因此,递延收益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公司的经济状况或业绩一定有所改善,而只是表示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在尚未确认的金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